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及推进途径的思考

2018-07-13段文凤陈昌禄罗爱忠方娟

高教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转型

段文凤 陈昌禄 罗爱忠 方娟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局部剖析了转型高校校企合作过程中难以实现企业、高校、学生“三赢”局面的原因,并提出了深化校企合作方面的两条途径,以期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的校企合作提供参考,并丰富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校企合作;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3-0069-03

Abstract: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al reform, a strategic option for transformative development of newly-developing local colleges and an effective way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culti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status of School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It partially analyzes reasons that enterprises, colleges and undergraduates are hard to benefit from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with a view to informing local colleg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research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Keywords: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local college;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引言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1],明确提出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战略选择方向,如何深化校企合作以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局面成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点,与此相关的思索也成为高校教育行业工作者的研究重点。

在校企合作研究领域,众多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胡洁[2]在全面分析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在高校运用中不够理想的原因后提出了一定的优化措施以改进基于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模式。陈鄞等[3]提出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案例教学中教材建设实施方案。高小 [4]从专业建设及教学方式、师资培养与学生管理四个方面的创新提出了深化校企业合作以推进高校转型发展的途径。褚新建等[5]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该校升本十年来,依托中原华信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办学优势,创设了“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对同类高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旨在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例,通过反思我院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出难以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局面的深层次原因,以解决我院转型发展中校企深度合作问题,以利于丰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校企合作的研究,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提供经验参考。

一、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简称“贵工程”)是全国产教融合项目试点高校,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的教学型院校办学定位,立足毕节、服务贵州、面向全國的服务定位,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的一线工程师和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为目标,紧跟国家政策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作为贵州省毕节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受到了地区企业的一些支持,与当地企业开展了一定程度的校企合作,综合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简称“土建院”)开展校企合作的情况及现有校企合作研究,当前校企合作存在如下问题:

(一)合作领域较窄且合作层面较浅

贵工程土建院目前与毕节市融达公路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融达路桥”)、毕节双山开发区磐石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磐石建材”)、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合作较多,与融达路桥的合作内容有开设“路桥”班合作办学并每年提供一定金额作为学生奖学金,开展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与磐石建材的合作内容有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每年提供一定金额资助,在学院建立“磐石建材”创新创业基金,义务为待就业学生推荐工作,为后续考研学生提供学校和导师推荐并给予一定资助,双方每年联合举办“磐石建材”实践实训大赛,并依照比赛名次,给予学生一定奖励等;与贵州天地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山天建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贵州九禹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贵州碧阳恒通置业有限公司、贵州省毕节地区建筑工程总公司、贵州三维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毕节分公司、毕节地区鼎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嘉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毕节市鑫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项目太少,比如贵州天地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地通”)设立“天地通”奖学金,学校向天地通资深专家发放兼职教授聘用证书,而在学生认识实习时,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等多数学生集中在某个项目上,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也达不到合作培养的要求。

(二)合作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目前,与贵工程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不少,但其中有些可以利用的企业资源并未被贵工程享用,更未被土建院共享,比如与毕节顺达驾校合作内容有驾校每年为贵工程1万多名学生义务提供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同时每年注入20万元资金用于资助贵工程贫困大学生,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学到驾驶技能,节省时间和费用,而教师们上课传授知识时经常碰到学生请假到该驾校练车或考试科目的情况,这里面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一方面,驾校未能充分利用贵工程1万多名师生这一庞大客户资源,而只是对有限的一小部分贫困生有优惠,就丧失了部分资源,比如毕节新毕驾校针对所有具备学生证和教师资格证的人群都有优惠价每人4880元,而顺达驾校除了有限的一小部分贫困生之外,对其他师生的价格都是每人5680元,另一方面,学校也未能充分利用驾校资源,与其准许学生请假去考驾照不如大胆把学习驾驶技能作为一门全校的公共选修课针对全校学生开放,学生可以不用小心翼翼地向老师请假,大胆放心学驾照,同时还不影响学校里正常的理论课堂教学秩序。

二、难以实现三方共赢局面的原因分析

(一)校企合作缺乏具体政策和制度保障

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地方高校要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缓解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就必须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但现实是高校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合作双方所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尽相同,甚至矛盾重重。企业不认为自己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方面有所责任,作为用人单位只管用人,而高校总想着能从企业那里拉来资金资助学生、拉来设备场地提高学生专业实习实践能力,同时期望企业能尽可能多地接纳学生顶岗实习最终提高就业率等。目前还没有出台给予付出产学研合作教育经费和人力资源的企业以具体的优惠政策,难以吸引企业与高校的深入合作,学校方面也没有相关的对企业过来的兼职教授的管理制度及学生实习实训时对企业方面的指导老师的考核制度等等。

