中小企业内控机制中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2018-07-14赵速红
赵速红
一、中小企业强化内控机制的意义
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企业运营的基础和前提。它有力保障了中小企业各类财务活动的有序进行,为企业顺利实现目标提供了大力保障。同时,也对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
由于企业的经营决策的制定基于内部的财务信息,更是科学合理的设置发展营运目标的依据,因此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企业关注与强调的重点。强化财务内控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财务数据真实性,在营运风险与财务
风险爆发之前就能通过数据与指标的变化来实时监控,对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管理工作及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通过与企业各部门有机结合并深度融入。通过优化与管控采购、生产与销售等环节,使内控机制能积极的作用于企业发展中,并推动系统的完善。
3.有助于调和相关方的利益矛盾
财务内控体系还能有效的协调企业在营运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纠纷与利益矛盾,保障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致共识,打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内部环境,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内控机制的高效运作。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风险
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中小企业中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因而对于规范与制度的建设投入与关注度就更加不足,使财务人员在工作开展中缺乏清晰、明确的指引,而是以过往的经验为主来进行判断与执行,造成了不规范的混乱局面。而部分小型企业中,由于岗位设置简单,在仅有一名财务人员的情形下完成企业所有的财务工作,而财务制度也形如摆设,确实无实际意义,再完备科学的制度也难以落到实处。
2.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不足
中小企业以其规模与数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现实,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这种不良的财务状况极大的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甚至威胁到企业的存亡。由于部分中小企业在营运过程中采用赊销的模式,而该模式在较长的资金运作周期内存在,直接增加了企业的资金风险与资金的流通压力,逐渐在无形中成为妨碍企业扩张与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3.内部审计制度的缺位
在已开展了内部审计制度的中小企业中,由于缺乏管理者的重视与关注,导致内部审计部门未能独立运行,缺乏权威性。更有部分企业中内部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岗位职责定位模糊,确实无独立性。另外,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受到专业度、综合素质以及工作经验的限制,导致审计水平不足,也是当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失效的主要原因。
4.未能做好营改增后的财税规划
由于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执行不严格,加之企业管理者将更多的精力与关注点落在企业的主营业务中,使企业财务管理与税务筹划能力不足。对国家出台的最新政策与税务制度了解掌握不足,导致税务未足额缴纳,或延期申报等状况出现,使企业直接面临国家税务机关的经济与行政处罚,使企业遭受不良的负面影响。
5.中小企业中滞后的资金管理水平
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未能树立起一个科学的管理意识,也无法合理的对资产进行科学、高效的配置与安排,不合理的采购与盲目的投资,造成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而在无法及时补充资金的情况下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越来越严峻。另外,没有指定与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机制,企业有限的资金资源运用的随意性较大,导致资金不足或沉淀堆积,大大的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完善措施分析
1.完善财务制度体系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
在中小企业内部成立细分与完善的岗位设置,并独立出监督职能部门,相互监督与制约。尤其在岗位设立上,要充分注重功能性,如会计、出纳以及管理岗,杜绝身兼多职,造成监管真空的情形发生。另外,构建完善、全面且适用于企业自身运营及发展的财务制度体系,以规范化的制度来指引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的开展,减少会计信息处理的随意性,有效提高数据真实性与完整性,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靠的、有效的财务数据,并基于此开展企业战略目标的设定与执行。最后,企业财务制度的制定还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约束,并依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及外部环境、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来适当调整与优化,通过持续的改善与丰富财务制度内容,来打造一个更具先进性与科学性的内控机制。
2.强化应收账款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基础
应收账款是企业内部重要的流动资本,加强管理与规划不但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营运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将极大的助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水平还能有效的为企业聚集宝贵的资金,由最初盲目的跟风扩张、一味的依赖销售业绩转向于科学、合理的市场、价格定位下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鉴于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还尚未建立起风险控制意识,尤其是在应收账款处理上,如欠款方经营不善造成了破产导致企业出现坏账的情况。为了降低此类风险的发生,中小企业务必将资金成本核算工作作为管控核心,以销售折让替代赊销的模式,保障企业自身资金安全与利用率。另外,还要完整、细致的对市场动态开展分析,构建完善的物资采购与领用规范,为企业管理者供应更加准确、真实的财务数据。最后,在与其他企业与组织合作的过程中,通过采集到的客户资质、经营状况、资产实力与合作评价等信息建立起完善的客户评级考核,给予不同评定等级的合作方相应的授权与服务,起到积极的自我保护作用。避免为了追求一时的利益,而将企业财务风险抛之脑后,务必要加强对合同条款与实施细则的审核,明确各方权责利,促进资金的及时到账。
3.内部审计职能的持续完善与强化
对于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一方面要设立独立的审计组织,以专业能力强与工作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来开展相关工作,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切实、高效的实施。扭转传统模式下由财务人员兼任审计的混乱局面,充分促进内部审计的监控、核查机制发挥。另一方面,大力保障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避免成为附庸于企业内某一部门的摆设,提升审计过程与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最后,建立在以上两点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深化与健全中小企业的自我监督管控机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4.合理规避中小企业营改增后的税务风险
营改增税改制度实施以来,中小企业更加需要注重执行过程中对于政策的深度了解与及时掌握,否则将加剧企业面临风险的几率。如因缺乏对增值税税收制度中的政策法规、可抵扣项目等细则的准确把握,将导致中小企业无法在有效时限内履行自身的纳税义务,导致税务申报与缴纳的延时与错漏等问题,致使企业面临不必要的税务处罚等相关的税务风险与经济损失。针对于此,中小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要基于营改增背景下的税收政策的要求,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提前规划与明确,保障自身义务的及时、严格履行。最后,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为依托,合理的筹划,实现有效的控制税务风险,避免使企业陷于税务风险内。
5.做好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工作
规范会计核算与财务监督管理系统,并切实照章执行来促进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针对详细的原材料采购、销售、库存管理等环节都要制定合理、完善的执行规范,注意企业资产的管理者与核查者要分离开来,杜绝出现“监守自盗”的行为发生。同时,定期的对企业内部资产开展全面的盘点,保障相关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度与职业操守。另外还要不断强化企业外部监督,充分利用第三方监管机构的职能与价值体现,做好企业库存与营收账款的管理,持续优化企业的库存结构,并大力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企业零库存。最后,依据企业自身需要制定适宜的催收制度,核对企业应收款项,并制定出科学、系统且具可操作性的收款方案,完善的处理好企业内部已存在的坏账与呆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的中小企业中内控机制下的财务管理还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不但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还对市场经济下的建设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财务管理水平直接体现出了企业的运营与盈利能力,而新一步加强财务内控管理机制更有利于推动财务活动的效率提升,还能有效的规避企业在运营发展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切实提高行业竞争力,因而中小企业更应积极加强对内控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探索。而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者而言,更应该充分、完整的了解与掌握企业内控与财务管理的实际状况,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深度融入企业战略规划及发展目标,致力于内控体系建设与持续完善,高效、科学的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