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徽州地区竹雕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2018-07-14王皓天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消费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竹雕毛竹徽州

王皓天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一、前言

古徽州,一府六县,即婺源、绩溪、歙县、黟县、休宁、祁门一带。由于地处安徽省南部山区,整体地区被九华山山脉和黄山山脉阻隔,古徽州交通不便,从而形成了十分有自身特色的徽州文化,包含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人文和哲学体系。徽州竹雕作为古徽州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见证了古徽州的文化繁荣与辉煌。

早在明清时期,徽州就是著名的“雕刻艺术之乡”,加上徽州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毛竹的生长,使得竹雕能够就地取材,为竹雕的发展提供天然的平台。于是徽州竹雕和徽州木雕、石雕、砖雕一同,在2009年被认为是徽州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同时徽州竹雕也被认定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倡大家一起保护这一传统手工艺。

二、研究意义

(一)了解和掌握徽州竹雕的艺术文化精髓

安徽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尤其古徽州文化,是文人创作、文物创作和文化传播的孕育之地。竹雕文化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能够发现、探寻、研究的东西非常多。这些古代文人所赋予竹雕的情怀值得被后人所挖掘其价值。传承徽州竹雕这一优良传统工艺使其不被后人遗忘的同时,挖掘徽州竹雕的潜能,发扬徽州文化的价值。

(二)对徽州竹雕的现状有一个准确认识和定位

由于竹雕的自身价值,以及政府的扶持计划,徽州地区有一定规模的从事竹雕手工作坊的工厂或作坊就有120多家,甚至还有部分较大型的公司,出口销往香港、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给徽州竹雕带来了一定的销量,也一定程度上传播和弘扬了徽州文化。但总体而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过分迷恋大机器生产出的快消品。对文化创意类的手工艺品的关注度不断下降。

(三)做出针对性的保护方法和措施,促进徽州竹雕的可持续性发展

让富有文化和历史内涵的徽州竹雕长盛不衰,不断地为我们中国文化输入新鲜的血液也是研究此课题的重要意义。从政府层面上,分析政策扶持的政策可行性以及力度,如何更高效的利用好国家的政策去为徽州竹雕的发展谋一份客观的发展前景。另外徽州雕刻应当如何走出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与时俱进的方式方法,做出符合现代人的徽州竹雕。

三、徽州竹雕的发展历程

(一)始于先秦

中国竹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人们实用的器具有许多已经用竹所制。例如当时的笔筒、笔杆、竹扇,乘物用的竹篮、竹盒,以及现在大部分人们还在使用的竹席等都是竹制。当时的制作者在光滑的竹器表面雕上富有艺术感的图形或花纹,能够使得竹器显得更加精致和美观,这就是竹雕的最初形态了。

(二)发展在汉唐

汉唐时期是竹雕的快速发展时期。此时竹器雕刻的形式被更多的人所认知和接纳,相对系统和体系的雕刻竹制器皿方案在汉唐被大量运用,同时也更加注重外在造型的图案纹样。其中最为出名就是刻有人物和花鸟纹的竹刻尺八。

(三)成熟至宋元

宋元时期为竹雕的成熟阶段。竹雕内容变得百花齐放,人物、山水、花鸟、宫室都有涉及。并且制作工艺相比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线条和肌理处理的更加自然和协调,真正把使用和艺术相结合,大幅度的提高了竹雕的档次和品味。

(四)辉煌于明清

明清时期的竹雕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当时,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孕育出了自己独特“新安文化”。除了墨、纸、砚在“新安文化”的孕育下如今文明于天下,“徽州三雕”在当时也名声大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竹雕的造型、技术、工艺以及雕刻的内容上都日益完善,技艺也更加趋于多元化。从雕刻内容上看也多种多样,有风土人情、民间典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山川风貌、书法墨迹,花鸟虫兽等等,艺人们从各个角度去刻画给我们呈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四、徽州竹雕形制技术

由于徽州竹雕较多地受到当地文人青睐和徽州文化的影响,常被装饰在书房或是文人受众把玩之物,所以在制作上相对于其他流派的竹雕品更显细腻和精致;雕刻手法也更加丰富和多样;雕刻形式也更加富有韵味和文化上的契合。

(一)选料、加工

徽州的地理位置盛产竹子,为徽州竹雕的材料提供了天然的优质来源。徽州地区盛产的毛竹主要为楠竹、孟棕竹以及江南竹,当地的气候环境适宜此类毛竹的生长,此类毛竹的品质好,利于做成各种竹制品,经济效益有所保障。

徽州竹雕主要是选用此类毛竹的竹干、竹节和节间部位。毛竹用于竹雕的艺术品创作在采伐时间上颇有讲究。民间的说法是“存三留四不留七”,而最适合用于竹雕的毛竹基本为生长至四年的成年毛竹,且在三九时节冬季砍伐的竹子。选择成年毛竹是因为此时的竹子质地紧密,内部的构造纹理也显然易见,便于艺术家的手工刻画。

对于采集来的竹材保存和加工也十分讲究。一般而言,将刚砍伐的毛竹保存在通风较好且无阳光直接照着的地方。按照自己的需求锯成合适的长度,用纸张包住,做好密封,防止竹与竹之间的摩擦以及起到了防腐的作用。

