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环节中“导入”策略

2018-07-13陈立军

当代旅游(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导入策略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改革重点是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导入”又称过渡,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对整个课堂教学有着画龙点睛作用。导入要遵守原则(一)自主活动原则;(二)系统结构原则;(三)过程发展原则;(四)成功经济原则。“导入”的常用方法(一)问题法;(二)演示实验法;(三)故事法;(四)讨论法;(五)名句古诗导入法;(六)直观法;(七)多媒体手段法。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改革重点是: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改革进入关键时刻,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落实教改对当前有积极的推导作用。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环节,用科学的发展观对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是每个教学工作者不可推缷的责任,本文从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导入”为思考,阐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课堂教学改革。

一、“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探知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导入”也称过渡,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对整个课堂教学有一个点睛之笔。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导”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及学生的特点积极地加以引导,对教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启发和引导。“导”是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帮助和辅导。“入”是一种引入,以旧知识为起点,阶梯性引入新知识。“入”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心境,学生进入一种良性愉快的心境中,使学习在愉快气氛中形成,在自我主动地接受知识。因而“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垫底作用,是培养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确定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措施,是课堂改革的关键。

二、“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守的原则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科学发展观要求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知识的顾问,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促进学习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因而导入要遵守原则:(1)自主活动原则。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主地进行学习,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和需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2)系统结构原则。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要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对知识结构有系统性。(3)过程发展原则。教师在设计“导入”时的教学要求可以分层次导入,使学生认识知识的形成是过程的。(4)成功经济原则。经济是以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效,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学生的兴趣激情求知欲调动起来,进入一个非学不可的地步。

三、“导入”的常用方法

“情绪是儿童生命体中的重要能量,儿童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情绪唤醒和一定兴奋状态的唤起”,随着情绪唤醒水平的上升和警觉反应水平的提高,整个学习过程的智能运行效率为达到最佳状态,引入的目的是唤起学生的情绪,碰撞知识的火花,以及学习的动力。科学发展观提倡愉快学习,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导入”的方法有:

(1)问题法。问题情境是主体和客体思维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相互作用。其特征在于当受试者完成请求并发现新受试者的知识或行为时发生的心理状态。在学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时,问学生“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在我们的身体里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把问题导入新课中,调动学生思维,课程以“问题”而展开,围绕“问题”而深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有关光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抛出实际生活问题:“为什么天空是蔚蓝的”、“大海是蔚蓝的”“当太阳西下,一束阳光通过教室玻璃洒入教室中,我们看到一柱光亮的光柱”、“在春天有雾的黑夜,你打开手电灯,灯光照出一束光亮的光束”这些问题使学生产生联想,陶醉于科学知识的奇妙中,使知识与心灵产生碰撞,激发求知欲。在学习金属、材料课程时,设计“为什么苹果削皮后不久颜色就会变锈”“为什么可以用记忆合金来进行牙齿矫正”“为什么人类大规模使用的金属先是铜后是铁”这些问题使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用科学发展观设计问题, 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社会实践出发,密切关注教材,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2)演示实验法。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有关科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如在大气压强教学中,通过演示“听话的瓶子”“不可思议的水”等实验,使学生对实验现象、实验原因产生悬念,使学生求知欲调动起来,激励学生对充满神奇与奥秘的科学知识产生兴趣,想去了解知识,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又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有关性质时,碱中加酚酞变红,再加酸变无色,续加碱又变红…使课堂充满神奇。科学发展观要求有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用科学态度对待实验,从实验中培养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故事法。科学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科学——人类的进步的关键,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创新的情境把科学的奥秘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并把故事情境创新成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把学习变成内在需要。在讲到浮力有关知识时,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残忍的狄杜下令处决所有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纷纷的投入死海中,意外发现奴隶们没沉到水里淹死,却被风浪送回岸边。狄杜见状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们扔进海里,然而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护,屡淹不死,最后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这样在故事情境中就导入浮力新课,使学生学习状态处于内在需要。在学习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时,用凯库勒科做梦得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故事:那时凯库勒在比利时的根特大学任教。一天夜晚,他在書房中打起了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形成一条像蛇一样卷曲的长链,突然一条蛇抓住它的尾巴并旋转。凯库勒犹如触电般地猛醒过来,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又忙了一夜。应当指出的是,凯库勒能够从睡梦中得到启发,成功地提出重要的结构学说,并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于他善于独立思考,平时总是冥思苦想有关原子、分子、结构等问题,才会梦其所思;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化合价的真正意义,善于捕捉直觉形象;加之以事实为依据,以严肃的科学态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讨,这一切都为他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用凯库勒做梦的故事导入物质结构微观本质教学,并渗透情感教育。通过这样导入使课堂充满激情。同时要求学生分析问题用科学发展观,学习必需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讨论法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是使学生参与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讨论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在学习中没有解决、认识不清、理解不透的問题都可以在讨论中加以解决。讨论中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知识的多种信息加工成自己的信息。群体动力理论认为,当人们不是独自而是群体探讨所有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是群体成员所拥有的知识的函数,而不是简单的总和。在学习压强概念时,通过“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和“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进行讨论,得出压强的引入目的--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又如钢铁的锈蚀条件教学,通过讨论在不同环境下钢铁生锈的不同程度,对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形成钢铁的锈蚀条件,既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知识的生成自然而易于理解。

(五)名句古诗导入法

科学发展观要求社会和谐。教育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知识性和人文精神相一致,以名言名句、古诗佳句作为课堂教学引入,既陶冶学生情操,又升华学生情感,使学生意趣横生,激发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在学习石灰知识时,用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使学生陶醉于古人的平和人格,同时说明了石灰的出处和性质。利用名句古诗进行导入,使学生对知识有一种渴求,对知识进行共鸣,同时使课堂沉浸于人文艺术中,在课堂中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体现育人思想,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全面发展。

(六)直观法

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语言等进行具体形象的导入。它符合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通过直观的观察,加深知识,同时使学生有利于“再现”。如对人体模型的观察导入,不仅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还能使课堂有承上启下作用。观察甲烷分子结构的模型,直观上了解一个甲烷分子的构成情况,知道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把微观和宏观联系,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七)多媒体手段法

科学在不断发展,教学手段在不断的发展。电化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应用和普及,为教学方法提供多种空间,为学生获得更多感性知识创造了条件。多媒体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记录和储存教学信息的载体(软件)。直接介入媒体教学活动过程,用来传递教学信息,把教学信息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感官作最有效刺激的信号的,. 使形象由静变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直观效果.在学习宇宙天体知识时,用多媒体展示地球、月球、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使学生对宇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对于我们深感迷茫的微观世界,借助多媒体展示导入新课是最好的方法。用先进科学手段,不仅使学生乐于学习,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先进科学知识教育,亦即情感教育。

以上是本人是对课堂教学中“导入”一点肤浅的理解,科学发展观愽大精深,学习好科学发展观是每个教师义务,把科学发展观应用于教学是每个教师的责任。(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街初级中学)

作者简介:陈立军,教师。

参考文献

[1]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梅里尔·哈明. 教学的革命:创新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宇航出版社, 2002.

[3]朱娜.巧用课堂导入艺术 成就精彩物理课堂[J]. 新课程学习(上), 2013(6).

[4]隋成飞.让课堂导入艺术引航[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10).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导入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微课不微
浙教版初中科学“阅读材料”教学对策初探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