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乐府诗探究
2018-07-13顾子珺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江苏徐州221116
⊙顾子珺[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杨万里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其“诚斋体”在诗歌史上声名颇大,也广受后人关注。也正由于此,杨万里诗歌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便被遮蔽了。比如,杨万里创作了三十多首乐府诗,虽然数量不算太多,但也别具特色。尤其是在乐府诗经过汉唐时期的繁荣,到了宋代渐已滞后于其他诗体的阶段,杨氏依然投身于乐府诗创作,并大力创新,值得进一步研究。
一、寓意古题,别出新意
魏晋以后,文人拟写了大量古题乐府诗,但因其具有传统的题材立意,很容易陈陈相因,“唱和重复”①。杨万里诗学观念成熟后,反对模拟和蹈袭,主张“活法”与创新②,所以他较少创作古题乐府。在他的乐府诗中,古题乐府仅有两组,即《行路难》和《白头吟》,而且都是寓意古题,别出新意。
《行路难》是一首流行于南北朝时期的歌调。③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谓其“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④。后世有多人拟写,鲍照和李白之作多写怀才不遇之情,是该题的经典之作。杨万里所作《行路难》共五首,虽然也抒写“人生道路之艰难”的主题,但意蕴更为广泛深刻。第一首写人生之迅疾,今日之“小儿”虽欢乐,然而“只销三万六千回,雪色少年成皱铁”,很快就“一入地下更不还”⑤。况且,人生“有烦恼无喜欢”。烦恼来自何处?原来是贪心造成的,“明珠一百斛,更添百斛也只心不足。侯印十九枚,更添一倍也只眉不开”。乐府原本有训诫功能,移风易俗,教化百姓,杨万里这首乐府诗显然是借《行路难》中“人生艰难”的主题告诫世人莫要贪恋富贵功名。第二首重在描述女子的幽怨,通过陈阿娇、班婕妤的历史典故来表明岁月长久,后人可以一笑而过,但是连明月都照亮了这些深宫女子的悲哀与不幸。“妾心不肯著别人,君心还肯如妾心”⑥,点明了这些痴情女子的爱而不得;“春风秋月浑不管,花落花开空自怨”,则突出了诗人对深宫女子的深切同情。第三首通过描写贵族高官出行时的气派和寻常百姓的饥寒交迫、无人问津形成鲜明对比。“只知富贵如云浮,不知贫贱饥死寒死愁不愁”,表达了作者视富贵如浮云、关心黎民百姓的疾苦,以及痛恨当时的官僚主义作风和当权者不顾天下苍生的生存状态却又无可奈何的懊恼,强烈抨击当时的社会现象,颇具现实主义色彩。第四首表达了随着年纪的增长作者的心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年龄、对人生的看法也和年少时期有了很大的差别。“自古圣贤皆白骨,谁道今人不见古时月”,感叹了时光易逝,没有人可以避免衰老,古来圣贤皆已化作白骨,寄托了对于青年人都能够趁年轻有所作为的期望。第五首讲了世间万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作者列举了河汤花、武昌柳、柳色桃花等意象来佐证这一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君不见河汤花,今如泥土昔如霞。君不见武昌柳,春作金丝秋作帚”,深刻地表达了万事反复无常,变化不定,人之一生实在如白驹过隙,应该将千愁万恨付于酒中,一醉解千愁。
可以看出,杨万里的《行路难》改变了原来鲍照、李白诗中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题旨,把目光和主题放在了黎民百姓的身上,为天下苍生忧虑,为万千青年提出忠告,为家国未来而感慨。在形式上,他没有使用“君不见”的套语,而以散文句式入诗,如第一首中的“铁色头须却成雪双丸,绕从地下复上天,少年一入地下更不还”,第二首中的“长门陈阿娇,却要一生金屋贮娇饶。长信班婕妤,却要一生纨扇从玉车”等,语言通俗,改变了诗歌的节奏。诗中虽然也采用典故,但多为耳熟能详的典故,更多是以转瞬即逝的典型场景或历史事例反映主题。
《白头吟》相传为卓文君所制,其中“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为千古名句。后人虽有很多拟辞,但明代徐师曾说,古辞“格韵不凡,托意婉切,殊可讽咏。后世多有拟作,方其简古,未有能过之者”。杨万里写有两首《白头吟》。分别是:
文君自制白头吟,怨思来时海未深。怨杀相如偿底事,初头苦信一张琴。(其一)
除却共姜是女师,柏舟便到白头辞。劝渠莫怨终难劝,不道前夫怨阿谁。(其二)⑦
杨万里的《白头吟》没有表达同情,而是以咏史的手法来写。其一说明卓文君当初被司马相如弹奏的一曲《凤求凰》撩动了心弦,并为了爱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构思巧妙,颇有谐趣。其二以周时卫世子共伯之妻共姜为例,点出女子守节之典范以示后人。两首诗诗意递进,欲扬先抑,将咏史与教诲相结合,以一个旁观者、后世人的角度表达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叹息,并以此警示后人。
二、自制新题,讽喻现实
