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中国海疆战略的探索研究述评

2018-07-13陈增礼罗昊

炎黄地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海权海洋战略

陈增礼 罗昊

摘 要:近年来国内学者有关中国海洋边疆战略的研究,普遍认为海洋边疆是构成国家实体边疆和“硬边疆”的重要部分,随着国家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化,从国家海洋国土空间管理的角度构建构架的海洋边疆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值得继续探索的空间:对于海疆困局破解之道,尚未达成共识;海疆战略构建理论尚处于探索阶段,仍需不断完善。

关键词:海疆;地缘政治;主权;战略

1 海疆看成海洋战略边疆的一部分

作为近年来被凸现出来的新形态边疆,战略边疆一般被认为是“一国国力和影响力所能达到的、可控制的地理與空间区域,它是国家实力、战略意志以及国家战略能力的投射范围。”而海洋战略边疆则指“国家管辖的海域与岛屿及对国家疆域范围合法延伸的国家海上利益和力量的筹划、指导和运用。”简言之,海洋战略边疆就是以海洋为介体的一种战略边疆。张瑞《中国海洋战略边疆》是国内第一本研究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理论性专著,作者也较早地从国家战略角度研究“国家管辖的海域与岛屿”的海疆问题。随后,《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论纲》一文进一步指出,300多万的海疆也是中国国土的构成部分,对于主权的维护及海洋资源的开发,是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战略利益构成。我们需以负陆濒海的地缘特征定位包括海疆在内的中国海洋战略边疆,以利益拓展的战略视角经略中国,以不同于西方海权和霸权的现代海权来维护中国的海洋战略边疆。有学者将海疆危机看作是战略边疆危机的主要形式,并从潜在危机、大国介入情况下危机的预防,加强交流接触、保持沟通渠道,抓住主要矛盾、优先解决主要危机等方面寻求解除海疆危机的途径。刘宝银、杨晓梅编著的《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航天遥感 多国岛礁 军事区位》则从海洋防卫观、国家海洋安全战略与空间信息技术的视角,就南海周边、东海东部、黄海东侧等海疆,逐一进行了图文并茂地阐述。

总之,这种将海疆放到战略边疆框架下的研究方式,是运用战略眼光看待海疆的一种探索。但笔者以为,海疆作为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处于主权保护范围之内或与主权密切相关;而战略边疆的提出及应用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超越领土之外的新形态边疆。前者是涉及国家主权的核心利益,而后者则是国家利益的海外拓展,应以不同态度加以治理,而不宜将二者混淆。

2 运用海洋安全战略的视角来看待中国海疆

这种视角的主要特点是将中国海洋空间所处的亚洲太平洋地区(主要为中国海疆领域)看成是中国在海洋安全方面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的主要来源,并将海疆安全的维护看作是整个海洋安全战略的重要目标。单就海疆安全而言,刘中民《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的中国海洋安全战略》认为需要将其纳入国家的大战略之中,并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将中日的领海纠纷看作是维护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当务之急;从战略全局出发,妥善处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洋权益。金永明《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研究》一文将强化对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的管辖、维护包括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内的核心利益、促进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与和平统一大业看作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宗旨之一;将遏制海洋争端问题的升级或爆发,完善海洋领域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为收复岛屿和岩礁创造条件看作是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近期战略目标(2012—2020年);将在分析各个海洋问题的缘由、争议焦点、解决方法后,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看成重要战略任务。在具体措施环节,作者从国际层面、区域层面以及国内层面探讨了维护中国海疆安全的原则和方式。然而,海域安全是整个海疆战略的一个层面,但不足以涵盖其所有内涵。正如金永明所言“海洋安全战略是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两者最终又都指向并隶属于整个国家战略。

3 将中国海疆放到更大的海洋战略背景下进行研究

刘中民《世界海洋政治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一书在中国海洋战略类研究中产生了较大影响,书中涉及中国海疆战略问题的主要包括:在国际制度研究方面,分析了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论述了中国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互动关系;在国际关系方面,认为要着眼于处理好中美、中日,以及中国与南海周边东盟国家关系中的海疆纠纷问题。其他学者较多从综合方面来看待海疆及海疆问题的解决,这些观点概括起来有:树立合乎时宜的海洋意识、海权观念,明确海洋权益和海洋战略;推进中国与海洋大国及周边国家的合作,力争和平解决海疆争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重视海洋经济;强化同主要大国的战略关系,深化战略合作;建立强大的海上力量等等。其实,中国海疆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因而只有以此宏大的国家海洋战略为基础,并落实到建设海洋强国的实践中,才能最终得到有效治理。

作为走向世界大国的起点,海洋边疆对于中国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然而我国在维护海疆权益,进行海洋国土开发利用过程中也面临着既有地缘格局的严峻挑战。从目前来看,既有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别是在有关主权维系的国际法、史地研究等领域已较为成熟,但仍存在着不少值得继续探索的空间:一是超越肇始于马汉的西方海权思想,形成一套适应国情、世情变化的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二是摆脱“和”与“战”的思维桎梏,寻求解决海疆问题的新方式;三是应继续完善现有的海疆及海洋战略研究,从宏观架构的角度谋求中国海疆安全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章士平.中国海权[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316-317.

[2] 张良福.聚焦中国海疆[M].北京:海军出版社,2013:300-301.

[3] 张秀三.南中国海问题的国际因素与我国的对策论析[J].东南亚,2001,(2).

猜你喜欢

海权海洋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马汉海权论在我国百年翻译史初探
中国需要确立自己的海权意识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新海权时代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浅析国际法视角下“一带一路”中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