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高职生就业能力文献综述
2018-07-13欧布力卡斯木阿布来孜
摘要:少数民族高职生的就业状况关系其自身及家庭的切身利益,我国民族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也会因此受到直接影响,基于此,本文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少数民族高职生就业能力研究成果,希望围绕主要研究方向、研究重点的论述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职生;就业能力
一、主要研究方向
(1)就业现状。少数民族高职生整体就业现状向来属于学界关注的焦点,如赵晓芳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及對策建议》研究中提到“少数民族高职生一次就业率近年来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同时其还认为少数民族高职生就业存在就业成本高、就业层次低、就业过程艰辛、等待就业时间长、平均收入少等趋势;而在陈君的《当前新疆就业形势分析及今后对策建议》研究中,其总结了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高职生的就业现状,并认为当地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现状对少数民族高职生整体就业带来了较为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拉动就业有限;而在朱琳的《川西南彝族地区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倾向调查》研究中,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包括高职生)就业存在地区性、行业性失衡日渐突出现状。总的来说,结合围绕就业现状开展的研究,可发现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高职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可能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步入转型关键时期存在一定联系[1]。(2)就业问题。围绕少数民族高职生就业问题开展的研究同样较为常见,如萨茹拉等人在《少数民族女性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索》研究中提到“少数民族女高职生自我评价存在一定的偏差……职业技能急需提高……”,便直观说明了少数民族女高职生面临的就业问题;而在刘丽玉《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等人的研究中,该研究围绕广州大学城内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与高职生展开,研究得出的政策倾斜培养部分新疆生的学习惰性、就业渠道不通畅、缺乏的教育和管理部门结论,同样具备较高借鉴价值;而在拉毛才让的《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浅析》研究中,其总结了择业观念陈旧、课堂学习与就业实际差距过大、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反差大、就业成本高等少数民族高职生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少数民族高职生面临的就业问题较为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带来的挑战必须得到重视。(3)就业能力培养路径。如何提高少数民族高职生就业能力方向来受到教育界的关注,相关研究也因此大量涌现,如刘丽玉等人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研究中,便提出“分阶段开展少数民族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设立专门的学生部门与顾问……改单纯的政策倾斜为政策激励……疏通就业渠道”等建议;而结合周小西等人开展的《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相关问题的小型调查及分析》研究不难发现,该研究认为政府需要充分考虑各族人民、民族区域自治的能力,并同时充分利用国外就业市场,以此针对性的培养少数民族高职生就业能力;在马戎的《从现代化发展的视角来思考双语教育》研究中,其认为“双语教育”能够为少数民族高职生的就业能力提高提供有力支持,因此相关高校需要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水平过关的教师队伍、提高相应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的质量、数量。总的来说,提高少数民族高职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更多围绕相关院校或高职生个体展开,这类研究同样具备较高借鉴价值[2]。
二、研究重点分析
(一)影响就业能力的因素
影响少数民族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属于长期以来少数民族高职生就业能力研究的重点,如李铁虎的《影响民族地区高职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障碍分析》研究,该研究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就业政策、家庭的培养与期望、在校期间接受教育力度、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就业观念属于影响少数民族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基本因素,而民族地区存在的独特社会发展状况与文化背景、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对落后、传统观念差异、少数民族家庭经济情况、民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社会声誉等特殊性因素同样会直接影响其就业能力,如何应对这些因素的影响必须得到重视;而在康小华的《贵州少数民族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其认为少数民族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其就业能力,且少数民族高职生需要承担较大的学习、就业、经济、人际关系等方面压力,而由于少数民族女高职生受自身的身心特点、较为保守的传统教育影响,其就业能力往往低于男生。总的来说,多种因素均可能影响少数民族高职生就业能力,这类因素的应对必须得到重视。
(二)培养就业能力的具体路径
在李铁虎的研究中,其提出了国家政策、高职院校教育责任、少数面高职生三方面的就业能力培养路径,通过加大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树立高职生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就业能力培养便能够获得较为充足的支持;而在刘青广的《民汉同宿: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中,其认为民汉同宿可为少数民族高职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带来较为积极影响,并提出了营造良好的民汉同宿氛围、加强民汉同宿管理、关注学生心理动态等具体路径建议,这些建议均具备较高实践价值;在雷随斌的《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中,其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水平、加大对困难学生的重点帮扶等路径建议。总的来说,政府、院校、高职生自身均需要在就业能力培养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围绕少数民族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开展的研究具备较高借鉴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就业现状、就业问题、就业能力培养路径、影响就业能力的因素、培养就业能力的具体路径等文献开展的分析,则直观展示了这类研究的现状,而为了更好培养少数民族高职生就业能力,帮扶活动的开展、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企业家精神教育开展均需要得到重视。(作者单位: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欧布力卡斯木阿布来孜,1983年生,男,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参考文献
[1]李雪静.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4(01):49-54.
[2]刘青广,王红萍,马玉香.民汉同宿: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余学院学报,2013,18(0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