杨万里创作了28首新题乐府,其中有一大部分是揭示和发掘社会问题,讽喻现实。在靖难之后,南宋国势衰微,奸佞当道,面对金兵压迫,朝廷无所作为,杨万里忧念国家命运,批判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他一生都处在极为残酷的党争之中,但他却以气节闻名于世,朝廷在他死后所做的谥文中对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以及坚守气节作了概括:“其平生出处则初见知于孝宗,未久即去,终见知于光宗,又未久即去。今天子一再收召,竟以老不复出始终,四五十年间,非特不悦于流俗而已。”⑧由此可见,杨万里的政治理念、人品气节,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观陂水》中,杨万里借水流尚且争先恐后来讽刺南宋朝廷的不思进取:“波缓沤迟似让行,忽然赴岳怒还生。东归到底谁先后?何用争流作许声。”⑨其《真阳峡》,讽刺则更为直白,“险艰去处多奇观,自古何人爱险艰”⑩,有力地批判了南宋朝廷害怕麻烦、不愿努力收复失地的心态。杨万里在《忧患感叹》《送残秋》中表明自己一生忧国忧民,为南宋朝廷操碎了心;在《圣笔石湖大字歌》《羲娥谣》中作者直抒胸臆,表明对充满活力的人的赞颂,运用神话思维描绘日出奇景,呼吁南宋朝廷不要做懒龙,要着手补天,收复失地。
杨万里还写有许多同情民生疾苦的新题乐府。比如,在《刘村渡》中“何人知道诚斋叟?独著驼裘破雨行”[11],通过自己的凄惨处境来反映民生,表现黎民百姓的生活艰难;在《海岸沙行》中写行人的举步维艰、民不聊生来暗示时局急需改变,南宋朝廷的翻身之仗迫在眉睫且必须要实现;《竹枝歌》更是通过“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处且休休”[12]来影射南宋统治阶级在外族入侵时,对外实行不抵抗主义,对内残酷压迫百姓,偏安江南一隅,在苟且之处歌舞升平,使百姓饱受离乱之苦,清晰地表达了作者对无辜却流离失所的百姓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憎恶,暗含对统治阶级大难临头却依然骄奢淫逸的讽刺批判。
在这些反映民生的乐府诗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水螳螂歌》:
清晨洗面开篷门,巨螳螂在水上奔。前怒两臂秋竹竿,后拖一腹春渔船。偶然拾得破蛛网,挈取四角沉重渊。柳上螳螂工捕蝉,水上螳螂工捕鳣。捕蝉顿顿得蝉食,捕鳣何曾得鱼吃![13]
这首乐府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杨万里在巡察安徽、江西各州县途中,看到渔民辛苦捕鱼却仅得温饱,故以此诗来讽刺这种不公且令人痛心的现象。此诗采用比喻,将渔船和螳螂相比,“前怒两臂秋竹竿,后拖一腹春渔船”,但此诗目的不在写景,而在于用渔船这“水螳螂”和柳树上的真螳螂对比,指出渔民捕鱼却吃不起鱼,还不如树上的螳螂能自捕自食,以此来讽刺世道的不公以及对这种现象的心痛和愤怒。
乐府诗发展至中唐前后,杜甫、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等人创作了大量的新题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发扬乐府诗“采风观政”的精神,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杨万里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来表达作者内心对统治者不作为的愤恨,为百姓的艰苦日子打抱不平,并为之感到心痛和可惜,形象生动地把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百姓的无奈和委屈,而在风格上更加含蓄曲折。他喜欢将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民的生存状态和另一极端的生存方式形成鲜明对比,以此来升华主旨,烘托主题,表达对当权者的不满和对平民的体恤和心疼。
三、创新开拓,咏物应酬
在杨万里的新题乐府诗中,除去那些讽喻现实的作品外,还有一部分是咏物以及应酬性乐府诗。这些新题乐府诗结合其“诚斋体”的特点,书写生活乐趣或影射做人品格,语言明快爽利,简练平易,善于通过生活小事来发人深思,领悟做人道理和处事原则。人生的态度和目的决定着杨万里的创作目的,他将诗歌视为实现自我人格价值的重要方式,“达则振斯文以饰天下,穷则卷斯文以饰一身”[14]是他对自己的做人要求。同时,“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箭在的中非尔力,风行水上自成文”[15],这句后人对他的评价也可以看出“物色”“风光”“花月”“山川”等“造化精神”是杨万里乐府诗创作题材的又一特点。
比如《水仙花》组诗中,水仙花清贫孤独地绽放,像个高洁美丽的仙子,美得毫不含糊,从发芽到花谢,从来不去计较土壤是否肥沃,也不娇里娇气,只为自己简单的美。“额间拂煞御袍黄,衣上偷将月姊香。”[16]“御袍黄”三字用在此处不俗反雅,并无虚矫之气,明说了唯有这高贵的颜色才配得上水仙花儿。诗人在这首诗中写花写人脱尽窠臼,不蹈袭前人,人花相映,并未刻意生发,融入很多喻义,将这四首小诗写得清新可喜,写出水仙花的孤高和不畏严寒,暗示做人应如水仙一般淡雅、矜持、不争,且高贵、清丽、正直。杨万里一生为官清廉,不贪钱物,当时诗人徐矶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正是他清贫一生的真实写照。
