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城”桠溪导视系统设计的研究

2018-07-13苏州科技大学215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9期
关键词:参观者景区特色

(苏州科技大学215000)

小镇导视系统的发展是现代特色小镇发展的突出特征,然而高淳“慢城”旅游风景区以“慢”为自己的特色,具有其独特的发展风格。因此,高淳“慢城”旅游景区的导视系统设计则必须有其独特的魅力,即能够让现代人在其游览的过程中“慢下来”1。视觉导向系统是“慢城”旅游景区里重要的服务设施,为参观者传递路线,指明位置、提示安全,起到信息传递、方向指引、行为指导等作用。因此,“慢城”导视系统是“慢城”旅游景区实现“慢生活”过程的有效载体,其导视系统的完善,健全和优化符合“慢城”内在“慢生活”的理念,导视系统在增加参观者与“慢城”景区之间的互动,提升游客的“慢生活”体验感,以及“慢”理念的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慢城”导视系统设计概况

“慢城”起源于慢餐运动,意大利四个小城联合发起“慢城运动”并确定了“慢城”的概念,随后“慢城”在欧洲及以外的地方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高淳桠溪是一个美丽的乡村也是我国第一个被授予“国际慢城”称号的小镇2。国际上Knox认为:“慢城”的目的是抗拒或减缓城市全球化进程3。

“慢城”的本质内涵其实是一种宜居的城市模式,“慢城”与“发展”的理念并不冲突,它是一种绿色的缓慢发展模式,因此“慢城”导视系统的总体设计不能够像复制一些现代化旅游景区的设计,其内部的标识牌的设计,位置摆放等也应该符合“慢”的主题,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则要贴合“慢生活”的风格,“慢城”导视系统的设计有旗帜鲜明的特点,并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二、导视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慢城”的导视设计由于细节的不足,并没有烘托出“慢”的主题,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总体规划设计

桠溪国际慢城的总体规划设计属于模板式的设计,虽然画面美观,简洁干净,但是服务的功能性不是很强。当一个参观者初次来到国际慢城时,他需要的是一个确切的入口,途中虽然提供了三个慢客中心,但并未如同别的旅游景区指明,于参观者而言,慢城并没有标注出最具特色的旅游路线,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参观者迷茫,而非“慢生活”的体验感。诸如此类细节性的问题还需在总体规划设计中不断地完善,这样其导视功能才会更加强大。

2.导视牌的设计

桠溪国际慢城的导视牌的设计也属于模板式的设计,并没有彰显出其地域特色。为了塑造统一的城市形象,应该对国际慢城的导视系统设计进行一次整体的规划,以便对游客产生统一稳定的认同。即使是山体公园和商业街铺,也可以延用导视牌的基本形制和指示标识的抽象符号,保持与慢城导视系统特征的联系性。总体而言,要确保设计以人为本、风格统一、特色鲜明、合理美观又能发挥最大化的功能效应。慢城的导视系统设计已经考虑过统一性的问题,他们设计出一个“蜗牛”作为视觉符号,并将它应用于所有的导视牌中。导视牌的设计过于模板化和单一,无法获得参观者的认同,其中竹子应翻译成BAMBOO的英文拼写不全,这类错误的的语言表达的问题都应予以重视,诸如导视牌的的放置位置,也需要进行考量。

三、导视系统设计应侧重的方向

桠溪国际慢城的导视系统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在景区的基本需求,但随着国际慢城的影响力的扩大,在导视系统的升级优化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针对人群

导视系统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其服务对象,及人的感受,在针对人群的研究中,我们将研究对象分为镇外人员,镇内人员,以及这两方人员对于小镇的需求。

(1)镇外人员

“相对于熟悉的环境,在陌生环境中更容易迷路”却是公认的事实。熟悉环境与陌生环境对于寻路者来说,区别在于空间认知程度上的不同4。熟悉环境的认知程度高,陌生环境的认知程度低。因此,在对导视系统的设计时,对于景区内的寻路问题的研究则很有必要,这样可以减少参观者由于在认知程度低的空间迷路而产生的挫败感。

在这一环节,我们研究的对象更加侧重于导视系统的识别性。在实际的寻路过程中,寻路者对某空间具有完整的空间认知,并不一定可以寻路成功。完整的空间认知不是寻路成功的充分条件。此时寻路失败的原因往往是由于空间缺乏“识别性”,寻路者可能无法确定认知中的位置究竟位于该空间的哪一个区域中。导视系统的功能在这一认知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即训练和帮助作用。

