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80年代以来内蒙古纪录片审美意蕴与文化内涵研究

2018-07-13王丹丹

炎黄地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蒙古族意蕴内蒙古

摘 要:内蒙古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囊括了富厚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及悠久历史底蕴的表达,通过纪录片为传播载体的形式,更好地向受众讲述了其所囊括的人文内核和精神内涵。以1980年代以来内蒙古纪录片为切入点,结合内蒙古纪录片的发展脉络,从中梳理出1980年代以来内蒙古纪录片的审美意蕴与文化内涵研究。

关键词:1980年代;内蒙古纪录片;审美意蕴;文化内涵研究

1 内蒙古纪录片的发展概貌

纪录片作为影像艺术相结合的媒介载体,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具有最重要意义的事件进行拍摄,融入创作者的意图,并将生活的真正价值和超越生活的永恒艺术价值充分体现在纪录片中。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真实再现不仅赋予纪录片更深刻的哲学意义,而且更充分地体现了作品的审美意蕴。纪录片的动人之美可以通过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产生,只有通过艺术之美与现实之美紧密结合才可以创造出大众公认的具有美学价值的纪录片。在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中,内蒙古纪录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综观内蒙古纪录片的发展脉络,历经1979年纪录片大师额尔德尼拍摄的标志着内蒙古纪录片初创时期的《沙漠散记》、1980年——1990年纪录片审美意蕴的探索时期,如1985年《安代乡情》中以“安代”舞为线索,来表现通辽市的风土人情、《鄂伦春风情》通过对鄂伦春民族日常生活的实况拍摄,细致的反映出我国鄂伦春族的历史及现状的生产、生活方式。1987年《正月里来是新春》对托县农村春节活动的纪录,体现出在党的政策的关怀之下,农村的新变化和新面貌。1987年《骏马追风》是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所拍摄的8集系列纪录片,本片通过环境地貌、丰富的资源、教育事业以及军旅生活概述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繁荣。1988年《大漠之歌》深入大漠中,不仅展示大漠丰富的矿产资源,更展现出大漠蕴藏的文化。1988年《奶茶飘香》通过“奶茶”这一习俗来讴歌蒙汉人民的民族交融与文化内涵。1990年直至现今,纪录片中文化内涵的阐释时期,诸如1991年《美丽富饶的内蒙古》、《走向草原》通过对自然资源、社会发展的介绍,展示出内蒙古现今的发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蒙古族刺绣》通过纪录蒙古族刺绣来阐述牧民的生活状态以及蒙古族妇女勤劳朴实的品质。1994年《5000里走高原》对鄂尔多斯的资源、人文、历史概貌的梳理,展现了建设鄂尔多斯的生机与活力。1997年《金色圣山》通过音乐“长调”,讲述了蒙古族家庭祖孙三代的曲折经历。1999年《宝娆的故事》记录了宝娆家从干旱的牧场走向肥沃牧场的过程。2005年《驼殇》是在传递生态环境发生巨变下,对草原文化传承的深切担忧。2012年《过冬》、《阿妈的宝贝》则蕴含了深刻的哲学内涵,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竭力纪录和展现草原牧人坚守民族文化传统的顽强意志。

2 内蒙古纪录片的审美意蕴与文化内涵

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亦是一个民族的相册。内蒙古纪录片以草原题材居多,草原纪录片并不单单是草原相册,其所记录的草原生活及所蕴含的草原文化精髓,同时也是一张草原文化名片。从《沙漠散记》开始,内蒙古纪录片将创作的方向从最初对景物、地貌单一的刻画到透过表象的景物体会人类最深层的情感,内蒙古纪录片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在草原人民的真实生活环境上,并开始尝试将艺术含义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融入到纪录片的创作中。

内蒙古纪录片多是以展现草原人民的生存生活为主要图景,草原民族长期生活环境相对集中,本民族特色也愈加明显。当新时代带来新思想和新文化时,原有的传统习俗与多姿多彩的文化将会呈现出渐进的态度。1980年代以来内蒙古纪录片的审美意蕴即为:艺术与真实的相继结合、诗意美学与人文关怀的内在表达,都作为内蒙古纪录片形成的内涵与表征。内蒙古纪录片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式,表现蒙古族人民的真实生活、朴素醇厚的蒙古族习俗,进而传达出天、地、人之间的理想境界和审美感受。1980年代以来内蒙古纪录片创作与八十年代中国纪录片创作紧密联系,受时代的影响,不少导演冲破传统的艺术观念,内蒙古纪录片的文化内涵从政治立场转向美学立场,开始关注纪录片的真实性和纪录片中蕴藏的人情、人性,并探讨了不同视角下的1980年代以来内蒙古纪录片文化内涵如何得以体现这一问题。文化内涵是纪录片创作的重要元素,纪录片在叙述故事时,按照一定的线索来概括时间、空间,增加纪录片所涵盖的信息容量、安排故事情节的变化和人物的性格命运,使观众通过观看纪录片可以获得全方位的信息量和审美愉悦。文化内涵的纳入可以升华纪录片的主题内容,使受众在具象的故事中感受意蕴深远的思想表达与审美意蕴的延伸。

在时代的变迁中对民族文化尊重和传承的使命感从未消失,从审美意蕴走向了文化内涵的内蒙古纪录片以其独有的创作方式积极的参与到中国纪录片的现代化进程中。内蒙古纪录片的发展不再是局限于单一的以表达少数民族文化的传统蒙古族题材的纪录片类型,而是在自我批判、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把历史与未来重新结合、解释、并构起来,聚焦于人类普遍的生存环境下对生活经验与情感的表达,将本地区的社会现实生存状态所阐释出来,把现代化进程中人类的共同价值进行有意识的表达。

3 结语

作为中国纪录片的重要组成,内蒙古纪录片的价值在于建构国家文化意义上的多样性,是一种可以对主流文化和他者文化产生实际传播影响的存在。在民族发展和民族勃兴中,基于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的创作是反映民族发展的艺术形式,对世界的吸引力和对后世的影响是最具变革性和广泛性的意义,正是由于纪录片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创作表达,才能夠让国家、民族采取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和话语形式,来反映现实的人生精神。

参考文献

[1] 张姝娜.新世纪以来草原题材电视纪录片审美特征及文化意蕴[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4.

作者简介:

王丹丹(1993-),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影视学。

猜你喜欢

蒙古族意蕴内蒙古
干将莫邪传说演变路径及文化意蕴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闫锡聪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内蒙古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