再如,《新酒歌》一诗,表达了杨万里对于酒的喜爱。在以往的乐府诗当中,没有以酒作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的先例,杨万里在题材上进行了创新,开篇点出酸酒和甜酒,并分别作出点评,表明作者对酒是深有研究,后来写作者自己酿了两缸酒来满足好奇心,桂花的香气和清澈的酒让人看着就迫不及待想一品其中滋味。作者特意强调酿酒所用的米槽不是云安米,水是扬名万里的建邺水,一日之内要去酒瓮看很多次,巴望着早点酿成一解嘴馋。好不容易等到酒已酿成,作者刚开始还担心酒中会带有官壶味,但一杯品完以后,就已经欲罢不能了,发现之前的担心完全就是杞人忧天,无论是甜酒还是浓酒,都能给品酒之人带来身心愉悦。杨万里通过这首乐府诗表达了自己对酒的喜爱和研究,并通过酿酒、品酒来达到忘忧的境界,品出不同酒的真谛。
杨万里还写有《生酒歌》《荔枝歌》《红玫瑰》《山丹花》《食莲子》《夜宿东渚放歌》《和刘德修用黄文叔韵赠行》《折杏子》《怪菌歌》等作品,都是捕捉生活中的小事和乐趣来写。而《行役有叹》和《白发叹》则是撇开家国百姓,仅为抒发自己的人生慨叹而写。作者感叹时光易逝,自己也不再年轻,心境亦不如当年,已不再一味追求建功立业,而是更愿意隐居享受自然,人生就该及时行乐,豁达与洒脱跃然纸上。
上述这些乐府诗,善于选择生活中不易引起注意的人物、事物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或是捕捉生活中最富于表现力的细节,很少在诗中直接发表议论,而是运用白描、对比、比兴、映衬等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生活中的乐趣。如《生酒歌》:“生酒清于雪,煮酒赤如血,煮酒不如生酒烈。煮酒只带烟火气,生酒不离泉石味。石根泉眼新汲将,面米酿出春风香。坐上猪红间熊白,瓮头鸭绿变鹅黄。”[17]这首诗语言通俗且叙事平直,把煮酒生酒描绘得细腻动人。
四、结语
杨万里一生大约写了三十首乐府诗,其中两组《行路难》和《白头吟》是古题乐府,其余都是新题乐府。他的乐府诗题材多样,选材广泛,事无巨细,描摹生动,最擅长通过描写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来以小见大地表达对世人的忠告和寄语。他还经常引用历史典故,他的乐府诗中信手拈来的历史典故数不胜数。此外,巧妙地运用比喻也更能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上的突破和贡献,许多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文学思想史著作都对其诗学史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杨万里是个极具创造性,极具个性的作家。”[18]
在乐府诗发展史上,汉代乐府注重叙事,语言朴实;唐代乐府讽喻现实,趋于律化和歌行化;到了宋代,词体兴起,乐府诗逐渐衰微,较少有人参与乐府诗的写作。杨万里依然投身于乐府诗的写作,题材选材上也更丰富,不仅有反映现实的讽喻之作,亦有咏物应酬性作品,增加了生活情趣,抒发了自己独有的历史见解,描绘了更多的生活轶事,丰富了乐府诗的内容和立意。其乐府诗在形制上不拘泥于前人的格式,他用组诗的形式写乐府诗,对后来的乐府诗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① 〔唐〕元稹:《乐府古题序》,见冀勤校点:《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55页。
② 黄宝华:《杨万里与诚斋体——杨万里诗学评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③ 王小盾:《行路难与魏晋南北朝说唱艺术》,《清华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④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997页。
⑤⑥⑦[12]〔宋〕杨万里撰、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第三册),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060页,第1061页,第1097页,第1430页。
⑧ 〔宋〕杨万里:《谥文节公告议》,四部丛刊本,《诚斋集》卷一百三十三。
⑨⑩[11][16][17]〔宋〕杨万里撰、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第二册),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432页,第819页,第432页,第474页,第543页。
[13]〔宋〕杨万里撰、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第四册),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819页。
[14]〔宋〕杨万里:《诚斋易传》卷六,丛书集成初编本。
[15]〔宋〕袁说友:《诚斋指檐头雪为诗材二首》其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东塘集》卷四。
[18]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3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