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末日”
——刘慈欣《三体》的叙述模式
2018-07-13湖南师范大学410000
(湖南师范大学 410000)
在我国文学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刘慈欣《三体》的推出不断掀起文学热潮。作品在科幻圈开始,逐渐扩展到互联网之中,这种文学形式在当时文学领域中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影响。而且,在《三体》推出之后,所出现的系列事件让文学研究领域给予了不断关注。《三体》一书主要讲述了在未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无意接收到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通讯,而地球在银河中的空间坐标暴露给了三体人,人们在这种状况下处于灭亡边缘。通过对《三体》的研究,应该准确把握作品中的关键形式,以便有效确定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特殊地位。
一、《三体》中的 “历史”表现
通过对科幻小说创作状况的分析,通常会面临限制性的问题,主要是在科幻作品中,通常会将未来文学作品的描述作为重点,而且作品中的科幻成分相对较多,所以,作者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怎样将科幻与现实进行融合逐渐成为作者需要关注的内容。通过对刘慈欣《三体》创作方法的分析,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历史”表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纯科幻阶段
在这一阶段的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作者主要将创作理念作为重点,也就是在文章创作中没有对人以及人的社会产生兴趣,这种创作形式充分展现出科幻小说创作的震撼价值,读者在这种作品分析中,通过这些内容的阅读,可以感受作品的震撼内容。纯科幻阶段中,作者用文字想象力表达出科技的美感以及可能性,充分展现出科幻的价值性。但是,在这种纯科幻的作品创作中,其作品形式并不能持久的表达出作品的创作价值,所以,在科幻作品创作中应该积极与现实生活进行融合,通过隐喻、夸张以及变形等方法,展现科幻作品的创新价值1。
2.人与自然阶段
刘慈欣在纯科幻作品创作之后,并不能满足当下读者的需求,因此,在科幻创作的同时就将思维融入到现实世界之中,实现了科幻理念与市场之间的协调。在人与自然阶段中,将科幻小说融入了生活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科技补充科幻小说中现实的不足。《三体》中,存在大量的物理规律以及天文知识,这种内容的描写是科幻研究者的关注重点。例如,在作品中通过“中国的硬科幻代表。......这世界卓然成形,栩栩如生的向我们猛扑过来”对于这一内容的描写,是现实世界内容融入的最明显代表。第二,直接描述现实世界。《三体》中,刘慈欣将文革事件融入其中,将地球文明的冲突作为文革事件作为导火索,充分展现出《三体》的情节及发展2。
3.直面历史阶段
在《三体》创作的过程中,后两部作充分体现出这一创作目的。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合,化解不同文明之间不能使用科技解决争斗问题。逻辑作为作品创作的重点,刘慈欣使用“面壁计划”明确了创作的结果。其中叶文杰在面对地球文明时具有悲观的态度,他认为宇宙对其他文明的认知抱有一定的敌意态度,也就是作品创作中的“黑暗森林”。虽然罗辑在叶文洁的思想中认识到文明的残酷性,但是,并没有使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三体人,成功分展现出三体文明的宇宙坐标价值,为地球赢得了喘息机会。而且,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作者通过当代历史中文革内容的运用,充分展现出作品创作的独特性以及丰富性,这种作品创作形式充分展现出历史传承的价值3。
二、《三体》中的“末日”表现
1.人性的“末日”表现
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中的语境形式不是人文中的内容,而是在冷冰冰的理智以及逻辑中所形成的。但是,文学作品是人创作的,作品会结合现代社会的状况,因此,在科幻文学中,通常会融入理智以及逻辑内容,充分展现出人性的价值性。作品中,当宇宙中的外在危机来临时,人类文明之间的冲突推后,并在三体世界的参照之下,将地球中的人性作为整体的叙述内容。作品中,在地球的几次毁灭之后,充分表现出众生之相的特点,这一描写充分体现出人性危机。小说中,叙述者对权威主义的暧昧现象充分展现在人性“末日”之中。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之下,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处理,并在法律以及道德的引导下,强调制度构建的必要性。作品叙述中,为了保证自身在宇宙中可以继续前行,人类需要杀害同类,然后为其果腹,这一描写打破了道德底线,也就是 人性“末日”的体现。刘慈欣通过作品的描述,明确了人性的淡薄4。
