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考改革走班制的德育管理方法初探

2018-07-13周礼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走班制高考改革德育管理

周礼

【摘 要】 2014年末,教育部联合各地教委,制定了新型的高考改革方案,方案中规定高考将采用3+3模式。这一变化,使得高中的教学模式将朝着走班制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高中的传统德育管理模式,并依据走班制的特点提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 高考改革;走班制;德育管理

一、高考改革带来的影响

70年代末,高考制度得到了恢复,由于教育资源极为稀缺,加之考生的文化素养差距较大,因此我国采用了较为严格的考试制度。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高,教育资源更加充沛。在此背景下,教育部门制定了大学扩招政策,以帮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十八大之后,我国教育目标出现了转变,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2014年9月份教育部联合各地教委,制定了新型的高考改革方案,方案中规定高校考试采用了3+3模式,以上海市为例:其中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三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受此影响,我国高中将在未来的教学中,采用类似高校的走班制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传统的德育管理将作出重大的改变。

二、传统高中德育管理的主要特征

(一)以班主任教师为主体的德育教育体系

传统的高中教学中,班主任教师通常负责日常的教学以及德育工作,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优质的个性化服务。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通常较为繁忙,以至部分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班主任教师常常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这样的情感连接,使得学生对班主任教师产生了极为深厚的情谊,并形成了某种依赖心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可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根据学生的问题开展高效的德育管理。

(二)缺乏德育教育专项课程

高中的学习往往被局限在高考科目的范围内,学生难以得到德育内容的专向教学。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高中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在高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为了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多数高中并未开展德育教学。高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建立的关键阶段,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同问题的困扰,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影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班主任教师常常为学生提供碎片化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的积累建立正确的道德观。

(三)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德育活动

在我国多数高中内,学校通常不会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德育活动,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部分高校对于学生的德育管理重视不足,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文化教育才是高中的主要教学内容,而学生的德育管理应当由家庭以及社会共同承担。其次,我国的部分高中,对于德育管理的理解较为肤浅,常常将理论教育当作高中生德育管理的主要手段,以至管理的有效性较低。

三、走班制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的开展

(一)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多方协作机制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班主任教师承担了学生的德育责任。但在走班制实施之后,班级的结构更加松散,班主任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大幅減少,传统的德育管理难以有效开展。针对这一问题,我国高中应尝试建立多方协调机制,承担对学生的德育管理责任。首先,在这一机制中,班主任教师仍将作为德育管理的核心环节,并对学生开展私下的交流教育以及正面的批评教育。其次,班主任可与学校的各科任教师展开合作,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邀请其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再次,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家长应当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与班主任教师的沟通,将家庭建立成学生德育管理的主课堂。

(二)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在我国高中实行走班制的背景下,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建立自主管理机制。在实践中,教师可在班级中分别选出文、理科的自育干部,使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之后,教师可针对当下学生主要出现的问题,例如课堂纪律、作业抄袭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之后教师可鼓励自育部在课堂中发挥管理作用,使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最后,教师应当利用班会的机会,对学生的德育情况作出总结,以促进学生自主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三)加强学生自主管理

我国高中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中,较少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使得学生的道德发展与社会逐渐脱节,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干部应当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将社会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学生干部可组织同学进入到居民社区中,通过维修公共设施以及打扫卫生等活动,使同学理解到集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其次,学生干部应当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德育讨论会,使学生的思想动态与社会主流价值保持一致。

我国高中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德育管理体系,其中班主任教师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次,在传统的德育管理体系中,学校通常较德育管理分散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但在走班制实施之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将作出必要的调整。首先,学校应当建立多方协作机制,使德育管理得以全面开展;其次,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管理,以适应走班制的需要,同时学生干部可开展适当的社会活动,使同学可以通过活动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 裴娜. 高考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班主任制度变革[J]. 教学与管理,2017(1):15-17.

[2] 王卫东. 走班教学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的基本特征与班主任核心素养[J]. 教育科学研究,2017(3):24-28.

[3] 张聪,于伟. 高中班主任的教育责任及其限度——责任伦理的视角[J]. 基础教育,2014,11(6):63-68.

猜你喜欢

走班制高考改革德育管理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试析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加强德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