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坦桑尼亚姆贝亚省萨拉圭一带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浅析

2018-07-13高少朋王珍荣王晓娣

炎黄地理 2018年4期

高少朋 王珍荣 王晓娣

摘 要:坦桑尼亚姆贝亚省萨拉圭一带铜矿区系国外风险勘查矿区,区内铜矿体赋存于元古界乌宾迪系地层中,主要岩性为浅粒岩或变粒岩,矿层与围岩岩性基本相同,两者间无明显界线,呈渐变关系。矿体受层位控制,硅化蚀变强烈,有用组分呈条带状、星点状沿节理裂隙分布,是地下热液沿裂隙上升运移,使围岩强烈硅化蚀变,在裂隙和节理面等成矿有利部位进一步富集成矿,初步认为该铜矿床为热液改造变质层状铜矿床。本区内运用了地质、物探、化探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寻找铜矿体,并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找矿方法;围岩蚀变

1 引言

萨拉圭铜金矿区位于坦桑尼亚西部尤菲帕高原(Ufipa Plateau),姆贝亚市北部,直距约30km,属姆贝亚(Mbeya)省管辖。2010-2012年,我院在该区进行了铜金矿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萨拉圭铜矿床赋存于乌宾迪系变粒岩或浅粒岩地层中,受地层控制,且矿化规模较大。本文的目的是在总结这些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萨拉圭铜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探讨矿床的成因、找矿方法等,从而更好地指导本区及周边的找矿勘探。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坦桑尼亚由一古老的太古宙基底构成一个盾状核心,后期年轻的结晶岩石围绕这个花岗质基底发育,在其裂谷地堑、海岸台地以及内陆盆地中发育有从古生代至全新世各个时期的沉积岩和火山岩。

坦桑尼亚境内最为主要的地质构造为东非裂谷系统,它由一系列雁列状地堑或者断裂山谷组成,并伴有火山作用痕迹。坦桑尼亚境内的裂谷主要分为两个分支:西部分支裂谷发育了尼亚萨湖和坦噶尼喀湖,东部分支裂谷(格雷戈里裂谷)横跨奈特隆湖延伸到尼亚萨湖。萨拉圭铜金矿区位于东非裂谷系统西部分支东侧,构造上受鲁夸湖东部丘尼亚-姆贝亚北西向次级裂谷带影响。

2.2地层及岩浆岩

區域上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主要为中酸性侵入岩,分布于区域北部,较大的岩体有CHUNYA闪长岩和NGOMBE花岗闪长岩,呈岩株状侵入于乌宾迪系岩层中。其他岩浆岩主要为辉绿岩脉、辉长岩脉以及石英脉、长英质脉、伟晶岩脉等,沿断裂或裂隙贯入。大体走向为北西向或北东向。

区域内地层主要有元古界的乌宾迪(Ubendian)系和新生界地层。

2.2.1元古界

坦桑尼亚克拉通西南缘发育了一带状杂岩体,主要由强烈褶皱的高级变质岩以及一系列花岗岩组成。此杂岩带被称作乌宾迪(Ubendian)岩系,走向北西—南东平行于坦噶尼喀湖和鲁夸湖,形成于坦桑尼亚克拉通之后。乌宾迪(Ubendian)岩系原岩主要为泥质岩类和火山岩类,普遍发育含角闪石、黑云母、石榴子石和蓝晶石片麻岩。该杂岩带经历了多个旋回地质事件,但是其年代属于古元古代。

2.2.2新生界

新生代的沉积,除了山谷中全新世的沼泽和冲积沉积物外,主要的沉积为早第三纪至晚第三纪主要为海相、湖相及河漫滩相沉积建造、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火山岩建造、第四纪(新近)碱性火山岩沉积建造以及第四纪陆相和湖相沉积建造。

3 区域矿产概况

坦桑尼亚的许多金矿床,都分布在尼安兹绿岩带(27亿年)和乌宾迪系(20亿年)中。这些矿床以块状或侵染状富铁硫化物矿体产在条带状铁建造或凝灰岩层、镁铁质岩层的矿化剪切带以及剪切带控制的石英脉中。在尼安兹绿岩带中还有富贱金属的硫化矿床,也是同生成因的。富铁的镁铁质岩是尼安兹绿岩带下部及乌宾迪系中最有利的容矿岩,而条带状铁建造是尼安兹绿岩带上部最主要的容矿岩。

卢帕金矿田的金矿床是由与剪切带伴生的石英脉组成,其中有些沿走向延伸的萨扎带,含有几个金矿床。有些矿脉受褶皱(背斜)控制。矿化是由石英脉(大约占体积90%)和少量碳酸盐、绢云母、绿泥石、电气石和黄铁矿组成。其他硫化物矿物如黄铜矿、辉钼矿、方铅矿和闪锌矿也在矿脉中出现。这些矿脉被富黄铁矿的围岩蚀变带所包围。蚀变带在上、下盘的规模从几米到几十米。许多石英脉都含金(>l0g/t),而蚀变带含金达3g/t,偶然达l0g/t。在矿床附近一般存在花岗质侵入体。镁铁质岩石是矿化的最有利容矿岩,因为它们为从矿化热液中沉淀金提供了所需要的铁。氧化物相条带状铁建造赋存一些小型金矿床,但对此还没有很好的研究。

4 矿床地质概况

铜矿体位于矿区北西部,编号Cu1、Cu2。矿体呈似层状产出,矿体总体走向北北西,倾向北东东,倾角70°左右,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工程揭露宽度10-20m,总长度1036m。通过分析,铜矿体铜含量一般为0.5-2.0%,最高达7.83%。

矿体围岩主要为浅粒岩或变粒岩,与矿体岩性基本相同,围岩与矿体之间一般没有明显界线,仅矿化程度有所区别,两者之间常呈渐变关系。铜矿体内常含有夹石,夹石岩性亦与矿石岩性相同,含铜矿化,夹石与矿体的界线只能通过化学分析来界定。

5 矿床成因分析

铜矿体产于乌宾迪杂岩体内,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层与围岩岩性基本相同,两者间无明显界线,呈渐变关系。矿体受层位控制,硅化蚀变强烈,在裂隙和节理面等成矿有利部位进一步富集成矿。

综上所述,本区内铜矿床的成因类型应属热液改造变质层状铜矿床。

6 找矿方法浅析

本区内的地质工作程度较低,资料较少,且第四系覆盖严重,给找矿带来了较大麻烦,本区首先对矿区进行了土壤化探工作,圈定铜异常,并对其异常特征和分布范围进行了研究。然后对有价值的化探异常或矿体出露部位开展物探双频激电测量进行追索,通过矿体的电阻率与极化率的组合特征,推测矿体的走向延长情况等,并选择异常较好部位进行激电测深,以了解异常体的深部特征。

参考文献

[1] 1:12.5万MBEYA(QDS244)区域地质图,坦桑尼亚能源矿业部

[2] 1:200万GEOLOGY AND MINERAL MAP OF TANZANIA,坦桑尼亚能源矿业部

[3] 《INDUSTRIAL MINERALS IN TANZANIA》—An Investors Guide(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