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教学方法研究
2018-07-13张迎新吴强徐锋刘锡明王维维吴琼
张迎新 吴强 徐锋 刘锡明 王维维 吴琼
摘 要:为适应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分别从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改进、充分发挥高校科研的辅助教学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指出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及需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课程考核方式的改进建议;强调了教研结合的必要性,并给出了科研教学相结合的具体操作方法。对如何高效地培养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及适应能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给出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本科教学;师生互动;考核方式;教研结合;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3-0089-03
Abstract: From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s well as giving full play to auxiliary teaching function in college scientific research,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meet talent demands of enterprises, improv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and rais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t proposes significance and problems in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 Besides, this paper stresses necessities and methods of integrating teaching with research. It also proposes suggestions on how to effectively cultivate undergraduates' practical ability, adaptive capacity,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employability.
Keyword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ssessment methods;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employability
《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中央政府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1]。自2012年起持续至今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本科教学改革的标志性成果[2]。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与目标即是大力开展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相关策略与方法研究,最终目的是提升本科学生培养的质量,为企业输送符合用人标准的合格人才。
目前,企业对本科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日益增高,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及适应性,也就是较强的就业能力。本科生就业能力本质上就是人力资本之父西奥多·W·舒尔茨强调的“应对外部现实变化的适应能力”。它包含特定职业能力(专科教育即能完成)、特定职业关联职业能力和广泛适应能力[3]。因此,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必须针对这一现状,在对本科生进行培养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适应能力的锻炼。
一、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改进
传统的课程教学通常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学生的主动性不强,课程知识的接受程度较差。为使教学内容能够被学生有效地理解、吸收,应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改进,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当然,所谓的互动,并不是指单纯地在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频繁地增加在课堂上提问学生、由学生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次数,或者片面地削减课堂讲授的比例以及尽量提高讨论课在整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而是要试图通过采用丰富多彩的互动形式并且尽可能多地增加互动形式的多样性,采用多种形式,让高深的、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实现可感化,从而可以增加课程教学内容的可视化,做到让互动真正落到实处,目的是最终能够实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密度以及强度两方面实质性的增强。作为人类文化有效传递的一种基本形式,人与人之间知识的传授实际上是知识创造过程中一种高效的模拟性质的再现。对于本科学生而言,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学习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是实现未知的客观知识从物化状态转变成情景性的人类知识再转变成个体化的内在认识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强烈的互动,而且需要深层次的生师之间的有效交流作为过程性背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和学生在互动时,一定要注重适时、适度并且适当的启发这一原则,切记不要出现越俎代庖或着使学生被动地被教师牵着进行的现象。在师生互动时,关键的问题是要尽量帮助学生,使其建立有效的实现自我提升的触发机制。师生互动要避免出现流于形式的提问和浮于表面的讨论,应该大力提倡采取具有对立结构特征的互动形式。这样才能让知识本身所蕴含的深层矛盾经过互动这种有效的形式在学生的心智结构中具体地实现知识接纳的相对化和平衡化。换句话说,师生互动这一形式,其实质是高校教学中所采用的传统的研究生教学模式向本科进行了延伸,其核心是研究生教学研讨班的本科生化[4]。
师生互动中,除了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外,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也很重要。但是,不论是课上的讨论以及课下的作业完成,目前国内的本科生尚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究其本质,除了一贯的培养模式的原因外,考核方式也是导致此种现状的另一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本科生课程考核方式作出一定的调整与改变。可以考虑将课程考核分为几个模块进行,除了传统的试卷考核之外,另增加实践能力考核,要求学生各个方面都要达到要求,适度地施加外在压力,刺激学生内在动力的产生,从而是知识能够被有效地吸收、掌握[5、6]。
二、充分发挥高校科研的辅助教学功能
