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2018-07-13曲维莉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13期
关键词:心叶褐色病株

曲维莉

玉米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在240hm2左右。由于玉米病害的危害,年产量损失10—15%,大发生时达30—40%,严重地块甚至绝收,已成为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限制因素,现笔者根据生产实际经验,将玉米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一、玉米常见病害症状特点

1、玉米大斑病症状特点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

2、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至6片叶即可显症,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目前我市田间病株,多数呈基部节间已明显变粗,叶片浓绿,个别植株心叶扭曲,少数心叶死亡症状。

3、玉米顶腐病症状特点

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色条斑,叶片皱缩、扭曲。先出现症状的是在玉米的9~10片叶上,最典型的表现是心叶受害。发病的主要表现症状有三种:①叶片黄白边型:上部已经抽出的叶片,新抽出叶片的叶边褪绿黄化至白化,局部叶组织变薄、近似薄膜的透明状,叶尖褐色(较早抽出的叶片边缘则可变成褐色)。②卷心型:玉米尚未抽出的心叶抱紧而成,叶片上半部分白化似绸状,叶尖部分细长、打卷、褐色。③叶片破碎型:上部叶片的节间明显缩短,已抽出的新叶呈撕裂状,破碎不堪,新生心叶抽出十分困难。

该症状与“粗缩病”的区别在于节间不粗短、叶片不僵直、肥厚。

4、玉米纹枯病

主要为害玉米叶鞘、果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水浸状,病、健部界线模糊,病斑连片愈合成较大型云纹状斑块,中部为淡土黄色或枯草白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可见到茂盛的菌丝体,后结成白色小绒球,逐渐变成褐色的菌核。有时在茎基部数节出现明显的云纹状病斑。病株茎秆松软,组织解体。

二、发病特点?

1、玉米大斑病

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两种形态),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发病适温20-28℃。条件适宜时,病菌繁殖迅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此病流行程度除与玉米品种感病有关外,主要由环境条件(雨水、湿度)决定。

2、玉米粗缩病

该病由玉米粗缩病病毒通过灰飞虱传播,为持久性传毒。今年夏玉米感病期与灰飞虱迁飞盛期吻合,是导致夏玉米粗缩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3、玉米顶腐病

该病源菌以土壤、病残体、种子带菌为主,特别是种子带菌可远距离传播,使发病区域不断扩大;且病株产生的病源菌分生孢子还可以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该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但以抽穗前后表现最为明显,在低洼地块、土壤粘重地块相对发病严重。因其症状复杂多样,且一些症状与玉米的其它病虫害、缺素症有相似之处,易于混淆,因此在诊断识别和防治上应仔细对照、提早防治。

4、玉米纹枯病

以菌核在土中越冬,第二年侵染玉米,先在玉米茎基部叶鞘上发病,逐渐向上和四周发展,一般在玉米拔节期开始发病,抽雄期病情发展快,吐丝灌浆期受害重。玉米连茬种植,发病重;高水肥、密度大,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7-8月份降水次数多,降水量大,易诱发病害。

三、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大斑病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粗缩病与顶腐病均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2-3次。粗缩病地块要加兑病毒病的药剂。纹枯病可每亩用5%井冈霉素100-150毫升,或20%粉剂25克,或农抗120水剂150-200毫升,加水50-60千克茎叶喷雾。

2、追肥促长。已发病尤其病重地块,要及早追施肥料,补充养分,促进恢复生长,培养壮株,提高抗逆能力,尽量挽回损失。可结合药剂防治,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复硝酚钠及补锌剂等。

3、剪叶促穗。对玉米心叶已扭曲腐烂的较重病株,在药剂防治同时,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叶片,以利于雄穗的正常吐穗,并将剪下的病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

四、综合治理對策

玉米病害种类较多,发生流行因素复杂多变,防治方法应多种多样,病害治理必须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把单一病害防治向系统综合防治方向转变;把以保护玉米为主向保护农田生态系统转变,朝着生态系统调控和自然控制因素为主体的综合防治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各项关键技术的有机协调功能。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及品种合理布局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病害最根本、经济、安全、环保的措施。筛选抗源自交系,发掘抗病基因,创造抗性强、农艺性状优良的抗病育种材料进而育成抗病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对推广品种进行合理布局,在同一生态区,按一定比例种植不同抗病类型的杂交种,避免品种单一化种植。

2、农业栽培防病措施

适时播种,实行玉米—大豆轮作,改变田间生态条件;合理配方施肥,适时增加K肥的施用,提高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防御能力;对土传病害的防治,使用种衣剂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157499 黑龙江省宁安市宁安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心叶褐色病株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捷克·心叶椴
你的手充满时辰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Red Panda小熊猫
分期播种对西藏甘蓝型油菜心叶出叶速度的影响研究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2009年新洲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