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泥山传统手工制陶发展现状研究
2018-07-13
手工制陶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的手工制陶技术水平就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其制作的彩陶已成为新石器时代的代表。陶器的出现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人类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出生产生活所需要的陶器,体现出陶器的实用性。随着时代的变化,陶器也逐渐由样式简单发展到精致繁复,种类也增多。秦汉时期早期制瓷业兴起,历经元明清至今,瓷器已经成为中国的典型代表,但手工制陶从未离开历史舞台,仍然在百姓日常生活中被大量使用。
一、烂泥山村传统手工制陶的历史溯源
贵州黔东南州麻江县杏山镇烂泥山村制陶业发展至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朝。相传制陶祖师爷陈朝宗为江西人,在本地卖陶器时偶然发现烂泥山的粘土十分适合制陶,于是在本地发展制陶业。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建立新的陶瓷厂,1956年麻江县手工业管理局在烂泥山开办国营陶瓷厂,陶工40多名,生产的陶器多为日用品,销售周围百里范围。1964年工厂由于经营不景气倒闭,陶工分散到周围农村务农,现今烂泥山村民大部分都是当年工人的后人。
烂泥山村民家家都会传统手工制陶技术,以家庭为单位取土制陶,搭建简易柴窑烧制陶器,陶器样式多为日常用品,送至集市摆在路边叫卖以增加家庭收入。随着生产水平提高,外省工厂生产的陶器成本低,价格便宜,村民纷纷放弃了手工制陶业选择外出打工。2012年村民张忠祥开办忠祥陶瓷厂,这是整个麻江县唯一的陶瓷厂,工厂陆续引进了现代化制陶机械设,重振传统手工陶瓷业。
二、烂泥山村传统手工制陶的发展现状
1.生产方式变革
烂泥山传统陶瓷制作流程沿袭古陶瓷的制作技术,采集泥土在大坑内用水淘洗搅拌洗除沙子,经过太阳翻晒再反复揉摔敲打,使陶泥混合均匀做成原始泥坯,手工捏制成器物模样(或采用模子翻制陶器),阴干后刷釉烧制而成。通过研究此制陶技法可追溯其所隐含的原始制陶方法。
家庭作坊制陶人力不均、生产设备简陋,导致其出产量小,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抵抗市场的冲击。忠祥陶瓷厂成立后,投入大量资金引进了各种制陶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单个产品的成本价格。据厂长张忠祥介绍,工厂的占地面积由初始的五十多平米逐渐扩大到现今的一千六百多平米,资金陆续投入了两百多万,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全村制陶农户的投入总和,工厂年产出约四十万元,可保持工厂的收支平衡。
现在忠祥陶瓷厂使用的球磨机、轧干机、搅拌机等机械,从原始泥土的研磨,到轧干机除去多余的水分,经过搅拌机充分搅拌以达到软硬的需求,最后模制成型,打破了延续千年手工制陶耗时耗力的局限性。陶器的模子一般为对应的两半形制,在两块模具中间填入陶土,压实定型,半干后取出。此模制法早在新时期时代就已经使用,其制作方法快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形成规模化生产,陶器样式标准统一,满足了客户大批量陶器的需求从而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工厂陶器模子有几百个,每月产出千件大小陶器供应商家。
陶器制作釉料各地都有自己的配方。云南保山地区的釉料用铅粉和稻草灰在大锅炒热,倒入糯米粥中熬煮,熬煮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红糖,制成土制釉料。烂泥山土制釉料需去山上铁矿区采集含铁的黄石矿泥,把米糠和石灰一起磨成粉,加入山草烧制的草灰和黄泥用水和匀制成釉浆,陶坯在釉浆里打个滚就算作涂釉完成。黄石矿泥含铁,在调釉时的量决定了陶器的颜色,黄泥多则烧制后较红,反之则较白。手工配置釉料需要准备的材料繁杂,现在使用的基本都是批发来的釉料了。
“文化是有一定偶然性,并不是任何文化都会进化,停滞也是文化与生俱来的特征。”1现今陶瓷厂烧制方面依旧采用柴烧窑,山坡从上而下依次建的一排爬坡窑,烧制温度达800°至1000°,烧窑方面,烧制温度越高陶器越结实。陶坯阴干脱模过釉浆后,放进窑内摆放好,一个窑一次可烧制大缸四至六个,空余摆放其他小件陶器。柴窑烧制出来的陶器外观古拙质朴,虽没有瓷器的光洁顺滑,但质地粗狂有力古朴敦厚,具有陶器的独特美感。
2.产品样式变革
