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我更老的老头儿们
2018-07-13杜一白
文杜一白
在大街上或公园里,在地铁车厢或娱乐场所,经常有人问我 “您老高寿了”?当我如实相告“85”以后,问者无不感到惊讶,意思是你行动敏捷,哪像是那么大岁数的人!
我在窃喜之余,不禁想到:其实,我还真不算大,别处不说,就在我们单位,比我更老的老人竟还有十人之多呢!他们的健康长寿之道,可谓既各有千秋,又颇为趋同,很值得在此一表。
名列榜首的M老,已经是99岁高龄。他从青壮年时代起,就十分爱好运动。游泳、舞剑、打太极拳、气功,样样了得。年届古稀以后,清晨坚持在公园的人工湖里游泳;90岁以后,还经常单独到公园散步、打拳,精神饱满,步履稳健。他是单位的老领导之一,讲话从来就是慢条斯理,从容不迫;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任务、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他总是处理得冷静平妥,不急不躁,从未见他发过火、说过重话。这种脾气禀性反映了他良好的教养,不仅有利于工作,于健康也大有裨益。
第二位则是另一个“90后”,92岁的Z老。他是单位图书资料室的工作人员,一辈子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不求闻达,与人为善。不幸的是,好人并不一定都一生平安,二十年前,他就患上了恶疾。而幸运的是,他却能一直活到今天,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面对恶疾他精神不垮,一方面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一方面乐观豁达地以强大的气势去压倒凶顽,终于让“肿瘤君”望风而逃。医学家说,人多半不是病死的,而是吓死的。他是一个不惧怕病魔的绝好的证明。
名列第三的姓C,今年90岁。他具有忠厚长者之风,甘于奉献,乐于助人。他长于摄影艺术,原在单位的学报编辑部工作,后调至新闻系讲授新闻摄影课,诲人不倦,深受学子欢迎。退休后,应邀到老同志组织的摄影社义务授课,不计报酬,而每次都是早到晚退,遇到一些未听懂的同志的追问,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细致讲解,拿着相机手把手地教其如何具体操作,直到对方完全弄懂了才罢手,赢得了人们的交口称赞。
紧随其后并列第四的,是同庚的三位,都是89岁。Z兄心地善良,诚以待人,清高正直,不擅逢迎,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他专业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文革”前就在国家级大报发表过学术论文,但正高职称却始终没能解决。对此,他坦然面对,一笑置之,其良好情操,令人起敬。另外两位,都是各自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另一位Z兄是“双肩挑”干部,既是单位领导班子的成员,又一直在教学第一线拼搏,还接连有科研成果问世。他外圆内方,既随和融通,又坚持原则,既敢于大胆批评不良现象,又不咄咄逼人、令人生畏。他热情待人,严于律己,对于所承当的任务,可谓尽心尽力,绝不敷衍了事。生活上他远离抽烟喝酒、胡吃海喝等不良习惯,对待健康与对待工作一样认真。W兄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工作狂。在客观条件并不太好的情况下,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公关能力,很早就牵头在单位建立了一个硕士点,培育了一大批优质人才。他不仅在系内担任了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还马不停蹄地应邀到外省乃至国外讲学和出席学术研讨会,与此同时,其学术论著也接二连三地发表和出版,并屡获省级、国家级大奖。这种全神贯注于工作而心无旁骛的生活情态,颇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气势。
第七位老汉姓G,88岁。他是本单位的第二代领导核心,行政一把手。他参加革命较早,属离休干部。他无儿无女,与老伴儿相依为命。这固然令他寂寞,也使他心无挂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此公的一大优点,是头脑清醒冷静,富于理性,考虑问题较为全面客观,言谈举止拿捏适度,处理问题得当精准。这使他善于协调各方,化解矛盾,从而得到了群众的信赖,有利于单位人际关系的和谐营造。
接下来并列第八位的,是87岁的老W和老L两名老汉。老W实诚、憨厚,有一副招牌式的、总是乐呵呵的笑脸,从未见他与人有过争吵和矛盾,颇有一点老好人的味道。他待人有涵养和气度,总是和蔼亲切,从不自以为是,一旦发现自己有错时,还勇于主动道歉,因而在全单位赢得了好人缘。在家里,他对体弱多病的老伴儿关怀体贴,生活琐事上言听计从,为老伴儿也为自己赢得了健康和快乐。L在大学毕业后,曾到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班进修,回原单位后,担任过专业课教师;后来因工作需要,又先后当过政治辅导员,做过办公室主任等行政工作。晚年不幸得了帕金森病和糖尿病,并且坐上了轮椅,受到了老伴儿的热切关怀和悉心照料;后来老伴儿原有的冠心病恶化,整天卧床不起,完全失能,反过来他又坐在床前伺候老伴儿,给她喂水喂饭,照顾得无微不至。这种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伉俪深情,令人为之动容。
86岁的另一位W老汉,是一名强势老人。他以事业、学术为生命,性格倔强,意志坚定,认准了一个目标之后便全力以赴,一往无前。他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衣食住行从不讲究,一生潜心于授业和笔耕,研究成果源源不断。晚年仍然顽强、勤奋地读书和写作,完成了多年的夙愿——多卷本文集的面世,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这种专心致志、一心向学的品格,成就了他的人生,赢得了事业与健康的双丰收。
医学权威人士判定,外在因素诸如遗传基因、自然环境、医疗条件等对人的健康长寿与否固然重要,但内在因素比如人的情志、意念、品性、生活方式,却占比达百分之六十。上述10位长寿老者,为这一论点做了雄辩有力的诠释,破解了人们都很关注的生命密码。他们并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玄乎其玄的长生不老术,也没有尽情享用山珍海味、高档营养品,过的都是普通百姓的平常日子,但他们美好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态、科学的生活方式,却让他们比不少同辈甚至晚辈,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远。我钦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