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文中特殊意象赏析
2018-07-13李翠萍青岛大学山东青岛11065
⊙李翠萍[青岛大学, 山东 青岛 11065]
陶渊明身处晋宋易代的乱世,战乱纷飞,生活清苦,但他却不为五斗米折腰,安贫乐道,亲自躬耕,开创了文人劳作的先河。他淡泊名利,率真自然,人格淳朴,其品格如光风霁月,洒脱高尚。他不屈从流俗,刚正不阿,散发出无穷的人格魅力,让后人钦佩不已。
一、从鸟的意象看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鸟的意象在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如《诗经》中的关雎是美好爱情的代名词,《逍遥游》里的鲲鹏是远大理想的寄予,《离骚》中的凤凰成为高尚情操的象征,而陶渊明笔下鸟的意象则表现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向往,是诗人心灵的寄托,也是他由仕而隐的象征。陶渊明笔下的鸟大致有三类:猛鸟、羁鸟、归鸟,它们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折射出了诗人精神世界的变化历程。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精卫衔木填东海,不畏艰难,锲而不舍 ;刑天舞动干戚,英勇奋战,永不言败。这显示出了少年陶渊明经时济世的政治理想和大济苍生的人生志向。“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青年时代的陶渊明志向凌厉,踌躇满志,昂扬乐观。鸟的翱翔云霄展现出青年诗人的远大抱负和功业追求,以动态意象之“鸟”喻人生的高远之志,平淡中透出雄奇,而又“豪放得来不觉耳”。但是,陶渊明身处黑暗、动荡的时代,官场的腐朽和虞诈,注定了他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这让他深受束缚,备感痛苦。与此同时,他笔下鸟的意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展翅高飞的猛鸟变成了笼中受困的羁鸟。
涉身官场的陶渊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处处碰壁,羁鸟便成了他的真实写照。在《归园田居》(其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 “羁鸟”和“池鱼”是诗人心为形役的官场生活的心声,表达了对自由和天性的向往。此时的诗人如同笼中的羁鸟,有志不获聘,人生抱负难以实现。这时诗人开始向往自由的田园生活。“冽冽气遂严,纷纷飞鸟还”,流俗中的飞鸟纷纷变节从俗,趋炎附势,博取功名。“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饮酒》其四),诗人这只孤鸟因离群而凄惶不安,幸而“因值孤生松”,才得以栖身。诗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本性,以及受儒道思想和魏晋玄学的影响,让他最终听从了内心的召唤,选择了归隐。在饱经宦海的沉浮之后,他决定独善其身,回归田园生活。
诗人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叶嘉莹先生曾说:“在渊明诗中,我们可深切地体悟到,他是如何在此黑暗而多歧的世途中,以其所秉持的注满智慧之油膏的灯火,终于觅得了他所要走的路,而且在心灵上与生活上,都找到了他自己的栖息之所,而以超逸而又固执的口吻,道出了‘托身己所得,千载不相违’的决志。所以,在渊明诗中,深深地糅合着仁者哀世的深悲和智者欣愉的妙悟。”
回归田园之后的陶渊明,化身成为翼翼归鸟。“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并序),写出了他的归隐就像疲倦的鸟儿一样,既然厌倦了官场,当飞还家园,一切出于自然,又归于自由,体现了他对人生质朴的领悟。“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诗人弃官回来,重新开始一种全新的、适愉的生活,亦如万物得时而荣,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生活实苦,但惬意满足。
同时期所作的《归鸟》中“晨去于林”“顾俦相鸣”“相鸣而归”显示了诗人回归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生活追求。“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其一),饱含着诗人对众鸟栖息的欣喜和对“吾庐”的热爱。“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丙辰岁八月于下潠田舍获》),郁郁荒山,风响鸟唱,这让诗人心情愈加欢快,躬耕的愿望也愈加坚定。归隐后的陶渊明充分享受到了大自然赋予的自由和乐趣,他仿佛又回到了“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一)的鸟鸣婉转、泠风和美的大自然中。《归园田居》(其三)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更是洋溢着诗人归隐的自豪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心情惬意舒畅。
陶渊明笔下的归鸟是其生命最高境界的体现。诗人借眷恋山林的归鸟,表达了他的向往。他又从归鸟悟出人生的真谛。《饮酒》(其五)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飞鸟的自由无依,深深地触动了陶渊明,重返乡野、重归自然,给他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和自在。鸟之于山林,如同陶渊明之于田园,相依相伴,不可分离。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境界已极其高远,此时诗人忽然悟得“真意”,此时的自己仿佛飞鸟一般,也要飞入南山——也只有回归大自然的陶渊明方能体悟此中的“真意”。这“真意”是诗人超脱社会、超越自我的心灵解脱。这一刻,鸟即诗人,诗人即鸟,究竟“我”是飞鸟,还是飞鸟是“我”,已经难以分辨,诗人已经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主体和客体融为一体,即王国维先生的“无我之境”,创造了一个“人化于自然”的审美意境。
可见,陶渊明笔下的鸟,已经成为他自己的艺术化身,成为诗人心灵的象征,由最初的“猛鸟”到“羁鸟”,进而到“翼翼归鸟”,最后升华到自然的“飞鸟”,陶渊明几经波折,最终回归自己的本性,回归精神家园。陶渊明突破了屈原“一进一退”的生存模式,在自己的田园之境中重新探寻了“一仕一隐”的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存道路,在隐逸的田园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安宁,达到了静穆的人生境界,并最终形成了他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调和而形成的崇尚“自然”的生命哲学。