艺术人类学家方李莉曾说“尊重当地的自然规律、当地的历史经验形成中的种种智慧、当地的文化传统等基础上,艺术家将自己的理念融入当地的农村生活,重构新的象征体系,形成新的文化表征语言并形成一种建设性的力量。”2本地传统手工制陶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深厚的潜力待挖掘。
烂泥山制陶的陶土是本地特有的粘土,可塑性强,耐火性好,抗摔抗腐蚀,制成的陶器透气性较好,很受周边百姓喜爱。陶器的使用与生活水平相适应,去过农民是陶器的设计者、制作者和使用者,产品样式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注重其实用性,主要满足人们日常需求,从清朝至今一直以百姓日用品为主要生产对象。本地人一直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的说法,饭桌上必有酸菜和酸辣椒。陶器透气性好,保存酸菜和酒味道新鲜、不易变质,为了迎合本地人的生活习惯,陶瓷厂沿袭以前的样式,继续生产泡菜坛子和大小各式酒缸、酒碗、饭碗、陶盆等陶器。
顺应时代进步,陶瓷厂部分陶器样式逐渐优胜劣汰,日常中不常用的粗陶饭碗产量减少,生产出来大多售往旅游纪念品店和地方特色餐馆,而现阶段生产的各类大小花盆的数量是之前所达不到的,大部分流通到各地的花鸟市场售卖,其造型更是古朴大方,釉面大气带有柴烧的黑亮色泽。
烂泥山陶器在满足百姓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开始着手研究制作独具地域特色的现代陶艺摆件及其他工艺产品,现今已经逐渐实验生产了部分装饰性陶瓷,比如摆在陶瓷厂陈列柜上的仿青铜器摆件,运用本地陶器烧制的特色体现出青铜器的古朴味道。总之,现在陶瓷厂生产的陶器保留了其古拙质朴的特点,生产样式随时代潮流做出相应改变,淘汰掉过时的样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并增加了审美性。
三、烂泥山村传统手工制陶的前景分析
“传统工艺文化都面临着命运的改变,一条路是保持现有的状态,慢慢走向历史博物馆,另一条路是将传统工艺部分内容抽离出来加以转化。”3烂泥山传统手工制陶在一段时间是被大家遗忘的,会手艺的村民外出打工,本地的陶器事业也消弭殆尽。忠祥陶瓷厂的开办使本地制陶业又有了新的活力,现在部分村民还会陶器制作的传统技法,但是十几年后更加方便快捷的机械被本地陶瓷业使用时,古法制陶技术或许只存在老人们的记忆中了。如何更好的保持好现有的状态,是一个难题。
现在的传统手工制陶需要活态保护。“工厂生产模式占主要地位的同时,生态保护传承模式逐渐兴起。旅游目的地“活态化”传承途径通过吸引感兴趣的观光者、注重亲临体验,进而创收经济收益,能很好的扩大宣传效果、促进传统技术文化的无形传承。”4麻江县政府为支持产业发展,设立县级扶持机制,并帮助村寨修路,以便陶器更好的运输出去。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麻江县脱贫攻坚会议指出全面实施就业扶贫和旅游扶贫政策,推进培训促就业行动,突出就业技能、实用技术人才、民族特色手工艺和技能教育长期培训等重点……把乡村旅游作为带动贫困人口就业脱贫的增长点。烂泥山陶瓷产业在此的背景下可以通过申请建立陶瓷旅游文化基地,将培训和旅游文化同时发展,游客参与体验陶艺,同时带动其他副业的发展,提高了本地的收入。
张忠祥在录取工人时优先选择贫困户,并在年终发放部分收益给村子的贫困户,自己富起来也不忘带动周围村民共同富裕。另外在脱贫攻坚的政策下,凯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陈明春批准捐献忠祥陶瓷厂五台电动制陶瓷轮,希望陶瓷厂能够发展壮大。
现在国家在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性发掘,烂泥山传统手工制陶凝结了本地几百年来人们的生活智慧,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在当今保护“非遗”的时代潮流下,更应该在发展中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制陶技法,使淳朴的传统手工制陶更加璀璨。
注释:
1.黄鹏.云南民间制陶的调查研究——以傣族原始制陶为例[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8.
2.方李莉.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人类学家与艺术家对话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8.
3.陆斌.传统制陶工艺的前世今生——传统泥片成型工艺研究与现代陶艺技术教育[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4:9.
4.张东强、王国强、李海燕、何奎.保山地区传统制陶技术传承及变迁[J].陶瓷学报,2015.36(1):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