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2018-07-13刘艳
刘 艳
(凤台县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安徽 淮南 232100)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基于目标而实施管理的过程,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绩效评价等环节均贯穿于其中。在当前新时代的经济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提高社会影响力,需要提高其预算编制及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保障单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可以不断提高各单位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决算的各环节管理水平,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和财务制度的建设,通过加强预算管理能够为部门的各项经济活动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政资金合理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良好的预算管理不仅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工作的财力保证,还能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减少二次分配,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重要项目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
(三)有助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包含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及绩效评价等环节,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够及时全面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收支情况,发现经济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防控措施。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的经费来源是财政拨款,由于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预算法制淡薄,单位领导对于预算编制工作只重视总金额,不重视具体的支出项目,财务人员专业素养较低,造成支出时随意性较大,不能严格按照预算科目执行,从而严重影响了预算的执行进度及资金使用效益。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合理,预算定额标准不合理
一是有些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不能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系统论证,科学预算,而是根据估算的经费收缴数额安排明年的支出计划;二是基本支出预算人均办公经费定额偏低,与单位实际执行情况差距较大,容易造成基本支出挤占项目支出经费,极大影响了单位项目的实施;三是项目资金预算编制主观随意性强,不够科学合理,有待完善。四是由于财务人员大都很少参与单位业务项目的讨论、规划和决策,造成财务与业务脱节,编制预算时不能与单位的实际业务紧密结合,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三)预算执行不规范,随意性较大
年初预算批复下达后,各项支出费用应该严格按照年初预算的下达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及支出经济科目规范使用,但是各部门单位在支出时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造成预算支出进度不均衡,或者基本支出挤占项目经费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用非税收入安排的预算支出管理不规范
一是政府非税收入由具有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征收,存在利益划分的问题,若将用非税收入的支出安排完全与部门脱钩,则影响部门征收的积极性,若将非税收入与部门工作结合,则造成部门支出膨胀,有征收职能的部门经费用不完的问题;二是非税收入上缴国库不及时,一部分有征收职能的部门在急需使用资金时才将收到的非税收入上缴到国库,然后通过年初的预算安排到单位,用于弥补自身的经费不足,在不急需使用资金时,收到的非税收入就长期滞留在单位零余额账户,或者某些具办人手中,影响财政的非税收入的征缴,也为单位埋下风险和腐败的隐患。
(五)预算执行过程中监督缺失,全面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未完全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在预算管理中运用程度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预算的执行结果也未能与单位领导的年终考核及职工的奖惩的相挂钩,预算执行缺乏约束力。财政部门未建立健全预算的绩效评价指标制度,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
三、加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单位整体预算法制观念,强化预算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一是要加强预算法的宣传,让预算法能够深入贯彻到单位的所有人员,树立遵纪守法的工作作风,在法律的规范下开展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二是加强单位的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将预算管理、预算执行、预算监督深入到每位预算管理人员的思想中。
(二)加强对部门预算的管理,规范预算编制方法,严格执行零基预算制度
一是要精准测算基本支出的定额和项目支出的基数,合理确定基本支出标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政府采购标准等,以满足政府正常行政运行和履职的需要,要在厉行节约的基础上能够挪出更多的资金使用在改善民生、脱贫攻坚等急需的地方;二是建立健全预算单位的基础数据库,根据部门的职责、职能、机构设置,全面准确掌握预算单位人员的编制、结构等,非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动;三是细化预算编制的内容,厘清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内涵界限,逐步取消项目中用于本部门的基本支出,尽量减少财政资金的二次分配。
(三)加强预算支出执行管理,提高项目支出执行率,推进项目资金的统筹使用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批准预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得超预算安排支出,预算在执行中原则上不予调整;二是要加强项目库的管理,做细做实项目库,对没有进入项目库的一般不得安排预算;三是建立项目支出预算动态调整机制,上年项目支出预算进度执行较缓慢的,同级财政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收回资金,或减少项目支出预算安排数;四是完善项目退出机制,实施项目周期滚动管理,根据历年预算安排及绩效评价结果,逐步规范清理近几年的所有预算项目;五是根据部门职责、职能,对项目支出预算采开放式的评审工作,可以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会参与监督评审。明确项目支出的范围,同时对于原有以专项业务费形式列支的部分基本支出予以缩减,减少并控制项目支出预算的规模。
(四)硬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部门收支活动的监管
一是要坚持全面性原则,将单位的所有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二是加强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收费,杜绝乱收费,杜绝单位小金库现象;三是改进非税收入预算编制工作,结合近几年实际取得的收入并考虑增收减收因素测算,不能随意夸大或隐瞒收入,积极稳妥科学合理的编制非税收入预算;四是加强非税收入的支出管理,除教育收费外其他部门的非税收入由财政统筹合理安排支出。
(五)建立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
一是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评价机制。加强绩效管理是实现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应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的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二是改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议由财政牵头建立适合各部门、各项目统一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三是所有部门预算均要求设定预算的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是部门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未按照要求设定绩效目标的项目支出,不得纳入项目库管理,也不得申请预算资金。四是大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建立以绩效目标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六)进一步落实预决算公开主体责任,积极完善预决算公开长效机制
预算公开是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重要载体。政府预算的公开透明,既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也能进一步促使政府更好的承担自身责任,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效率,在推进“制度反腐”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预算法规定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各单位要严格执行预算法,牢固树立依法公开的观念,增强主动公开的意识切实履行公开责任,扎实做好预算公开工作。一是要推进观念转变,严格依法行政;二是规范预算管理提升公开实效,提高公开的细化程度;三是优化公开的方式,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图标来表述预算的信息,让枯燥的数据生动起来,以方便社会公众的了解和监督。
四、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以满足公共财政的内在要求,改进预算支出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