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位印度“贱民”父亲如何教育女儿
2018-07-13岳心童
岳心童
她是印度德里大学的教授,拥有梵文博士学位,也是杰出的作家。她是一个成功女性。同时也是达利特人——印度贱民。她的名字叫考沙尔。
她出生在哈里亚纳邦一个落后的乡村。那里的达利特人被认为是最肮脏的,更没有权利也没机会接受教育。他的父母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父亲却希望孩子能接受教育,过上好日子。
在哈里亚纳邦官立学校的日子给小考沙尔带来了深深的伤害。温壶里装着饮用水,放在教室里。每个人都可以喝水,唯独达利特人不能饮用,除非主人分水给他们喝。
学校的校服是粉色上衣,白色短裤,但是学校提供给贱民学生的校服却是蓝色的。有一次,考沙尔感到口渴,于是去了学校附近,婆罗门家庭的其他女生正在喝水。她正要在水龙头里喝水时,女主人冲出来,“你在做什么?该死的达利特人!我们的水会变咸的!”她恶毒而又仇恨地咒骂着。考沙尔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蓝色的校服有问题!是为了区分达利特人!不然的话,别人怎么知道她是哪个阶层?于是她很生气地回了家,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哭泣。父亲问她发生了什么事?…考沙尔委屈地哭诉:“我再也不穿校服了,把它烧了!扔掉!我再也不穿了!”父亲问清了事情的缘由后沉默不语。“如果我喝水龙头里的水,谁真的会变咸吗?”父亲没回答,只是平静地说:“我给你买一件白色的。”但考沙尔还是坚持问,父亲说:“我也不知道,这是屏障规则。”一个屏障,把高等种姓和低等种姓区别开来,这是谁规定的规矩?考沙尔不依不饶地问。“你自己去探索吧。”父亲说完转身离去,而这句话却让她至今记忆犹新。这句话鼓励着他去发现,去研究——这种体制是人为的,还是神创的?
达利特人被禁止穿新衣服,带珠宝。他们靠乞讨剩菜剩饭过活,出生在达利特家庭就意味着一生都要靠施舍,没有尊严得过完一生。但是尽管经济上很贫穷,父亲的脸上却一直挂着笑容。当他没东西可吃,或当他没食物给孩子们吃时,他没有一丝悲伤,始终带着微笑安慰他们:“别担心,我们很快会有吃的的。”
为了填饱肚子,达利特人不得不到高等种姓人家去干一些又脏又累的活——比如清理化粪池。有一次,考沙尔和姨妈走到了她同学的家里,当时的她并不知情。她只盼望着早点干完活能得到一点点煎饼和蔬菜。可却不料她看见了她,她也看见了她。为了赶走饥饿,考沙尔不得不硬着头皮干活:把粪便从化粪池里捞走,再一桶一桶倒到外面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出所料,第二天,这条爆炸新闻很快就传开了,同学们鄙夷的目光,阵阵窃笑深深刺痛着考沙尔。“你为什么只铲掉粪便?不跟你姨妈一样把粪桶顶在头上?”那个同学嘲讽道。考沙尔非常生气,一拳挥了过去。后来这位高等种姓出身的同学回家跟父母抱怨,于是他们家人就来到了考沙尔的家。他们直接质问她父亲:“贱民怎么敢打人?”父亲赔情道歉后,他们才愤愤地离开了。考沙尔害怕极了,因为这对她来说可能是学校生涯的终结。然而父亲却说:“你做的很好,别怕,我和你站在一起。”
七年级时,考试而选择学习一门外语,考沙尔和其他女生一样,也选了梵语。学校的老师说:“你学梵语做什么?你们这种人接受教育是没用的,你只能给我们家打扫厕所!”这种严重的种族隔离制度一直延续着,贯穿了她的中小学和大学。叔叔说:“如果你把她送去上大学,我们会失去尊严的。”爸爸却说:“你可以跟我谈任何事,但是别谈我女儿。我女儿和我会作出决定,没有人有权利说三道四。”就这样,考沙尔考上了大学。考沙尔父母和她都是达利劳工,他们在马路上工作。恰巧大学要铺路,而她就是其中的一員。有同学看见她就喊道:“快看!考沙尔在做达利人做的活儿!”。父亲却坚定地对女儿说:要为你的工作而骄傲。如果是正直的工作就值得骄傲!
多么伟大的父亲!穷困潦倒但却从没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被全社会鄙视却从未丢掉做人的尊严;从没接受过教育却给了女儿最好的教育。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