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入画境 情韵出其中
——中国古典诗词在经典影视剧中以情境营造方式传承文化的研究
2018-07-13彭霞玲霍晋峰李永娟山西工商学院传媒学院太原030006
⊙彭霞玲 霍晋峰 李永娟[山西工商学院传媒学院,太原 030006]
中国古典诗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可以给我们的现代生活和情感带来重要的启发和影响,从而提升全民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但在实际的中国古典诗词传承过程中,往往只局限于诗词的诵读和鉴赏,而忽视现代媒体的重要传播手段。本文从影视剧作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穿插、借鉴等传承进行研究,使传媒工作者提高在影视作品中对于古典诗词的传承意识,从而达到利用影视传媒平台提升全民精神文明素质的目的。
一、影视剧名借用中国古典诗词名句,营造全剧含蓄诗意的基调
影视剧名直接借用或间接化用古典诗词诗句的情况屡见不鲜,以古典诗词为剧名,基本上奠定了影视剧作诗意的基调,同时暗含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发展情况,为影视剧增添一份中国古典的含蓄韵味。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借用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片中展现了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一个普通家庭破裂的遭遇,贤淑善良的女主人公素芬因丈夫的负心背叛而投身上海黄浦江自尽,历史洪流中的小人物身不由己,难以把握自身命运,愁绪难解,只能将生命付诸流水的悲情与所用诗句中李后主的悲情有异曲同工之妙。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片名借用了黄巢的诗《不第后赋菊》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影片中二皇子元杰得知父亲逼着母亲吃毒药,就答应野心勃勃的母亲在重阳节的那天发起兵变,腥风血雨的战争也随之展开,重阳节正是菊花开放时,皇帝和皇子们的服饰也如金光灿灿的菊花盛开一般,而兵变中刀光剑影,幅员千里的战争场面与黄巢的起兵造反之意也暗合。
当然,部分影视剧作的故事内容和诗意的剧名没有太大关联,但剧情总体象征意味和剧名诗意的内涵还是一致的,如经典琼瑶剧《青青河边草》,主人公青青大姑娘和小草小妹妹的名字暗含在引用自《古诗十九首》的剧名中,似有些牵强,但青青和小草都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抗争精神,全剧自始至终都洋溢着青青的热情和小草的坚韧,给观众以强烈的感染力。类似的例子也很多,不再一一列举,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之深远。
二、影视歌曲借鉴和创新中国古典诗词,渲染剧情诗意氛围
“诗歌和音乐像一对孪生的姊妹,是从同一个母体中分离出来的。”①中国古代诗词也是由诗人自己吟唱或由歌舞艺人(伶人)表演的,特别是汉语对音韵乎历极其讲究,汉语诗词本来就非常适合歌唱。②一些影视剧作中常常为了配合剧情需要,直接将中国古典诗词配乐歌唱,其中大部分运用的诗词原作者即为影视剧中的人物,剧中完全还原了历史人物作诗时的情境。如电影《凤求凰》中正是司马相如在卓王孙家参加宴会时,仰慕卓文君的才貌,当席弹琴吟唱《凤求凰》表达爱意;卓文君在内堂亦弹唱应和,完全还原了这段历史佳话。电视剧《三国演义》(1995版)中在演绎曹丕逼迫曹植七步之内作诗时,著名歌唱家刘欢苍凉的歌声再次将《七步诗》唱出,令人不禁对曹植才高八斗而郁郁不得志的悲剧命运扼腕叹息。电视连续剧 《大秦帝国之纵横》中的插曲秦国军歌《无衣》直接引用《诗经·秦风·无衣》,剧中秦军不仅在出征时会豪迈地唱起这首军歌,庆贺胜利时也会唱这首歌,展示了战国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将士们同仇敌忾的袍泽情谊。
这种直接将中国古典诗词配乐歌唱的情况,在一些影视剧作中呈现出系列组歌形式,形成整体审美效果,深受观众喜爱,流传较为广泛和久远。如电视剧《东周列国·战国篇》中十一个单元的片尾曲,均直接使用《诗经》篇章,包括《诗经·周南·关雎》 《诗经·邶风·柏舟》 《诗经·郑风·子衿》 《诗经·小雅·采薇》 《诗经·邶风·谷风》等著名诗篇,充分发挥了《诗经》反映先秦时代历史事件和人民生活的纪实作用,传承了《诗经》“风雅颂”的审美特质。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枉凝眉》 《葬花吟》 《红豆词》 《题帕三绝》 《聪明累》 《分骨肉》 《叹晴雯》等歌曲,直接运用曹雪芹原著中的诗词,由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谱曲而成,唱出了宝黛爱情中的愁思缠绵,也唱出了金陵十二钗各人的命运,形成《红楼》歌曲文化的整体审美效果,随着电视剧的播放而风靡大众,成为久盛不衰的经典。
还有一些影视剧作中虽然也直接引用中国古典诗词原文为歌词,但剧中的故事背景与原诗词的创作背景不属于同一历史时期,而歌曲的演唱者或相关人物与原诗词作者也不相同。然而该诗词运用恰当且令人动容的原因,就在于人物所处的境遇以及当时当地的情绪与诗词歌曲产生强烈的共鸣,让观者更能深入理解人物的心情,同时亦更深刻地理解原诗词所传递的情感和审美特质。如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十面埋伏》中,绝色倾城的盲女小妹为报父仇在牡丹坊假冒舞姬,为风流倜傥的金捕头吟歌献舞,所唱之词正是汉代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原诗本是李延年向汉武帝推荐自己美貌的妹妹即后来的李夫人时所歌,影片中的小妹与李夫人一样是倾国倾城的佳人,同样曾获得热烈的爱情,也同样红颜薄命过早逝去。此曲在影片开头男女主人公初见时响起,埋下伏笔,暗示小妹后来与金捕头相恋,并为救心上人而死去的悲剧命运,颇富中国古典含蓄韵味。还有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夜宴》中,王子无鸾从吴越之地带回了《越人歌》,青女因暗恋王子常常念叨这首曲子,最后夜宴举行时,她一袭白袍,戴着苍白面具,领着舞伎们闯入宴席,献上《越人歌》,大胆表达自己对王子的爱慕,直至生命终结。据刘向《说苑·善说》记载:春秋时代,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摇船的舟子用越语唱这支《越人歌》,鄂君子皙听不懂,叫人翻译成楚语,才明白了越人对自己深沉真挚的爱恋之情。《夜宴》中青女的这种痴情执着,与那暗恋楚王子的越人如出一辙,深深打动人心。
