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养成及引导策略研究
2018-07-13扬州大学广陵学院225100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225100)
刘海涛 (扬州大学 225009)
翟 娟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225100)
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代表先进的思想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先进力量。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是必要和迫切的,特别是在新兴社交媒体运用非常广泛的信息时代,更加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每一次的选择都将决定着未来人生的重大走向,更进一步,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决定着我们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复兴的成败。
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方式、频率和本质都有了很大变化,信息的传输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表现在接触新技术最快和最全面的大学生群体。
要想充分了解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先独立的看待大学生和新型社交媒体这两个个体单独的特性,然后才能用联系的思维看待这两方面所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
一、大学生和新型社交媒体的特性
1.当今大学生的特点
由于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和改革开放,从而为95后和00后创造了一个较为富足而又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这使得他们这一代人的思想非常的独立,富有思想,但是这个环境的思想文化的变动却是非常剧烈,而且每一家只生一个孩子,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的性格,这对他们在将来面对新事物时产生了及其重大的影响,因此必然会出现一些思想上的激烈和极端,缺少包容和理解的心态。
当今的大学生是在网络时代成长的,身上具有时代的显著特点,他们的人际交往、沟通、消费方式都与以前不一样,他们宅在宿舍通过网络就可以解决这一切,网络化生存已成为大学生常态,其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受网络舆论的影响日益加深,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网上社交账户,喜欢在网上发布意见。
2.新型社交媒体的特性
新型社交媒体的“新”是比较而来的,相对于传统媒体,它有了更多的特点和内容,这既包括了很多有利的方面,也必不可免的掺杂着很多不利的因素,首先新媒体的第一个优点就是它可以被更多的人便利的使用,原因就在于信息传输使用成本低。其次是新型媒体的可参与性,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样也可以充当发布者,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当观众合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同样可以影响和改变整个舆论导向,例如近年来流行的网络用语,都极大地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新媒体还具有极强的舆论监督的独特作用。第三点,新型媒体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全面化,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个性化需求。
二、大学生新型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习惯的影响
1.大学生使用新型社交媒体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和新型媒体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当这两个事物相互碰撞之后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却又有着复杂性。大学生使用新型社交媒体满足保持和拓展社交关系,新型社交媒体的使用便于与亲朋好友联系,无论是近在咫尺,还是千里之外,都能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方式亲密互动。同时通过共同兴趣、话题讨论认识一些志同趣合的人,拓展交际圈,甚至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找到自己人生的伴侣;满足需求,大学生通过使用新型社交媒体满足自身需求。根据个人兴趣关注不同的公众号,浏览搞笑的文字、图片、视频放松心情,愉悦身心。参与兴趣话题讨论获取即时信息和时下流行元素,更能汲取知识满足自身兴趣,充实自身知识结构,甚至是可以通过使用社交媒体不同的功能满足比较功利化的需求;展现个性,当代大学生积极追求个性,新型社交媒体通过设置个性签名、个性主页等方式为大学生提过平台。大学生也通过发表动态、照片等记录生活心情,得到点赞评论。通过评论吐槽热点时事,引来围观,充分展现自身个性。
2.大学生使用新型社交媒体的消极影响
随着移动通信的广泛普及,新型社交媒体不断更新升级,大学生的使用习惯日趋恶劣,亟待改善。大学生使用新型社交媒体时,难免掺杂着很多负面的因素,网络诈骗屡见不鲜,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被诈骗的新闻报道,这甚至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另一方面,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由于自控能力较差,导致很多大学生对社交软件过于痴迷,无论是上课,吃饭,走路,还是上厕所,无时无刻不拿着手机,成为低头一族。手机痴迷不光影响大学生的这些方面,这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生命安全。很多新闻报道了大学生因为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而导致被车撞亦或是跌入河中而不幸生亡,这些悲剧的发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三、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养成及引导策略
随着新型社交媒体全面深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思想,加强对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教育引导,必须要从多方面不同角度去寻求解决的办法,
1.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作为首要因素而言对大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内因决定外因,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意识自我约束比任何外部规范都行之有效。因为大学生对于网络的认识存在着偏差,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地认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大学生相对而言,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当他们放下繁重的课业时,更希望能够从网络中获取一个休息惬意的环境。在新型社交媒体上行为习惯的养成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大学生自身。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养成道德自律。
2.周围环境因素
对于大学生而言最直接影响莫不过是周围环境。家庭成员、同学、朋友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普遍地来说,周围人对于网络的认知并不全面,即不能甄别信息真伪,被舆论引导,通过转发评论再影响周围的人。以校园为媒介,将大学生与家庭、社会相互连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社交环境。校园是大学生主要集聚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环境优势,通过不同的媒介加以管理、宣传,帮助大学生拓宽在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辨别能力、选择能力,掌握利用媒介进行传播的相关知识,辩证地看待社交网络平台的内容,教育学生慎重参与转发与评论;网络社交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可以通过学校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向家长及广大群众传递相关网络知识。通过家庭间的互动和相互学习,影响更多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社交环境。
引导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社交素质教育活动。“光说不练假把势”,通过实践能够让大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网络社交素养的真谛。而此类活动可以分为学校组织安排,也可让学生自行交流讨论、实践。例如:网络安全知识竞答赛,关于网络行为的辩论赛,有或是根据自己的平时的网络行为进行总结分析,或者是对他人的网络行为提出意见,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业生活,也能够在娱乐中学习网络知识,提高网络素养。
3.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是个“大染缸”,新兴媒体社交行为管理更加困难,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同的人对网络存在不同的观念,势必会引起两极分化,也势必会影响不同人群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首先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最应该做的就是完善立法,并且尽早实行网络实名制。从社会层面上来说,社会上应当在网络上营造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氛围,使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在使用社交网络的时候,沉浸在一种正面的文化里,引导年轻人去追求真善美。
通过以上方法,希望能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新型社交媒体行为习惯,建立健全网络社交秩序,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