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研究

2018-07-13赵莺伊

课外语文·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核心素养是新时代下的学生需要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关键性能力。在高中阶段,学生处于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和独立人格的关键期,他们的生理水平和智力方面都接近于成人的最高水平。所以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而高中语文选修课以其多样化的选择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自我成长而逐步形成的一种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多个方面,这种能力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感悟,而不是培养的结果。

语文核心素养是由语文素养发展而来的。语文素养是指学生通过生活和学习中的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的,并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经验和自身具备的言语品质;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能力、思维和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借鉴天津特级语文教师赵福楼先生和扬州大学徐林祥教授已发表文章《核心素养:现代语文重建的起点与归宿》《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用热”再认识》中对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文章中将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归结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能够充分满足适应高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通过语言、认知、文学、文化四个方面,使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学习活动形成和发展而来。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在语文教育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制定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现状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简称《课程标准》)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及理念,将语文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围绕“阅读与鉴赏”及“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组成“必修一”至“必修五”。选修课有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虽然语文选修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但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所以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以及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教学方法单一

对于目前的高中生来说,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并且没有适当的学习方式,导致高中生的语文成绩不稳定,忽视了自己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新课标指出:“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所以它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开放性的,要以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内容来制定。

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语文必修课的内容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学习和掌握,而且在学习结束后要参加考试,只有通过考试学生才能毕业。事实上,必修课和选修课具有相同的价值,二者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他们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有机体。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和学校实际情况的限制,很多学校和教师混淆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概念,再加上有一些老师总是认为必修课的价值要大于选修课,因此采取了与必修课一样的教学方法,把选修课分解成各个知识点,对其一一讲解,忽视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受到了限制。

(二)选修课学生无权选择

高中生在经过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之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不同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以及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地方学校要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需求来安排语文选修课,才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就业作铺垫。

但是不同学校由于受到设施条件、教学资源以及教师能力的限制,使语文选修课在实践中并不能真正地使学生有选择权。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课程开发的重要基础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但由于很多学校忽视了选修课的重要性,教师没有受到这方面的培训,因此在选修课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欠缺;其次,学校有关语文选修课的制度以及设施不健全,许多学校都没有建立选课制度,对学生选课缺少相应的指导,这都是影响选修课开设的障碍。

因此,目前各个学校的语文选修课大多是采用已有的选修课本,或者是根据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来设置语文选修课,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失去了应有的选择权,只能被动地適应语文选修课,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评价形式单一

语文选修课作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教学评价对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有着关键的导向和质量评判的作用,但由于受到传统语文观念的影响,加之国家还没有出台系统的评价机制,又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导致选修课的评价形式单一。

首先是对语文教师选修课教学的评价形式存在问题。高中语文选修课的门类众多,内容不一,各个部分的教学方法不同,而且学生的水平不同。因此,针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评价不应该只重视教学结果的评价,也就是成绩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评价,这样才会找到语文选修课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可是,现在对语文教师选修课的教学评价大部分都是与高考挂钩,以升学率为标准的。

其次是对高中生语文选修课学习的评价形式存在问题。受到传统语文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大部分都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经常会做大量的练习,也就是开展“题海战术”,并且有的试题的难度还要高于高考题,这都是为了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而形成的一种模式。但事实上,语文成绩和素养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语文选修课学习的评价要注重过程,形式要多样化。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中提升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策略

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基础。学生在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语文基础知识,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常用汉字以及阅读中高频词积累的层面上,因此,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素养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但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枯燥无味的,需要大量记忆与反复的练习,我们可以利用选修课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使知识的积累变得有趣高效。而“语言建构与运用”更多的是通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来培育。因此,在语文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活动来给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

(二)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策略

提升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思维”这一词语,它包括思维方式、方法以及品质等。所以,要提升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就必须要关注这三个重要方面。第一,要关注学生思维方式。所谓思维方式就是指人们对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对人们的言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为实现某种思维目的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是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第三,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所谓思维品质,是指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学生个体间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思维品质决定着思维的质量。

在高中语文选修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专题式学习来培育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和培养目标确定“专题”。这种教学方式是针对语文选修课程中具有研究或探讨价值的关键性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整合与提炼,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并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学习内容,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从而培育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素养。

(三)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策略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叶圣陶先生也曾有过类似的表达,“唯情感深厚抒情文才写得好,如其不从根本上求,却去做雕砌藻饰功夫,只是徒劳而已”。“美”特别是在充满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与意蕴美的语文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语文学科有着开展审美鉴赏与创造活动的独特优势,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审美实践,以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丰富精神,净化灵魂。例如,在学习“诗歌与散文”这个选修系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有节奏地朗读;在学习“文化论著研读”选修系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去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美;在学习“小说与戏剧”选修系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体会各种角色的形象美。总之,教师可以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

(四)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策略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内涵就是指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意识、文化包容和文化视野的态度,并培养出借鉴、理解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具备该素养的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

以“文化论著研读”这个选修系列的教学为例,这个选修系列大部分是文言文论著,如果教师的教学目标只是为了让同学们掌握文言文知识,那么通过讲解就可以达到效果。但这个过程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就更难体会到其中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这个选修系列的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学情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在相似的情境中去体会祖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由此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既收获了知识,也培养了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

四、总结

作为信息时代新课程体系的重要产物,核心素養是学生在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未来社会所必备的共同素养。因此,在未来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势必会成为语文学科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在此之中,以自主选择性、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等为特点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成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以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并结合“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语文素养,制定出相应的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苏晓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研究[J].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7.

[2]孙文君.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2017(29).

[3]贡如云,冯为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5).

作者简介:赵莺伊,女,1994年生,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教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张驰)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