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专业竹笛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2018-07-14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650500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650500)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音乐专业都加入了竹笛教学,在有效传播及传承我国古典音乐文化的同时,更是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但是在竹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导致教学质量及效率难以满足高校教学要求。为此,推进高校竹笛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竹笛教学内容和方式,是促进高校音乐专业竹笛教学效率显著提高的有效方法。
一、高校音乐专业竹笛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竹笛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蕴含了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凝练了大量古典音乐精髓。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洋乐器的流行和电子乐器的普及,竹笛这一传统乐器的地位受到了极大冲击。但是,竹笛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乐器,依旧蕴藏着大量音乐、文化价值,值得被充分传承、发展。无论是《姑苏行》,还是《喜相逢》,亦或是《鹧鸪飞》,都是竹笛经典曲目。为了加强提高竹笛这一传统乐器的传承与发展,各高校音乐专业相继加入了竹笛课程,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提高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养
虽说竹笛是我国传统乐器,但它除了能生动、形象地诠释我国古典音乐的韵味外,也能对西方音乐进行优美演绎。与此同时,竹笛还具有许多优势,包括价格便宜、携带方便等。最为重要的是,竹笛的演奏技巧要求非常高,需要演奏者从气息、指法等方面进行结合与协调。通过学习竹笛的演奏,高校音乐学生能够有效提升竹笛演奏技巧,并触类旁通地应用到其它乐器的演奏中去,从而充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当前高校音乐专业竹笛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不重视竹笛课程
竹笛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很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都没有接触过竹笛,并对竹笛有着“简单,技巧性低,音色不动听”的刻板印象,进而对竹笛课程产生轻视的心理,不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竹笛演奏的学习中去。这种情况在西洋乐器专业的学生中尤为普遍。如此一来,许多学生不愿意选择竹笛课程,或者对学校安排的竹笛教学有着较为强烈的抵触心理,从而导致高校竹笛教学效率与预期严重不符,无法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二)学生竹笛演奏基础差
学生竹笛演奏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竹笛教学的效率。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此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竹笛,或者是接触得太少,更遑论其演奏基础了。至于接触过竹笛这一乐器的学生,也因为接触时间、接触程度等原因,存在竹笛演奏基础良莠不齐的情况。如此一来,教师在进行竹笛教学时,就不得不面临大部分学生零基础的问题,只能从头开始,一步一步完成教学工作,导致教学质量不达预期。而部分竹笛演奏技巧较高的学生,则会对这些基础技巧感到无趣甚至厌烦,也降低了教学效率。
(三)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和其它乐器教学一样,竹笛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只有在教师对竹笛及其演奏的理解到达一定高度后,才能有效展开教学工作。但是,目前部分高校音乐专业的竹笛教师本身专业水平偏低,难以胜任竹笛的教学工作,甚至部分高校的竹笛教学是由其它乐器教师完成的。教师竹笛演奏水平的不足,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准确地对相应要点进行分析、讲解和演示,甚至可能出现传授学生错误演奏技巧的情况。这对高校竹笛教学造成了严重打击,大幅拉低了竹笛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四)教学方式落后,与其它乐器的融合度不高
就目前来说,大部分高校音乐专业竹笛教学都是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统一讲解演奏技巧过后,让学生按照曲目难度的由低到高,自行进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加以辅导和指正,但成效通常不高,这是因为学生的统一练习导致教师难以快速、及时、准确发现学生演奏时的错误。另外,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将竹笛演奏与其它乐器的演奏加以结合很有必要。但很多教师依旧坚持竹笛的独奏,并没有重视竹笛与其它乐器的协奏。
(五)课程安排不合理
课程安排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与课程时长安排不合理。在课程内容方面,大部分高校都是沿用的同一套教材,其教学内容也是大同小异。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虽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却忽略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因材施教的要求,导致教学质量偏低。另外,很多高校在安排竹笛课程时,并没有对课程时长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安排,导致课程时长过长而教学后期没有内容可教,或者课程时长过短而教学目标无法完成的尴尬情况出现。
三、高校音乐专业竹笛教学改革探索策略
(一)扩大竹笛曲目传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校音乐专业竹笛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而教师只是其引导作用,因此其教学改革应当从学生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竹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深入探索竹笛演奏技巧。竹笛本身就有典雅、宽厚、圆润、柔美的特色,更是包含有多种特色鲜明的经典曲目,例如《春到湘江》、《牧民新歌》、《扬鞭催马运粮忙》等。通过这些曲目,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竹笛的音色之美,演奏技巧之动人,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除了通过这些经典曲目来传递竹笛的美妙音色外,各高校也可以适度选取一定的中国传统音乐曲目、西方音乐曲目乃至流行音乐曲目等,以竹笛演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竹笛演奏的积极性。例如《独上西楼》、《沉思》、《青花瓷》等中外古典流行曲目,都能在竹笛的演绎下焕发新的光彩,吸引广大学生投入到竹笛的学习中来。
(二)引入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竹笛基础
