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柳永词在宋代文人阶层的传播及影响

2018-07-13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550025

大众文艺 2018年21期
关键词:词话柳永评点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550025)

柳永作为影响颇深的宋代词人,创作了大量具有示范意义的慢词作品,开启了北宋词坛新风貌。柳永在词坛的地位主要通过传播得以确立,可以说传播是柳永词走向读者,实现其艺术生命的重要媒介。目前,柳永词通过歌妓演唱在宋代文人圈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故不再赘述。本文以宋代文人阶层中最重要的两种书面传播方式——词选、词话为切入点,收集整理宋代重要词选对柳永词的收录情况,梳理分析主流词话对柳词的评价,分析后代词人代表苏轼、周邦彦对柳词的传承情况后认为柳永在宋代文人阶层中已取得了广泛的认同并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主要词选的收录:柳词传播的媒介

中国古代绝大多数诗文作品,都是经过选本的选择后才为一般读者所熟悉和认同的。1词选不仅具有“得一家可见词家之奇”的便捷性和实用性,还是编撰者按照一定的标准从众多名家名作中精挑细选出的作品,对于提升词人词作在文人阶层中的认可度具有重要作用。

现存宋代主要词选7种,其中有5部以“雅”为审美主旨。《梅苑序》以“花之君子”的梅花为吟诵对象,表明了词选格调高雅;《阳春白雪》从词选名称上即与“下里巴人”的俗词划出了明晰的分界线;而《乐府雅词》更是直接地将“雅词”作为选词标准,也在自序中明确摒弃“谐谑”、“艳曲”的宗旨;黄升亦在《花庵绝妙词选序》中称所录之词“胜丽如游金、张之堂,妖冶如揽嫱、施之祛,悲壮如三阊,豪俊如五陵”,对词选收录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都进行了高度的赞扬。综上,本文主要考察《梅苑》、《乐府雅词》、《花庵词选》、《阳春白雪集》、《草堂诗余》等词选对柳永词的收录,以此考证柳永词在宋代文人阶层的传播概况。

以上几部宋代主流词选对柳永词著录情况的梳理:除《乐府雅词》未收录柳永词外,《梅苑》、《草堂诗余》、《花庵词选》、《阳春白雪集》分别收录柳词3首、18首、11首和3首。《花庵词选》共选录唐宋词人223家凡1285首词作,人均入选5.7首2,选录柳永词数量超出人均篇数两倍;《阳春白雪》共选录两宋词人231家共671首词作,对柳永词的选录与人均入选篇数持平;《草堂诗余》选录柳永词数量仅次于周美成、秦少游、苏子瞻。宋代主流词选对柳词的选录篇数均多于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作家,因此主流词选对于柳词的传播力度远高于同时代词人,也就是说柳永词在宋代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阅读和流传。加之这几部词选在文人阶层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因此五部词选对推动柳永词在文人阶层中的传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重要词话的评点:柳词传播的深化

词话,客观上与词选一样具有一定的选词与存词功能。词话编撰者通常会在其著作中对词人词作进行精湛的评点,评点内容虽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但这些精于词学的精英读者的评点会对作品中蕴含的丰富内涵进行发掘和扩展,在一定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文人读者对作品的认知和判断,因此词话中的评点也是影响文学作品传世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可查词话资料显示宋代词话中对柳永词的评点各就一端,或褒或贬,本节将进一步将宋代主流词话中对柳词的评点进行梳理,并由此探究词话对柳永词传播带来的影响。

吴梅《词话丛编序》里说:“南渡以还,音律之学日渐陵夷。作者既无准绳,歌者益乖矩镬。知音之士,乃详考声律,细究文辞。玉田《词源》,晦叔《漫志》,伯时《指迷》,一时并作,三者之外,犹罕专篇。《四库提要》词曲类亦仅录宋人词话《碧鸡漫志》、《词源》、《乐府指迷》三种。”3可见,《词源》等三部词话著作被看作是宋代评词的标杆,当时词学家对特定作家作品的认知往往会受其影响。

考察三部词话对柳词的评点,会发现词话的编撰者都对柳永词精于音律,雕琢字词之工给予肯定,同时也对柳词中表现出的浅俗提出批判。对柳永词的评点不仅是集中于这三部主流词话,从北宋至南宋一大批在词坛有着深远影响力的词学家在深入品读柳词后,在各自的词话专著中用精妙绝伦的文辞对柳词进行评点。李清照在《词论》中评价柳词“《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4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也说:“柳之《乐章》,人多称之。然大概非羁旅穷愁之词,则闺门淫媟之语。”5一部分词话不追随主流评价,对柳永词予以赞扬,如李之仪《跋吴师道词》也称柳词“始铺叙展衍,形容盛明,千载如逢当日。”6吴曾《能改斋漫录》赞柳词“世言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风霜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真唐人语,不减高处矣。”7从这些流传的词话对柳永词的评点可见,《碧鸡漫志》、《乐府指迷》等词话对柳永词褒贬参半的评点推动了柳词在文人阶层中的传播,吸引了一大批文人雅士来品析柳词。

西方传播模式研究中对议题设置模式有这样的描述:在特定的一系列问题或论题中,那些得到媒介更多注意的问题或论题,在一段时间内将日益为人们所熟悉,他们的重要性也将日益为人们所感知,而那些得到较少注意的问题或论题在这两方面则相应地下降。8主流词话作为一个论题,本身因被文人阶层熟知而具有高度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主流词话给予柳词褒贬参半的评点将原本略显浅俗的柳词成为了被文人墨客广泛讨论的话题。不同读者因受到文学修养、阅读期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会对柳永词产生迥异的阅读体验并为其发声,因此在文人阶层中形成了传播—接受—再传播的循环圈,增加了柳永词在文人阶层中的传播广度和深度。

