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个性化定制式人才培养探讨

2018-07-13张丽萍

高教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个性化

摘 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与酒店职业岗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学校对学生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课程内容与企业职业岗位要求的对接性不够。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开展“课岗融合、工学交替”个性化定制式人才培养,将岗位需求与课程内容融合一致,校内学习和岗位实习交替进行,根据个性特征实行定制式特色培养,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毕业生的优质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岗融合;工学交替;个性化;定制式;能力递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3-0166-0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is a certain gap between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from most vocational hotel management major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hotel professional positions. The main reasons are that insufficient training of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urse content is not well connected with job requirements. A personalized and tailored talent training of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and job requirements and alternative work and learn" is held by hotel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t is an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mployment and realize good quality employ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s.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and job requirements; alternative work and learn; personalized; tailored; ability progression

一、问题的提出

调查显示,目前高星级酒店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酒店管理專业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与酒店职业岗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操作技能与岗位要求有差距、对职业认可度不高和适应性差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对学生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课程内容与企业职业岗位要求的对接性不够。如何在整个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中促进和引领现代酒店业的发展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社会、企业培养有用、好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导致了既不能满足现代酒店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不能促进和引领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岗融合、工学交替”个性化定制式人才培养的内涵

(一)课岗融合、工学交替

“课岗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将知识、岗位、技能有机结合,着力培育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校内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企业跟岗实践、校内专业综合知识和技能学习、企业顶岗实习四个阶段工学交替进行,来实现理论与实践交互,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1]。

(二)个性化定制

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往往是一套人才培养方案、一个课程标准,整个专业都是按照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标准来开展人才培养,学生的愿望、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发展也就无从谈起[2]。

我们所提出的个性化定制式人才培养是指在专业教育的通识培养目标要求下,结合行业、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个性特点的个性化定制式培养,它是介于传统的通识培养和“一对一”的特长培养之间的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首先应该达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个人的特点,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校企共同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实现普适性与选择性、基础性与灵活性、多样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三、“课岗融合、工学交替”个性化定制式人才培养机制

(一)构建“课岗融合、工学交替”个性化定制式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立足于岗位职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在实践检验中不断修改完善,逐步形成了“课岗融合、工学交替” 个性化定制式人才培养体系(图1),即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将岗位需求与课程内容融合一致,校内学习和岗位实习交替进行,根据个性特征,实行定制式特色培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课岗融合,构建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为酒店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围绕这个目标,基于学生主要就业岗位的业务流程和职业能力标准,依据学生职业成长的规律,我们把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四个阶段,构建了“课岗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图2)。即第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第三阶段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第四阶段培养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每一个阶段的课程又由人文素质课程、语言沟通能力课程、业务操作能力课程和基层管理能力课程四大模块组成。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交互、实训室模拟训练与酒店现场学习交互、课程学习与跟岗实践交互,通过课岗深度融合来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岗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根据理论知识由浅到深、岗位实践由易到难的递进式规律,把岗位实践与课程教学紧密融合,遵循了学生的个人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的培养规律[3]。

(三)校企共育,制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校企应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企业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技能指导、为学生实践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为此,我们构建并实施了工学交替、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图3)。即第一、二学期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和校内生产性技能实训,暑假和第三学期去酒店跟岗实习,第四、五学期在校学习酒店管理理论和校内生产性综合实训,第六学期根据个人的职业规划去酒店毕业顶岗实习。通过几年的实施,实践证明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四)以“生”为本,实行个性化定制式特色培养

要想提高学生毕业就业的对口率,学校的人才培养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个性化培养。在人才培养改革探索过程中,我们摸索出了一条个性化定制式人才培养路径(图4)。在学生大一的第二学期末,我们向每个学生发放《职业岗位取向综合调查问卷》展开调查,对每位学生的问卷逐一分析,根据该生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及性格差异、能力差异、兴趣差异等因素,对比酒店各岗位的能力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岗位群进行跟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校企共同为不同岗位学生量身定制6个月跟岗实习培养方案并开展跟岗实习。跟岗实习后再根据学生实习中的表现、企业的需求及个人的职业规划调整岗位群,再进入毕业顶岗实习。通过个性化定制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可度、岗位技能和综合素养迅速提高。

(五)“三融一贯”,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融”是指将岗位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将技能竞赛融入课程教学、将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教育;“一贯”是指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改革教学设计,强化岗位知识、岗位技能和岗位素养与学校教学的融合;通过项目化教学实施,强化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践的融合;通过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化教材,将企业文化、职业标准融入教材中,较好地解决了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认同感薄弱问题以及学校教育与企业供需错位的矛盾;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改革、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等方面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幅提高。“三融一贯”的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岗位適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从而实现优质就业和可持续发展[4]。

(六)五方共管,加强实习过程质量监控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将学生安排在实习岗位后,就全权交由酒店方负责,没有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也未对实习质量进行过程监控。这样做的结果是直接导致学生对职业岗位的厌倦,进而对专业失去信心,这也是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我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安排专业老师跟学生一起在酒店顶岗实践,既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掌握酒店行业发展状况和岗位需求,又能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和管理,并及时协调解决学生上岗后的不适应问题,确保实习的圆满完成。同时,学生跟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阶段,学校系部、教务处、校企合作处和酒店人力资源部、实习部门五方共同对学生实习全过程、全环节进行监管,确保每个学生跟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的高质量完成(图5)。

四、结束语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证明:“课岗融合、工学交替”个性化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科学性和良好的可操作性。构建与职业岗位对接的“课岗融合、工学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个性特征、能力差异、职业兴趣等方面开展个性化定制式培养,有效打破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深度合作,将知识、岗位、技能有机结合,着力培育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是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距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毕业生的优质就业和毕业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案。

参考文献:

[1]张丽萍.“课岗融合”模式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探讨——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65-66+73.

[2]张兆印,等.软件工程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时代,2012(2):43-45.

[3]孙训爽.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岗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49-50.

[4]于水英.基于“课岗证”融合的会计专业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116-118.

[5]李银.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6(24):34-36.

[6]张培.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许昌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6(16):149-150.

[7]朱晓洁.基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02):115-116.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个性化
基于OBE的Java程序设计个性化教学研究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践学生心理调适初探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以承接旅游服务外包为特色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