(二)设计、刻画

有经验的老艺术家懂得根据毛竹的品种,新老程度去判断要雕刻的内容和呈现效果。徽州竹雕的创作,需要艺术家有一定的绘画功底,这里同样涉及到对国画的理解、素描黑白灰关系的掌握。竹雕艺术家在规划构图时,还常与国画家、书法家沟通,从多角度地吸收大家的意见,使得每一件作品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精品。这是老一辈竹雕艺术家的职业道德,也是这一传统技艺能够发展兴盛的必备条件之一。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当今一些技艺还不够精湛的年轻从业者,也可以利用电脑将构思的雕刻图案打印出来,贴在竹子上再开始创作。由于毛竹的特性,如果没有技巧,刻画起来是比较难的。因为竹子纤维是直性的,没有横性纤维的拉扯。表皮硬,内心软,所以外部下刀必须重,但里面下刀要轻。要熟练的掌握好刀的轻重缓急,是需要长期训练的。尤其是在刻画相对细腻的线条时,如果刀的力度把握不佳,就能够使整个作品功亏一篑。

(三)深化、细琢

后期工作主要为润色。简单而又有效的方式就是用手摸,由于手汗的原因,会使竹子越来越红,久而久之会越来越传神,越来越珍贵。仔细欣赏那些艺术大家的竹雕作品,无论是奔放流畅的线条,还是细节的精密刻画,都是匠人匠心的体现,都是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所稀缺的宝贵精神。

五、徽州竹雕的艺术传承

(一)徽州竹雕的传承现状

徽州竹雕的传承方式主要为世袭传承、拜师传承以及门派传承。世袭传承和拜师传承方式更接近与古代的传统方式。世袭则是传男不传女,儿子技艺合格后赚钱补贴家用;拜师则是师徒生活在一起,但并没有现代商业社会的“学费”,而是付于师傅伙食费,与师傅共同生活,学习技能。更多的讲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理念。

然而,这种在传统中国手工艺领域一直存续的延续方式,在当今西方思想不断深入人心以及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环境下,面临了强劲的挑战。一方面,愿意传承下去的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目前还没有法律法规对这一块进行规范和引导。在当今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的浮躁环境下,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有耐心地坚持几年时间去学精竹雕这门手艺了。这种情况在传承上也加重了徽州竹雕这项手艺的难度。

此外,徽州竹雕由于整体环境和地域方面的原因,与行业内的交流缺乏。除徽州竹雕以为,金陵流派、嘉定流派等都有着自己本身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对于行业内的沟通交流、切磋等机会少之又少,竹雕艺人之间的相互联系相对松散,甚至相互提防。这些传统意识上的代沟限制了竹雕工艺的发展。

(二)徽州竹雕的著名传承人

1.徽州竹雕著名传承人—洪建华

竹溪山人。男,生于1971年,汉族,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人,竹雕艺术家。黄山市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现为徽州洪建华竹刻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艺术委员会评为“德艺双馨民间一级雕刻艺术家”;2006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选入全国20个成绩优秀的“全国青年工艺美术家”;2007年被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竹刻传承人。

2001年竹雕《香山九老图》竹筒获日本国际书院精品展特等奖;2004年竹刻《西园雅集》笔筒获中国民间雕刻陶瓷剪纸艺术精品赛获金奖;2006年竹雕《访友图》屏风获中国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金奖;《商旅图》黄杨笔筒获第13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

2.徽州竹雕著名传承人—汪加林

和洪建华是一个时期的人。现在徽州竹雕的代表人物之一,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从小学时他就开始和父亲学做雕刻,她从小就染耳濡目染地受到了非常好的艺术性熏陶,长大后从事徽州雕刻。并从中发现了商机,同时也获得了许多荣誉。

2009年竹雕《山水人物笔筒》在第四届木雕竹编及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获世博览会金奖; 2009年竹雕作品《绵阳》在“安徽省工艺美术60年精品大展”中荣获安徽省工艺美术最高学术奖;

六、徽州竹雕发展中的窘困及保护对策

自2009年徽州竹雕被认定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国家和当地政府对于这一块文化重视程度相较以往有所提升,但扶持力度与当今现实的窘境相比还是捉襟见肘。作为政府,还应当重视起来,采用多种形式方式,帮助这一优秀的传统技艺更好的传承下来。

贯彻落实好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利用自身优势,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其次,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引导从业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避免浮躁或急功近利的心态;最后,政府为竹雕从业者搭建一个安全可靠、能够施展和表现的舞台,能够让优秀的竹雕从业者被更多的人看到。

首先,竹雕艺人更有归属感、普通市民更有参与感、市场气氛更有活跃感。政府牵头,组织徽州竹雕技艺研讨会,让学术交流变得无障碍。评选“最优手艺人”等评选鼓励措施;其次,在社区组织关于“徽州竹雕技艺比拼大赛”等比赛,让竹雕从业者既有了归属感,也有了成就感。在社区参加活动的同时也增进了和其它市民的交流和联系,让普通市民也能够更了解这一优秀的传统工艺。最后,也要营造好市场氛围,招商引资。虽然竹雕技艺需要投资汇报的周期长、经营规模小、融资困难,但作为政府应当多些耐心,多给予关心,有“放长线钓大鱼”的发展眼光,待成体系成规模之后,带来的收益也会相当可观。

七、总结

徽州竹雕作为中华名族一直延续的传统手工艺,它不仅代表了我们自古以来的竹刻水平,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经历了发展、鼎盛之后,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大机器时代也慢慢的没落下来了。对于徽州竹雕这样有地域性有文化性的民间传统艺术,我们的任务是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在每一件作品上抓住文化的脉络,用心雕刻出好作品,并且找到一个正确有效且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营销战略,才能使徽州竹雕重拾光芒,将这一区域性文化产品照耀四方。

猜你喜欢

竹雕毛竹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周桂新竹雕作品《蜻蜓之音》
节骨草和毛竹苗
徽州绿荫
竹里乾坤,形色无边
——袁牧竹雕作品欣赏
天水竹雕的艺术工艺
竹雕的收藏攻略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毛竹护笋养竹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