(二)校企双方缺乏合作经验,摸索中互为对方考虑的深度不够

转型院校和地方企业的合作尚在摸索之中,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学校从企业角度考虑即使意识到要将培养出的学生转化为合作企业需要的人才,而面向合作企业岗位需求而特别完善的人才联合培养方案、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宜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课程组合,基于合作企业实际项目(问题)的教学模式、教材建设等等都还尚在研究中,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是一复杂的工程,对企业、学校、教师、学生打破传统的习惯都是严峻的考验,合作培养的效果还需要学生大学四年毕业后根据企业的反馈才能知晓,这都需要时间来检验,而企业在盈利驱动下能否真心等待这一检验也未可知,足见合作双方互为对方考虑尚有欠妥之处。

(三)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一方,对于转型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并不重视,尤其像贵工程这种省地共管的地方高校,没有充分发挥其统筹协调的重要作用,在顶层设计层面上还没有相关法规出台,在中间操作层面上也没有相关的政策引导,在具体实施层面上也没有相关的财政支持,简单地出席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并未对校企双方后续的合作加以管理与考核。最终企业方面难以实现利润的明显增加,高校方面转型发展的成效也不显著,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也没有大幅的提升,校企双方的预期目标并未实现,企业、高校、学生“三赢”局面也未开创。

三、完善实施路径的几点建议

转型高校和地方企业都无法左右校企合作相关的法规与政策,双方均可从多为合作方考虑、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着手,通过我院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校企合作的实施路径:

(一)确立组织保障并完善相关制度

转型高校和地方企业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明确转型高校和地方企业在合作中的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以及责任、权利和义务,制定校企合作的考评体系,不能对已签约企业放任自流。另外,高校要主动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同时各个二级学院根据地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紧密结合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开设并适时调整专业方向,尽快与合作企业一起修订人才联合培养方案、完善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宜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开发教材建设,使得企业能够全过程参与高校教学改革,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师与工程师对接,学生与职业岗位对接。待高校自身具备吸引力后,还可以在寻求合作机会的众多企业之中择优选取合作企业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二)加快合作进展并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

转型高校不能停留在为学生向合作企业只要奖助学金,要实习基地、要实习岗位等基础层面,应广开合作空间,增进合作深度。首先,高校要为教师进合作企业转型为双师型教师出台相关规定加以鼓励,联合培养人才要以高校为主导,以转型高校里的专业教师为主要依托,绝大部分普通教师成功转型为兼具专业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技能“双师型”教师后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高校,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其次,高校要鼓励合作企业内部职工来校继续教育,提升学历,系统化专业知识,并提供已有的可以直接转化为企业实际生产需要的科研成果以提高企业生产利润,鼓励教职工以企业技术发展需要申请科研基金项目,节约企业研发成本。同时,对合作企业开放体育场馆设施,给企业职工运动健身提供便利,再创“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佳话也不是没有可能。最后,双方基于自身已有的可共享资源,多学国内外校企合作有效模式,多思能够促进深入合作的举措,譬如双方不仅可以合作办学,甚至高校可以联合企业创立、强大校办企业,探索专业或学院的混合所有制发展、办产业式专业、开发技术式课程,以达到培養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总之,要变以往的索取性合作为服务性合作,才能促使合作双方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交流,最终实现共赢局面。

四、结束语

作为贵州省毕节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贵工程用于担当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地方大局之使命,紧跟国家政策引导,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以促进转型发展,然而在奋力推进校企合作中仍然存在合作领域较窄、合作层面较浅、合作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通过剖析贵工程土建院校企合作的现状,局部分析了地方转型高校校企合作过程中难以实现共赢局面的原因,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了深化校企合作方面的两条途径,以期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提供参考,并丰富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2015-10-21.

[2]胡洁.基于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模式研究[J].长江丛刊,2017(11):209-209.

[3]陈鄞,苏统华,黄虎杰,等.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系列案例教材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7(3):22-24.

[4]高小 .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6(19):172-173.

[5]褚新建,何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合作策略探究——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为例[J].商情,2017(26):101-101.

[6]李春良,郝达靖.我国校企合作的模式研究及对策分析[J].高教学刊,2016(11):54-55.

[7]周超凡,曹卫真.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及其动力机制构建[J].高教学刊,2015(18):192-193.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转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