除了直接引用中国古典诗词原文外,影视剧中还常常采取翻译和化用等方式开拓创新歌曲歌词,营造出具有古典诗情的审美意境。如由“言情圣母”琼瑶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在水一方》 中的同名主题曲由琼瑶翻译改编《蒹葭》 而成,随着剧情推进,伴着男女主人公情感纠葛适时响起,将现代言情的缠绵和古典诗情的浪漫完美融合,形成独特的审美意境。另一根据琼瑶的同名古装言情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的插曲《当》,与汉乐府民歌中《上邪》诗意相近。在与《上邪》 中“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不分伯仲的条件下,“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联系剧情,可以深切感受男女主人公历经坎坷、生死不渝的海誓山盟,感天动地,令我们现代人神往追求。③
三、影视剧穿插和运用中国古典诗词,渗透古典诗意神韵
影视剧传承中国古典诗词的方式除了剧名借用和插曲借鉴,更多的是采用剧中人物吟诵或在台词中运用,让古典诗词名句融入影视剧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使观众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体验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譬如三国时期曹操的《短歌行》,其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当时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鲍国安饰演的曹操,和电影《三国》中陈建斌饰演的曹操都展现了在赤壁对峙的夜宴上,曹操横槊赋诗,慷慨而歌,士兵皆高歌相和,曹操渴望贤才之激情流露和成就一代霸业的雄心一览无遗。这时的曹操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俾睨天下,一时无两。对比之后赤壁之战遭遇火攻,大败逃往华容道,虽被关羽报恩放走,但元气大伤,统一大业暂被搁浅。再看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吟诵的《短歌行》,便可看出这位一代枭雄虽有志一统天下,却“忧思”满怀,自己手下虽已人才济济,但像卧龙、凤雏那样的不世之才却非常稀缺,诗中强烈表达了他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也正因为缺乏盖世谋士辅佐,所以才没人识破凤雏庞统所献铁锁连环计的巨大隐患,也没人提醒他防御卧龙诸葛亮的借东风火攻,这才造成赤壁之战的惨重失败,让他实力大减,魏蜀吴遂成三国鼎足之势。不过对于天命所归的枭雄,失败只是偶然的挫折,最终的一统天下才是他执着的宿命。《短歌行》中流露的仿周公求贤创盛世的雄才大略,注定了曹操有能力也有决心东山再起。
影视剧中常常在人物台词中非常自然地融入中国古典诗词名句,于“润物细无声”中传承其神韵,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如《芈月传》采用了大量诗经体语言。
黄歇向芈月表白,吟的是《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芈月答复黄歇,用的是《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两人甜蜜约会,唱的是《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海誓山盟定情,说的是《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相约私奔,都借用《黄鸟》中的“交交黄鸟,止于棘”来暗通信息,等等,无不取自《诗经》。这些诗句的运用,不仅完美地表现了剧情的起伏跌宕,也蕴含了浓厚的中国古典韵味。
剧中擅用《诗经》的不只是芈月和黄歇,楚国公主芈姝见了微服入楚的秦王,春心萌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到秦王大婚时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无不出自《诗经》。
《芈月传》讲的是战国时代的故事,而先秦时代没有现在的所谓普通话,《诗经》是一门通行的语言,即“雅言”,是贵族士大夫阶层的基础课和基本功。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④《诗经》描绘的是两千多年前古人的生活,《芈月传》中的诗经体语言运用最恰当不过,让观众充分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影视艺术与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逐步融合,是影视和文学现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最理想的合作模式。越来越多的经典影视剧作中都不谋而合地结合具体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通过片名、插曲、吟诵等多种形式,恰如其分地运用中国古典诗词,营造诗情画意的独特情境,让观者从中了解历史、感受真情、领悟审美,达到影视剧创作中对于古典诗词情感和意境的再创造,有意无意间、潜移默化中起到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普及和传承,而传承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永恒的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和希望。多引导普通观众关注这些新颖而容易接受的中国古典诗词传承方式,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任重道远,期待同道者共商榷。
①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页。
② 洪忠煌:《影视剧诗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
③ 彭霞玲:《历史·真情·美感——影视剧作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研究》,《名作欣赏(评论版)》2017年第7期。
④ 鲍思陶:《论语》,崇文书局2007年版,第1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