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四部曲”
2018-07-13杜帅
杜帅
1.创设情境
学生渴望阅读非常重要,因此,要创设一个学生愿意进入的阅读情境。要注重课前导语的设计,根据不同的散文篇目设计不同的导入语。比如,进行朱自清的名篇《春》的教学时,这样导入:“古诗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人笔下的春是那样的生机盎然,而朱自清先生向我们展示的更是一幅幅如诗如画如歌般的春景图,让我们同他一起去感受春天的迷人景象吧。”这样的导入语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他们自然而然地以一副愉悦的心态进入阅读。
2.学有所法
学会解题。细读文章的标题,提纲挈领。比如,《故都的秋》标题中既说明了文章所涉及的地点,同时也表明了文章的内容。题目中有对自然景观的引述,也显示了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
学会把握线索。记叙性散文重在情节的组织和铺展,可以从情节方面寻找线索;游记类文章的线索可能是空间的推移、时间的转变、移步换景等;而抒情性散文或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可以从画面展开的层次或物的方面去寻找。
学会理解文眼。文眼可以出现在篇首、篇末、篇中,它使文章的内容前后互有照应,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和深刻的文章内涵,理解文眼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重要作用。比如,《背影》中,作者用了几乎三分之一的篇幅细描父亲穿越铁道买桔子的背影,饱含作者的深情,把作品推向抒情的高潮,理解了“背影”也就理解了一个父亲对儿子至真至诚的爱。
3.文我相融
重视朗读。真正理解了一篇散文應该是达到文我相融、情我相同的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朗读是一条不错的途径,可以消除文本和读者之间的隔阂。
咬文嚼字,欣赏语言。必须直接深入到文中,学会咬文嚼字,感受语言的生动和韵味,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对于表现力丰富的字、词深入品析,对于修辞语句,学会展开想象。
抓住细节,品出其味。一个细节的刻画,往往凝聚着丰富的情感,把握细节的内涵,往往能很快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例如,《背影》一文中,我们发现作者一次又一次泪流满面,那强烈的情感一次次撞击着读者的心,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父亲深沉的爱。
4.跨出文本
寻找文中的空白处进行创造性的补写。鲁迅在《风筝》这篇文章中提到:看着弟弟偷偷地扎风筝“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踏扁了”“……于是傲然走出……”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于是我让学生进行练笔。这种于空白处的再创造解读,必然跨出文本,揭开新发现、新感受,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获取一次检视自己、感悟生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