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春山居图》中人物形象观摩画家品性
2018-07-13潘多
潘多
摘要:本文对每一个人物做出了分析与研究,也将其精神内涵与画家联系在一起,引出隐士文化和古代文化志士的精神哲学。第一部分浅谈《富春山居图》,紧接着第二部分讲述画中人物形象、位置,然后比较元四家作品中的人物区别,再从人物联系黄公望的品性和历代文人的精神情操。最后得出画中人物大概是画家自我画像的一种可能。
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渔樵士人;隐士文化
一、浅谈《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为其全真道师弟无用师所作,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画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富于变化,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以长卷的形式表现富春江和两岸风光的景象,画面节奏平缓、和谐、流畅,墨色浅淡、雅致,造型简约、精炼,在写生的基础上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然本来的特色与美的形象,山、树、石的用笔上效法自然。
二、《富春山居图》中人物形象
《富春山居图》中共有八人,但是非常遗憾我观摩画作良久仍然只找到其中七个人物,私下猜测,是否在开卷不远处有一小船隐匿在山石背后的地方,藏了一士人,或者,第八个人就是观者自己,大概是才疏学浅、缘分还尚未到,所以我暂时看不出第八个人。
(一)画中人物位置
从画面右边往左看去,第一个人物出现在第二座大山的前面,他手握拄杖正在桥上行走,周围气氛和谐静美,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优哉游哉的心境。可能他正在往林中散步,登高望远。第二个人物出现在第二座山峰的左边,一位肩上扛着木柴的樵夫,正在往画面右边行走,两人相对着大山,一位是要进去,一位是在出去,步履都很从容,这组成了画面中的第一组人物。
画面第二组人物出现在第二座山后面的一片江中,一位樵夫正在向前倾斜着身体,手握鱼竿垂钓,观其动态似乎是鱼儿正在咬钩的关键时刻。与之相对应的是画面左边,坐在不远处茅草搭建的亭子里,一位正在看水边野鸭嬉戏的士人,两人相隔不远。再往左边可以看到有一位垂钓者,背向着亭子里的人,由于他们三人相聚不远,遂将他们归纳为第二组。
视线慢慢在一片平缓的水山中移动,我们看到第三位在船上的人物出现,与之前两位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垂钓,而是在划桨,面朝着右边来时的方向。三条行驶在江面的小船,都没有留下任何波纹,真是穿过水无痕,想来黄公望在此也是有深意的。我们只是走过这些山与水,无论经历了怎样的事情,也不过是走过而已。
第七个人物出现在第三座高山的前面,一位手持拄杖的人正在面朝来时的方向行走。画中桥一共出现了三次,画家大概想要表现的是我们只是像桥一样,把自然的风景联系在一起而已,我们从桥头走来,也从桥尾回去。两位过桥人放置在画面的开始和结尾,大概也是生命的轮回吧。我们出生并不是生命的开始,而我们死去也并不是生命的结束。
(二)画中人物布局
《富春山居图》中动与静的状态自然、和谐。向上延伸的高山和想左右拉长的缓坡,虽然在自然中是静止的,但是在画面里它们呼应着,像是一种对话。江面留白的的水看起来也是静止的,但一只小巧简练的渔船划过便又使画面富有了生机。苍郁的树下走过的樵夫,桥上的行人,无不具有点睛之笔的作用,如果没有人的存在,一切美都是空洞的。
三、画中人物的象征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想来,画中人物是引领我们进入第三重境界的领路人吧。
(一)从画中人物看黄公望
黄公望的一生极其坎坷、命运多舛,但就是在这样一种人生状态里,黄公望依然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体现。正是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让黄公望成为历史为圣人,然而其实对他自己而言,这一切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他只是完成了自己罢了。
(二)从画中人物看历史文人志士
通过山水画中那些“小人物”,我们可以观测画家内心理想的状态。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凭借绘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渔樵隐逸的点景人物形象就是很好的方式。现实中可能真的没有的“桃花源”,但在绘画创作中我们可以把自己心中所向往的圣地表现出来,再绘以人物,彷佛身临其境。
四、结语
富春江上的渔樵不仅是黄公望的化身,更是时代河流中士人的摸样。江水流长,生命不息。这里承载过太多的文人志士。如果说《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自画像,那么不妨把它也可以称作历史文人志士的剪影。在隐匿游玩之时闲来画几笔,体现了黄公望不为艺术而艺术的情操。每每看到画中人物,总让观者想到黄公望以及更多同样内涵的文人志士,大概那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一种向往。
参考文献:
[1]陆云达编著.中国美术简史[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02,第230页.
[2]恽寿平著.南田画跋[M].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1,第70页.
[3]李月林.古代美术-山水合璧:两岸共探黄公望艺术[J].美术,2011.07.022,第110页.
[4][宋]苏轼.苏轼集[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6,第249页.
[5]孟子.孟子[M].颜兴林译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4.06,238页.
[6](唐)孟浩然,佟基笺注,《孟浩然诗集笺注》增订本[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0,第272页.
[7](唐)李白.《李太白集》,插圖本[M].凤凰出版社,2013.04,第177页.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