三、柳永词对宋代词人的影响

柳词在宋代市民阶层中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传播效果。然而歌唱传播的形式更多的是为以市民阶级为受众对象的世俗文化服务的,柳永词之所以能够在词史上产生重要影响主要是因为其词渗入到文人士大夫阶层,并得到了这一读者群体的接纳和吸收。本节将梳理柳永对苏轼、周邦彦等一批杰出的宋代词人产生的深远的影响,以此来探讨柳永在宋代词坛的地位。

王灼《碧鸡漫志》:“沈公述、李景元、孔方平、处度叔侄,晁次膺、万俟雅言皆有佳句,就中雅言又绝出。然六人者源流从柳氏来。”9在宋代词人中师承柳词的远不止这六人,著名的词人张先、秦观、苏轼、周邦彦等都受到了柳永词的影响。曾慥《高斋诗话》载:少游自会稽入都见东坡。东坡曰:“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虽然他受到崇尚雅正的文化审美范畴的影响看不上柳永词,却在作词时不自觉地模仿柳永。被誉为婉约词派集大成者的周邦彦同样受到了耆卿的影响。美成师承柳永,大量利用慢词体制进行创作,将慢词的创作发展至繁盛。在创作技巧方面,美成也受到了柳词以赋法为词、长于铺陈等技巧的影响,叶慕兰《柳永词研究》中称:“周词尤善铺叙,富艳精工,得柳永真传,如其六丑、兰陵王、西河等长调全由屯田胎息而出。”10而蔡嵩云也在《柯亭词论》评点清真词“周词渊源,全自柳出。其写情用赋笔,自屯田出而词法立。”11苏轼,作为词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在词的创作上同样受到了柳永的影响。苏轼《江城子·记梦》“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与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所写虽有生离、死别之分,情感上却有着共同的迸发点——面对别离的无可奈何,只能化万千悲痛于无声的缠绵。柳永《八声甘州》中在对开阔博大之景物形象描写中融入对人世无常,命途多舛的情感,也给苏轼《八声甘州》中“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的感慨以启示。此外,苏轼还有意与柳词争胜,《与鲜于子骏书》东坡云:“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苏轼因自己的词无柳七郎风味感到满意,这从侧面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苏轼此前词作或多或少沾染了柳七风味;二是,苏轼有意将耆卿词作与自己的词作对比,希望与之一决高下,苏轼的这一心态足以;三是,柳永之词在宋代已然自成一家,并对众多词人的产生了影响。无论是沾染柳七风味还是想要与之一决高下,都足以说明柳永在词的创作上有着极大的造诣,足以吸引苏轼这样的词坛大家对其词法的模仿和学习。

从本节的论述中不难看出,柳词传播的范围极其广泛,不仅在市民阶层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文人雅士们在批判柳词浅俗的同时也发现了柳词的成就,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学习、继承。苏轼、周邦彦既是宋代词学发展史上的两个顶峰,也是柳词的学习者,可以说,苏轼和周邦彦在词史上取得的成就都是在柳永词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所得,柳永是当之无愧是词学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即使历代文人对柳词的批判之声从未停息,但柳永为宋代词坛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却是不容置疑的。

四、结语

通过本文前三节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柳永词在宋代文人阶层的传播方式主要是词选的收录以及词话评点等文本传播的形式。通过传播,柳永词开始得到大量文人读者群体的接受和认可,同时也对词坛后起之秀苏轼、周邦彦等文人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一个作家创作出了一部、一首或若干文学作品,如果把它束之高阁,就不会产生社会影响,也谈不上艺术生命。要想使自己的作品成为真正的创造物获得不朽的生命力,他就必须把作品推向社会面对读者,去接受时间的检验和历史的评判。但在传播过程中,作品又会因为读者不同的期待视野得到褒贬不一的评论,柳词亦然如此。柳词善于为妇女甚至是底层百姓“代言”,因而让他的词在广大市民阶层之中得到了拥戴。然而柳永词作中所表现出浅俗并不符合千百年来文人对文以载道的文学创作宗旨的追求,才会造成宋代的主要词话对柳永词的点评通常或褒或贬、态度含糊。知名度来自误解,正是因为争议才使柳永词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读者群体更多的关注和解读,这无疑对柳词的传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一位词人的艺术成就永远不可能被一部作品或是一家之言所穷尽,他取得的成就以及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在一代一代读者不断阅读和赏析中得以彰显,因此柳永词之所以能够在宋代词坛大放异彩并将这种影响力延续至今都与传播密不可分。传播成就了柳永,柳永成就了词坛。

注释:

1.王兆鹏:宋词经典名篇的定量考察[J].文学评论,2008(6) .

2.刘尊明,田智会:试论周邦彦词的传播及其词史地位[J].文学遗产,2003(3).

3.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第550页.

4.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136页.

5.吴熊和:唐宋词汇评两宋卷[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第532页.

6.杜若鸿:柳永及其词之论衡[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第238页.

7.吴熊和:唐宋词汇评两宋卷[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第531页.

8.祝建华、武伟译:大众传播模式论[D].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第89-90页.

9.杜若鸿:柳永及其词之论衡[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第106页.

10.叶慕兰:柳永词研究[M].文史哲出版社,1983.

11.唐圭璋:词话丛编[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词话柳永评点
《清代词话全编》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新词话
柳永的词
南园词话三十七则(接上期)
南园词话
翻译擂台(116)评点
一个人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