2.技术的“末日”表现
通过对《三体》内容的分析,其作为关于太空技术的想象作品,创作中的想象空间十分丰富,充分融入了当下的物理学理论内容。作者通过“陌生化”方法的运用为读者营造了丰富性的想象空间。刘慈欣认为,由于自己是技术的疯子,所以,在创作创作中融入了技术内容。在《三体》创作的过程中,充分表明作者对技术的歌颂。《三体》中作品叙述时,融入了视觉图像描写内容,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留下了难以忘记的画面。在科幻角度分析的过程中,小说中的作品并没有模拟真实出场景,但是通过视觉以及感官等,可以引导读者进行阅读,使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掌握作者的创作内涵。例如,在《三体》中,通过黑暗森林法则的描述,对宇宙间的文明信息进行分析,并认为宇宙中的物质文明呈现出总质量守恒的状态。而且,在低等级的文明状况下,会出现科技大爆炸,可能会超越高等级的文明。在这种理论认知的状态下,充分展现出作者对技术内容的认识。又如,在作品的“水滴”大战中,当碰撞并穿过一艘有一艘的地球太空战舰时,会以人们难以理解的速度完成摧毁,这种技术力量是十分强大的,而且,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正是恐惧技术所引发的后果。
3.从地球“末日”到宇宙“末日”
结合《三体》中的内容,形成了独特性的学科内容。小说中的“猜疑链”以及“技术爆炸”是基本概念,意味着在多个文明之中,无法及时判断相互关系中的善意及恶意关系,在这种状况下,整个宇宙会处于相互猜疑的状况下。对于任何一种文明形式,都可能出现技术爆炸现象,并在短期时间内超过自身,也就是说,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不定期的会为其他文明带来威胁。虽然这种现象具有较为极端的特点,但是却充分展现出科学的魅力价值,所以,这种科学内容的描述是对科学的推理,在小说中被称为“可能魅力所在”5。
三、刘慈欣《三体》的叙述模式
通过对《三体》创作方法的分析,作者在叙述模式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第一,在叙述干预中,通过预先叙述出将要发生的事件确定,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补充,这种方法被称为“预叙”。小说中,“半个世纪构、历史学家们一直认为……转折点”这一内容采用明确性的时间标志,体现出未来的视角。第二,叙述干预中,可以作为一种指点干预,叙述者在这种状况下,通过干预告诉读者所呈现出的部分内容,然后通过新闻报道、解密文件等内容的引用,这一方法被成为“实录”。这种叙述形式所表现出的意义相对隐晦。例如,小说中的“从“夏”号传出的图像中,人们看到了歼击机机库”。虽然并没有直接的引用原文内容,但是确暗示了具有真实性的案例。第三,通过引入现实生活存在过的人、物以及发生过的事件,对当下的情境进行干预,这种叙述方法被成为“对接现实”。在这种叙述方法运用中,体现出科幻作品连接实际的创作手法,提高读者对作品的认知能力6。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刘慈欣《三体》内容的分析,认识到科幻作品创作的阶段内容。同不同叙述形式的分析,展现出为了世界技术的重要性。然后将文明作为历史中的阶段内容,最终形成一种摆脱地球引力的方法。对于这篇小说而言,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叙述形式展现出科幻文学作品创作的价值性,为中国文学作品的发展提供支持。
注释:
1.岳贤雷.主体性之“我执”批判——论刘慈欣《三体》之“黑暗森林”[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02):146-151.
2.李周霏.中国现象级科幻巨著《三体》的人文情怀和思想哲学[J].戏剧之家,2018(12):227.
3.刘舸,李云.从西方解读偏好看中国科幻作品的海外传播——以刘慈欣《三体》在美国的接受为例[J].中国比较文学,2018(02):136-149.
4.王静静.论刘慈欣《三体》中的文革叙事[J].小说评论, 2016(3):170-175.
5.王璐.后发国家科幻小说现叙事架构分析 ——以《三体》为中心的论证[J].赤子, 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