针对学生竹笛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各高校在进行竹笛教学的改革时,可以采取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模式。即在教学之前,教师先对学生的竹笛基础水平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判断,并按照学生的竹笛水平进行分组,以分组教学的形式展开教学。通常来说,分组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竹笛演奏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到同一组。这种分组模式的好处在于能够让教师根据分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在学生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尽可能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也能促进教学进度的稳定拉进。第二种分组模式则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竹笛演奏水平高的学生与竹笛演奏水平低的学生分到一组。这种分组模式的好处在于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够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展开学习,从而起到快速提高学生整体竹笛基础水平的效果,有利于教学的进一步深入。不管是哪种分组教学模式,教师都要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助意识和互助习惯,并能通过合作学习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是高校音乐专业竹笛教学改革实践的重点内容。只有在教师专业素养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提供优质的竹笛教学。各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引进竹笛专业教师,充分提高竹笛教学的质量。针对在职的竹笛教师,各高校需要加强对其的考核与培养。如果教师不符合考核标准,则需要重点加强对其专业素养的提升。通过讲座、培训、进修等方式,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教师的竹笛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更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从而全面提升竹笛教学效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竹笛教师需要重视自身竹笛专业素养的提高,并能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学习并应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保证竹笛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为己任。除了专业素养方面的提升外,教师还需要从自身出发,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以身作则为广大学生做出表率,将德育融入到竹笛教学之中。
(四)联动其它协奏乐器,着重音乐素养培养
竹笛教学如果只着眼于竹笛理论知识和竹笛演奏技巧的话,就会显得过于单调。将竹笛与其它乐器进行联动、协奏与合奏,从竹笛演奏技巧扩发至音乐素养这个整体,才是竹笛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各高校在对音乐专业竹笛教学进行优化改革时,需要充分重视竹笛与其它乐器的联动性,把竹笛放在整个乐器体系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竹笛演奏技巧来触类旁通地提高整体音乐素养。一般来说,竹笛的合奏乐器多选择中国传统乐器,例如扬琴、古筝、琵琶、二胡等。拿竹笛与古筝的合奏来说,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讨论竹笛与古筝合奏的声部互补优势,和谐度等问题,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竹笛与古筝合奏的可行性。最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两两一组,选择合适的曲目进行合奏练习。通过竹笛与古筝的合奏练习,学生在提高竹笛演奏技巧的同时,更深度理解了竹笛与古筝的联系与差异,并能和谐地合奏出动听的音乐,充分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五)优化竹笛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计划
各高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千篇一律的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和改善,以提高学生兴趣和深化教学内涵为基础目标,充分优化竹笛教学内容。同时,高校还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对竹笛课程计划进行重新设置,尤其是在课程时长方面需要重点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制定特色教学方案的形式,依照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求,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竹笛教学活动中来。其中较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竹笛演奏能力的高低对学生进行横向分层,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长和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竹笛演奏能力方面获得明显提升。同时,教师还要以教学进度为参考,按照一定的间隔对学生进行重新分层,从而起到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能根据学生竹笛演奏能力的变化制定新的教学计划。
(六)举办竹笛演奏比赛,强化舞台表现能力
对学生演奏水平高低的评判,除了学生演奏技巧这一主要因素外,更包含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演奏表演能力因素。很多学生在平常的练习中能够有良好发挥,但是一旦到了重大表演等重要场合,部分学生的演奏水平就会直线下降,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演奏表演能力还存在一定缺陷。对此,高校应当积极组织竹笛演奏比赛、音乐会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表演实践中来,从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演奏表演能力。可以说,舞台表演是高校竹笛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必须对此加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重对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舞台表演实践,能进一步加深对竹笛演奏技巧的认知,并能在演奏中融入自身情感,将技巧与情感融为一体,促进舞台表演能力的深度发展,对提升高校音乐专业竹笛教学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四、结语
虽说竹笛教学被普遍纳入到了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中,但其教学质量难以满足现代素质教育需求,需要进行深度优化与改革。竹笛教学的改革能有效改善竹笛教学质量,提升竹笛教学效率,强化素质教育和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对高校与学生的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各高校应当对此加以重视,从学生兴趣、学生竹笛基础水平、教师专业素养、整体音乐素养、教学内容和舞台表现能力等方面,对竹笛教学进行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蒋宁. 试论高校音乐专业竹笛教学改革策略[J]. 艺术科技,2017,30(11):351+361-362.
[2]曲迎仁.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竹笛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3]赵大禹. 高校竹笛教学改革的策略探究[J]. 黄河之声,2015(17):56-57.
[4]雷黎媚. 浅谈高校竹笛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大众文艺,2016(12):233-234.
[5]杨朝夕. 竹笛专业小组授课可行性分析[D].云南艺术学院,2015.
[6]陈赛. 新时期高校竹笛教学改革的策略思考[J]. 艺海,2013(10):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