(2)镇内人员

镇内人员关注了导视系统的导向功能,同样并没有关注导视系统的识别功能所带来的影响,导视系统对于他们的影响在于导视系统为他们迎来了大数量的游客,而镇内人员可以向他们出售服务从而获利。以农家乐为例,由于来“慢城”的参观者喜欢采用徒步的方式,当导视牌显示距离下一个目的地还有7km的时候,此时参观者会下意识的寻找到最近可以休息的场所。

(3)人群需求

一个理想的导视系统则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所有人群的需求, 导视系统对于镇外人员而言是提供便利,即增强参观者在体验过程中的信心和引导正确的方向。在“慢城”景区中,由于有一部分地区存在一些坑坑洼洼的泥路,还有一些地区并没有开放,此时导视牌确显示这些地方已经可以访问。参观者到达后确发现实际上并未开放,此时将会大失所望。当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的时候,或有大批量的参观者遇到过,这将会影响到参观者的体验。在导视系统的设计和维护过程中,应当予以警惕。只有这样才能够综合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视觉传达的设计

国内旅游景区通常会遇到定位模糊,视觉形象塑造不全面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视觉传达设计不够完善而造成的。所以,“慢城”导视系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则围绕下面几个方面展开:1.慢城的特色性 2.慢城符号化 3.“沉浸式”体验

(1)慢城的特色性

众所周知,慢城的特色在于“慢”,慢城的“慢之美”首先体现在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侵蚀的脚步放慢、减缓、停止,使得自然得以“复归”。在导视系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细节,我们在导视系统的设计中可以大量采用原生态的材料,比如天然的石头,天然的木牌进行手工制作,这种质感性较强的设计,参观者们可以非常敏感的察觉到,从而更加烘托出慢城的自然和乡土气息。在慢城的导视系统的视觉设计里,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诸如西方的一些指示标识。参观者到这个地区来是为了体验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而现代化的导视系统的设计将会影响游客的体验感。

(2)慢城符号化

慢城的符号化在中国式乡村旅游景区中做的还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其标志性的符号蜗牛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整个慢城的符号化身。虽然慢城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具有的创意的符号蜗牛,其单一的符号特征则更像一个模板。在未来的导视系统的升级改造过程之中,如果将这种符号化的设计“活化”,那参观者则会有更好的视觉体验。

(3)“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体验往往即包括人的感官体验,又包括人的认知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导视系统是有着相互联系的5。“沉浸式”体验通常包括两种,一种是感官体验,另一种则是认知体验。

感官体验主要是利用人的感官体验,让人的感觉变得很直观。以现在最著名的高淳油菜花节为例,导视系统设计则更应当丰富生动。譬如采用一些表示语“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闻闻那花香”等等从而引导参观者步入花海,使用一些语言的刺激形成“沉浸式”体验,而不是的一个孤独的导向牌“油菜花地”。亲子区域应针对对象将以孩童和学生为主,此时导视牌的语言则因显得活泼生动,诸如“猜猜我在哪儿”之类,引导孩童们获得成就感。

四、结语

导视系统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则是导视系统的主体。“慢城”桠溪导视系统设计的研究具有其独特的研究意义,因为它既包含导视系统设计的现代一面又包涵慢城的特色即反现代一面。这亦是人性中一种矛盾情节,即既享受城市现代化带来的便捷,又想去体验一把乡村生活的安逸。“慢城”桠溪导视系统设计则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从而让参观者获得最佳的游览体验。本文对于当前慢城的导视系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也指出了其在总体规划设计和导视牌设计上的一些不足,本文同时也对未来导视系统升级所需要侧重的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从导视系统针对人群和视觉传达角度入手可以获得更好的导视效果,从而为“慢城”桠溪导视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注释:

1.李莉.“慢城”景观:引领新生态生活——高淳桠溪国际慢城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2(15): p.55-56.

2.何霞, 高淳.推动国际慢城发展全力打造绿色城镇. 中国信息界, 2014(2): p. 92-96.

3.高慧智,张京祥,罗震东.复兴还是异化?消费文化驱动下的大都市边缘乡村空间转型——对高淳国际慢城大山村的实证观察.国际城市规划, 2014. 29(1): p. 68-73.

4.张宇航.导视系统的人性化设计. 沈阳理工大学,2009.

5.李欣.沉浸式虚拟艺术在现代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印刷学院,2010.

猜你喜欢

参观者景区特色
最美的蝌蚪
特色种植促增收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摘牌”
脑洞大开
某景区留念
关上手机再看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