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应用价值

2018-07-13郑道亮罗文彬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医者射线螺旋

郑道亮 罗文彬

广东省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医学影像CT/MR室,广东海丰 516600

64排螺旋CT突破传统CT设计,采用滑环技术,将电源电缆、信号线、X射线管及金属环联合在一起,打造无创、高效、立体、精准医学影像技术适用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骨关节及消化系统等疾病诊断中,在检查冠状动脉有无狭窄,支架、搭桥等形态学及心功能分析中有极大优势,当前已成为冠心病筛选诊断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但在实际应用时受制于辐射问题,如何减少辐射剂量以提高检查安全性,成为当前医者研究的重点[1]。本次研究选取84例患者应用不同剂量进行检测,分析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前来我院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中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患者均同意参与研究,排除精神交流障碍、不良入院记录及碘过敏患者。研究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35~72岁,平均(56.1±2.3)岁;身高 155~ 182cm,平 均(171.23±3.47)cm;体 重42~ 89kg,平均(65.24±2.58)kg;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4例、高中文化程度15例、初中文化程度8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5例。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34~74岁,平均(55.97±2.25)岁;身高 157~ 185cm,平均(172.1±3.3)cm;体重44~ 84kg,平均(64.75±2.61)kg;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7例、高中文化程度12例、初中文化程度7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6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检查前由护士询问患者病史及过敏史,是否有哮喘及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必要时可进行过敏检测,若患者先前接受过X线片、磁共振及CT检查可整理资料交由CT医生进行参考,告知患者检查时注意事项,检查前4h禁食,检查时去除金属饰品,事先进行呼吸锻炼,心率控制于90次/min以下(最好为75次/min以下),必要时可让患者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H20100166,瑞典 AstraZeneca AB),口服47.5mg/次。告知患者检查中若有不适可用对讲机告知医生停止检查。检查时患者保持仰卧位,对患者心脏周边12cm区域进行扫描检查,自气管隆嵴下1cm处至心脏膈面下方进行连续扫描,检查时若有异常可扩大扫描范围,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详细记录患者主动脉及肘静脉循环时间,为患者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H20000599,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350mg I/mL,注射速度为 4.5~ 5mL/s。于主动脉根部水平确定某一层面测量时间-密度曲线,确认扫描时间,建立管电流及胸围模型,以分析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医者根据患者体重调整管电压及电流指数,电压100kv,电流180A,视野200 mm×200mm,重建厚度0.75mm,重建增量0.5mm,螺旋距离为0.2mm,若患者体重过轻可将机器设备调至320mAs,正常体重400mAs,过重为420mAs。对照组检查步骤与研究组相符,电压设备120kv,电流为180~650mA。

1.3 观察指标

对成像质量(由CT医生对图像显示率、清晰度、数目及边缘锐利度进行综合评估)、噪声、射线剂量(射线剂量=剂量长度×换算因子)进行评估,比较组间差异[2]。自制调查问卷,检查结束后就患者对检查满意与否进行评估,91~100分即非常满意、76~90分满意、61~75分一般满意、0~60分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观察患者检查后有无不良反应(心悸、寒颤、恶心呕吐,有无辐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查图像质量、噪声评分及射线剂量比较

研究组图像质量评分及噪声评分虽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线剂量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噪声及射线剂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噪声及射线剂量比较(±s)

组别 n 图像质量评分(分)射线剂量(mSv)研究组 42 3.56±0.42 26.34±6.12 6.21±0.78对照组 42 3.42±0.47 27.12±6.31 9.65±1.21 t 1.439 0.575 15.486 P 0.077 0.283 0.000图像噪声评分(分)

2.2 两组患者检查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检查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检查满意度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螺旋CT检查技术发展越发完善,64排螺旋CT在心脏冠状动脉疾病检查中有了极大改进,提高解剖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的同时,减少了心率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患者进行检查时无需服用β-受体阻滞剂便可清晰再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血管狭窄问题。以往医者进行心血管检查时多推荐患者选择心血管造影检查,需在检查前6h禁食、4h禁水,作为微创诊断技术,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但也会出现并发症,如老年患者会出现心脏骤停问题,需要医者准确把握操作要点,尽可能缩短造影时间,以降低医疗风险,医者在为患者进行检查时多先为其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尿及粪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活性,为了提高成像清晰度,医者可为患者注射碘海醇,但应先组织患者进行碘过敏检测,以减少过敏反应,提高检查安全性[3-4]。

冠状动脉造影虽为冠心病临床诊断金标准,但因其创伤性、副作用及价格昂贵限制了其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诊断技术的完善,冠状动脉造影开始向微创方向发展,但仍有部分患者担心辐射或显影剂对身心的损伤。随着螺旋CT技术的改进,64排螺旋CT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作为冠心病最新诊断方法,其诊断准确率较之冠状动脉造影毫不逊色,患者仅需静脉注射显影剂便可清晰再现冠状动脉立体影像,该检测方法无创伤、阴性预测价值高、检查费用低廉,可反复检查,能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快捷,为提高检查安全性,医者加大了对X射线的研究,以减少射线对人体的损伤。总所周知,X射线检查会人体会有一定损伤,X射线可穿过细胞,破坏DNA,激活癌细胞,会加大致癌风险,同时也会对遗传因子产生破坏,如X射线会破坏红细胞,诱发血液疾病,为了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当前部分医者提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以减少射线剂量,降低管电压,减少射线及电流对患者身体组织的损伤。

本文旨在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显示:研究组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噪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剂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低剂量技术检查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结果与田敏等[5]结果相符,证明医者应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技术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测时可有效降低管电压,同时能获取较为清晰的图像,便于医者根据成像进行后期治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医疗设备越发完善,医疗工作开始向科学化、信息化、自动化方向靠拢,前期诊断直接影响后续治疗,关乎患者身心健康,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检查,医者可通过检测结果判断患者心肌、血管及心脏情况。

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动静脉血管、微血管疾病,临床以高血压、心脑血管硬化、高血糖、中风等疾病最为常见,患者会出现心悸、晕眩、心悸、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调查统计,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提升,生活结构的改变,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加剧,民众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球死亡人数约1/3死于心血管疾病,如何进行早期诊断以便患者及早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成为当下民众关注的热点[6-9]。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常用方法,医者借助血管造影机,通过特制导管经皮穿入下肢股动脉,沿主动脉反方向插入主动脉根部,之后插入左右冠状动脉口,注入造影剂,以呈现整个冠动脉形态,医者可通过成像观察病变位置、形态及严重程度为后续医疗提供参考,但该检查较为复杂、价格昂贵,若工作人员操作不熟练、对冠状动脉病变病理解剖知识掌握不牢固或风险评估有误很容易引发冠状动脉并发症、造影剂并发症及大血管损伤,增加检查风险,影响医疗工作正常进行[10-12]。64排螺旋CT的环滑技术能对患者进行全面无间断容积扫描,该检测用时短、准确率高,能提高检查效率及图像质量,但因螺距小、层薄、分辨率高等特点易加大辐射剂量,研究发现CT扫描辐射剂量与Z轴扫描覆盖范围、管电压、管电流、螺距、曝光时间等因素存在相关性,医者可通过降低管电流,降低辐射剂量、图像信噪比,实际应用时根据患者体重调节管电流以减少辐射剂量[13-15]。但医者需准确把握检查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科学把控高危人群,如:BMI<25kg/m2,电流定为220mA;BMI>25kg/m2,电流定为330mA,告知患者检查注意事项,开展心理疏导,为患者普及知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总之,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应用于临床检查中能减少射线剂量,可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医者射线螺旋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赤石脂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