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效果研究
2018-07-13庞蒸
庞 蒸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民医院,广西北海 536000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人数近年来增长迅速,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损伤。交叉韧带断裂会导致患者出现膝关节不稳、软骨退变的情况,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出现骨性关节炎,会导致平衡性、部分活动受到限制,促使关节软骨的磨损程度增加,因此需尽快采取有效的方法恢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对于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采用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取得的效果较好,但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康复训练也不可或缺[1]。为了提高围术期护理和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我院收治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抽取36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6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纳入标准:术前经抽实验结果确诊为交叉韧带损伤;可正常沟通、无精神疾病的患者;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排除标准:存在既往关节手术史或外伤史的患者;存在既往半月板全切除术史的患者;无法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患者;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分别为15:3;年龄19~51岁,平均(33.5±3.8)岁。左膝3例,右膝15例。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为7~ 28d,平均(15.85±4.93)d。致伤原因:运动损伤8例,交通事故伤10例。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4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2例。对照组男、女性患者分别为12例、6例;年龄20~52岁,平均(33.5±3.9)岁。左膝6例,右膝12例。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为7~29d,平均(15.90±4.97)d。致伤原因:运动损伤10例,交通事故伤8例。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5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3例。两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遵医嘱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术前将疾病有关知识、同种疾病治疗成功病例、手术相关知识及需配合的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减轻患者对手术效果及预后的担忧,同时使患者认识搭配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积极与患者交流,根据个人情况(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等)进行心理干预。(2)功能锻炼:术前指导患者在肢体静息状态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锻练、背伸跖屈运动。(3)术前准备:术前将在床上大小便及便器使用方法告知患者,术前禁饮2h,禁食6h,向患者介绍主刀医生、手术及麻醉知识,使其焦虑、担忧等情绪减轻。同时进行皮肤准备,做好手术区域的清洁和备皮工作。预防性予以抗生素静脉滴注。
术后护理:(1)术后基础护理:术后6h内保持去枕平卧位,禁饮禁食,将患者的患肢提高,同时在小腿后方放置软枕。术后对膝关节进行冰敷,每冰敷50min,歇10min,持续24h,但需注意防止皮肤冻伤;术后6h帮助患者翻身以及叩背,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促使痰液排出。(2)体位护理: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对患肢进行加压包扎,使用卡盘式支具固定,患肢抬高30°并保持膝关节伸直位。(3)术后观察:术后对患者切口的渗液渗血情况进行密切关注,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当出现膝后部搏动性剧烈疼痛时,及时向医生汇报;对患肢是否出现肿胀情况、皮肤温度进行观察,做好保暖措施,以防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4)疼痛护理:术后倾听患者的主诉,遵医嘱予以适量镇痛药;对于关节肿胀明显且剧烈疼痛的患者,应通知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缓解患者的疼痛。(5)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对于出现关节腔积液的患者,予以穿刺抽吸;对于膝关节疼痛和肿胀的患者,由医生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穿刺处理,将积血抽除后进行加压包扎,对膝关节两侧进行冰敷;对于存在血栓史的患者,术后指导患者尽早进行下肢肌群主动收缩训练,并帮助患者按摩患肢,同时静脉滴注活血、促微循环的药物,遵医嘱给予中频脉冲治疗避免出现血栓并发症;若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则予以溶栓治疗和持续低流量吸氧。
康复训练:(1)第一阶段:在术后第一周指导患者进行保护性康复训练。术后当天佩戴卡盘式支具并保持关节功能位,第一周将患肢伸屈0 ~ 30°。指导患者掌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舒张运动训练的方法,绷紧、放松分别为5、2s为依次,50~60次为一组,4~6组/d。叮嘱患者进行踝关节屈伸练习。(2)第二阶段:在术后2~6周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术后第二周根据患者体重进行患肢负重训练,重量由自身体重的25%逐渐增加至75%。从术后3周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主动屈曲训练,从30°开始逐渐增加活动度,1h/次,一天两次。同时进行下肢内外展、抗阻压膝训练。③第三阶段:在术后6~12周指导患者进行基础体育训练和全范围被动活动,同时进行半蹲训练。术后4个月去除支具,进行行走训练。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两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6、12周和24周时对遵医行为进行评价。
使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标准[2]对两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韧带损伤情况和膝关节功能,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肿胀、疼痛、跛行、绞索、是否需要支持、不稳定、上下楼、下蹲。百分制,膝关节功能正常(84 分以上)、尚可(66 ~ 84分)、差(65分以下)。
测量两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膝关节伸屈活动度。
以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参照[3]评估两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判定标准:膝关节Lysholm评分超过95分为优;膝关节Lysholm评分分值区间在80 ~ 94分为良;膝关节Lysholm评分分值区间在60 ~ 79分为可;膝关节Lysholm评分<60分为差。计算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优良概率之和)。
表1 两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遵医行为比较[n(%)]
表2 两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术前 术后6周 术后12周 术后24周观察组 51.18±5.42 52.18±3.46 66.42±4.58 85.62±3.18对照组 51.27±5.53 55.63±5.76 61.32±6.08 71.09±4.30 t 0.05 2.18 2.84 11.53 P 0.96 0.04 0.01 0.01
表3 两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伸屈活动度比较(±s,°)
表3 两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伸屈活动度比较(±s,°)
组别 术前 术后6周 术后12周 术后24周观察组 117.38±6.02 86.76±3.15 103.87±8.93 132.95±6.73对照组 117.50±5.96 83.22±5.06 91.72±13.04 112.76±8.34 t 0.06 2.52 3.26 7.99 P 0.95 0.02 0.01 0.01
表4 两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n(%)]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遵医嘱功能锻炼、按时复诊等遵医行为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
观察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与术前、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膝关节伸屈活动度比较
除术前两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之间对比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差异不大外,两组之间术后各时间段膝关节伸屈活动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交叉韧带断裂会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还会对膝关节内其它结构造成损伤,引发后遗病变[4]。早期在关节镜下行交叉韧带重建术可有效修复交叉韧带损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正确、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维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5-6]。术前护理能够提升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还可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7],术前准备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术后护理中基础护理、体位护理、术后观察能够保持患者舒适的体位,预防肺部感染、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8-9]。疼痛护理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发现的异常状况[10]。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于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1-13]。第一阶段的康复训练以改善临床症状、消除肿胀以及防止深静脉血栓和肌肉萎缩为主要目的;第二阶段的康复训练以促进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耐力增加为主要目的;第三阶段康复训练的目的在于促进患者心血管调节适应力和体能提高,可增加膝关节协调性以及促使膝关节功能恢复[14-15]。
表1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6周、术后12周以及术后24周的遵医行为数据均高于对照组,较好地说明了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表2~3数据显示,观察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膝关节伸屈活动度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有效地证明了在交叉韧带重建术加强围术期护理能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表4数据也能够表明围术期护理和康复训练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能够促进行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恢复膝关节功能,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