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高龄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8-07-13向雅楠
向雅楠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一、前言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高龄化社会时间的推进,高龄化产生的各项影响已经十分明显,最直接的就是随着高龄人口加剧,养老矛盾突出,另外劳动力不足,制约着经济的各项发展。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人的年龄结构不同决定着所从事和承担的工作不同,因此,人口高龄化对我国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人口高龄化现状
数据表明,在中国,人口高龄化现象已经比较凸显,而且每年的高龄化速度也是比较快的,这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高龄化现象都是值得深思的。
三、人口高龄化的基本特征
(一)高龄人口规模大,发展快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高龄人口数量居世界前列。此外,中国不是第一个进入高龄化的国家,但高龄化的速度远远快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中国人口处于“未富先老”的状态
发达国家在物质财富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下逐渐进入高龄化社会,即“先富后老”,而中国在物质基础上效率相对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时进入高龄化社会,即“未富先老”的状态。由于我国“未富先老”的状态,使得国家没有充足的财力物力解决养老问题,使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未富先老”的高龄化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国家社会压力十分严重。
(三)人口高龄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
1.中国人口高龄化时间分布不均,其中:第一阶段是1990年至2000年。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和比例正在增加,从“成人”到“老”;第二阶段是2000年至2025年,中国人口高龄化加速,中国开始进入超高龄化阶段;第三阶段是2025年到2050年。这个阶段是中国人口高龄化的严重阶段。
2.中国人口高龄化在空间中分布不均。据调查显示,人口高龄化分布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有关;从城乡分布的角度来看,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务力转移已经转移到城镇。农村人口高领化速度和程度高于城市,农村地区面临严重的人口高龄化问题。
四、人口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导致年轻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
由于人口高龄化,使得年轻劳动力总数呈下降趋势,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人口高龄化使得劳动力呈现年龄偏大的现象,年龄偏大的劳动力大多思想保守、进取性较差,使得整个社会陷入保守落后的状态中。另外,年龄偏大的劳动力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降低,不能适应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今天,不利于社会发展。
(二)影响经济结构
随着高龄化人口的加剧,高龄人成为社会上人口数量最多的人员,其消费水平较特别,大多偏爱老品牌,对熟悉和认可的产品和服务特别青睐,选择的大多数产品都是物美价廉且耐用的产品,因此,对新兴产业和新服务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此外,高龄人更注重自身的饮食,服装和保健品等方面,这些高龄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产业也在快速发展,满足高龄人口的消费需求,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养老矛盾日益突显,养老保险出现收不抵支
所谓“家和万事想”,家庭作为基本组织单位进而组成了社会,目前,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和人民关心的焦点。在物质层面上,大多数城市老年人都有医疗保险和退休养老金,因此他们的养老属于自立的;而由于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然而,从生活关怀和精神慰借的角度来看,农村和城市老年人都需要孩子和伴侣的照顾,同时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人口高龄化的不断加深,带来的养老压力是巨大的。如:就目前的现状来说,通常1对夫妇需要同时赡养4名老人,及1个孩子,由于现代生活和生产的步伐正在加快,年轻人的精力非常有限。因此即便是非常孝顺的孩子也很难做到孝顺。个别家庭由于要照顾身体不方便的老人,不得不辞去工作,长此以往,不利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如果没有国家的财政补贴,统筹账户无法满足养老保险收支平衡,出现收不抵支的问题
(四)制约新兴产业的发展,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肯定会有技术开发,创新和推广,以满足新兴产业和产业结构体系的需求。虽然老年人经验丰富,但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以及接受适应的能力都在削弱,这不利于新兴产业的增长,同时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此外,中老年劳动者已形成自己的居住习惯,对长期定居地区和工作类型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他们一般不愿意搬迁到其他地区生活或改变其工作性质。这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五、结束语
人口高龄化问题被认为是21世纪三大社会问题之一。我国人口高龄化非常严重,面对人口高龄化,国家应该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处理,关注人口高龄化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积极采取合理的人口政策,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加快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口高龄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