二、从酒意象看陶渊明的适意人生
陶渊明是一位潇洒飘逸的饮者,他的诗文中几乎篇篇有酒,很多诗篇似乎能闻到酒的清香,酒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酒是陶渊明诗歌中描写最多的意象。在他人生的不同时期,酒之于他有不同的人生体验。归隐之后的他在酒中更多的是寄予了生命的自由和乐趣。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
《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自称“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显示了他的率真放达。在酒中,他忘记了世俗得失,超然世外,心灵得到了愉悦。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生活虽然穷苦,但饮酒赋诗,也自有一番乐趣。《归去来兮辞》中“饮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回归之后,饮一壶酒,得一份自由,自足而自乐。《饮酒》(其七)“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诗人摆脱了寂寞的忧愁后,倾壶自饮,逍遥闲适,自得其乐。陶渊明诗中有酒,酒中有诗,酒带给他无限的乐趣和慰藉。他甚至在《挽歌词》中说“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平生的憾事竟然是饮酒没有足,诗人洒脱的胸襟直到生命的尽头也没有改变。他要借酒压住心头极端的苦闷,忘却世间种种不称心的事。饮酒之后的醉态,可以使他暂时忘却尘世的种种不快,进入到生命的自由状态,适意快乐。在《酬丁柴桑》中,诗人“放歌一遇,既醉还休”,与好友开怀畅饮,无拘无束,好不痛快。“有酒有酒,闲饮东窗”(《停云》并序),诗人思念亲友,托之于酒。在《移居》(其二)中“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与邻里乡人的饮酒,无须士大夫之间的虚礼邀请,更见人间真情。“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归园田居》其五),诗人自酿熟酒,与邻友共酌共饮,充满了浓郁的田园生活情趣,这时诗人的人生感叹或政治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农民生活质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在《时运》并序中陶渊明“挥兹一觞,陶然自乐”,闲适自足。“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形赠影》),面对良辰美景,诗人纵酒行乐,快意人生。“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连雨独饮》),诗人独自闲居饮酒,忘却了苍天,忘却了尘世,进入了生命中美妙的沉思状态。可见,酒给陶渊明带来了友情的快乐和独处的妙处。
他醉酒之后所作的《饮酒》二十首,深具苦心,充满了内心的感受和人生的体验。“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饮酒》其十四),与友人畅饮叙怀,超然物外,充满了率真的生活情趣。“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饮酒》其三),诗人率性而活,高洁洒脱,自得人生的真趣。“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饮酒》其十九),陶渊明对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感到欣慰和满足。当然,陶渊明的饮酒诗不仅有适意的生活,还有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杂诗》其二),诗人只能与影同饮,挥杯独饮而感叹功业无成。“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饮酒》其十三),则充满了对追名逐利的醒者的鄙弃和嘲弄,表现出対醉者的同情和赞美,也隐讳地传达出对社会的不满。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曹操的感慨,而魏晋风流中的阮籍、嵇康则放浪形骸、纵酒佯狂,以此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陶渊明的饮酒虽然也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有关,有乱世避祸的一面,但他并不是完全因为政治而饮酒,在酒中他感受更多的是胸中的酣适和心境的愉悦。这与当时的竹林名士的纵情狂饮有着不同的生命情调。陶渊明在《饮酒》(其七)中写道:“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诗人采菊泡酒,赏菊饮酒,自有一番情趣。酒之于陶渊明,如同自然界的自在之鸟与自由之云一样,都让他深深地陶醉其中。萧统《陶渊明传》称他“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陶渊明大概很懂那弦外之音的妙处。
当然,酒并不是医治世故的良方,但陶渊明是真正在饮酒的时候体会到了解脱后的自由欢快,并从中得到了一种觉悟,获得了一种安慰。这是“酒”对于陶渊明所产生的作用,所以他才写酒和饮酒。在《饮酒》二十首里,他思考着宇宙的奥妙、人生的哲理,用酒来阐述他那自然的人生观,使他从世俗的羁绊中得到了解脱,悠闲适意。诗人率真任情的人生态度,守护穷志的靖节人格,亲近自然的愉悦,人生短暂的叹息,都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陶渊明的饮酒更是饮出了酒中的深味。“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饮酒》其十四),此深味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妙赏,是超然悠闲的心境,这成就了陶渊明的真风流,使他找到了一种诗意的栖居。
诗无达诂,陶渊明作品中这两个特殊意象,让人解读不尽,回味无穷。陶渊明有着高尚淳朴的人格,他的胸怀如光风霁月。陶渊明的人生境界中,真善美合为一体。他创作的文学意象连同他的文学作品,为后世的士大夫构筑了一个精神的家园,使他们能够从中得到心灵的寄托,因而具有永恒的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