不可否认的是,高校中的教学是教师和学校对本科学生的知识结构产生综合影响的过程。而教师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执行者,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方方面面都会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对学生科研工作的指导方面。因此,教师一定要摆正科研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保证对科研与本科教学的关系持有正确的认识。大学教师需要保持良好的科研能力,保证持续进行高质量的科研活动,否则,作为教师,会失去在课程教授过程中进行优质教学的潜在能力。科研和教学绝对不能被割裂,二者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高校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教师自身要积极地开展良好的高创造性的科研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自己的科研活动中来,这是高校本科教学中“教科研一体化”这一理念的核心思想[7-9]。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师所具有的科研能力和所开展的科研活动间接地影响着本科教学的质量。第一,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决定了整个高校的学术水平,而不可否认的是高校的学术水平是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第二,整个学校所形成的学习氛围是高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而作为大学生活中组织文化最成熟的体现形式之一,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也离不开高校教师所具备的科研能力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第三,大学中普遍存在的社团活动也是能够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高水平大学的校园中,各个学生社团所开展的活动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较强的学术色彩,纵观其活动,多数是由一些科研能力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师来担任各个社团活动的学术指导。由此可以看出,应该将教学与科研实现有机的结合,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本科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完成课题中的一部分内容,使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得到锻炼。在实施科研促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全程参与、闭环管理”的原则。其中“全程参与”指的是学生在参与科研时,要完成从项目选定、计划安排、项目完成、展示分享到评价总结等所有环节,而不是由教师指定项目、制定计划,学生只是被动完成任务。“闭环管理”指的是在项目完成后,学生要对所做项目及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对自己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做出的工作进行总结。
项目选定这一环节,将会在整个本科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起到其关键性的作用。这一环节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所选择的科研项目必须保证不超出学生熟悉的学习内容,这样规定是为了保证学生在选择题目时能够对项目大致有所了解,不会出现茫然不知所措的现象,避免学生盲目选取项目,从而确保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做到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另外,在項目选定时还应该注意到,所选定的项目应该有利于学生在后面要进行的“展示分享”阶段能够反映出自身对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否则,项目选定就是不成功的。因此,教师要在这一环节中对学生提供指导,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应该逐步地突出学生所起到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必须保证项目的选择是由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亦即学生是项目选定这一行为的执行主体,教师只是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切忌强行给学生安排项目。在学生选定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只能对学生所选定项目的价值进行评价,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完成所选定项目的能力。如果教师认为学生自主选定的科研项目并不是很合适,可以采用与学生单独进行沟通,采用引导的方式给出合理的建议,并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适当地调整之前所选定的项目的范围或方向,亦或放弃原来选定的项目而重新作出选择,以使项目的选定环节成功完成。
在顺利地完成项目选定环节后,接下来要进行的工作是要求学生必须要自立自主的制订出保证项目完成的合理的计划安排,并按照计划对完成项目进行具体细节的设计。如果学生在这一环节中遇到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寻求帮助,而不是一味为学生提供指导。并且告诉学生,在解决发现的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与同学之间需要进行良好的、广泛的讨论,利用集体的力量去解决出现的问题。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完成这一环节的工作,能够充分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通过这一阶段的锻炼,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学习中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这一环节中,指导教师的任务是注意对学生自立自主制定出来的项目完成计划进行合理的指导,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经验,对学生的计划中不合理的地方给出意见或者建议,从而能够保证学生所制定的计划与安排更合理、更有效。
项目完成阶段可以说是学生参与科研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将要完成所负责项目的全部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仍然是此部分工作要完全由学生自主来完成,指导教师在此阶段的作用仍然是监督和指导。为了保证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此阶段,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对上一阶段所制订出的计划作出进一步的分析,这样可以避免在上一阶段学生所制订的计划以及安排出现缺陷。学生在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执行计划出现困难,计划中断的情况。当出现此种情况是,教师应指导学生采用集体研究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针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有计划地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并且指导学生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变化及时地对计划进行修改。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在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需要做到任务目标明确、分工协作合理、个人服从整体。在不同的任务行进阶段,科研项目执行小组的负责人可以针对所有组员的特点,并且根据不同任务的要求,合理地安排任务分工,所秉持的原则是一定要让项目组内所有的成员都能够参与到项目完成的工作中来,以促进项目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整体配合,最终完成项目的全部工作,实现实践锻炼的最初目的。在这样的锻炼过程中,学生将不再只是被动枯燥地在课堂上接受教师教授课程的内容,而是在完成项目的工作中主动探索未知,从而有目的地学习一切有助于项目任务完成的知识。
执行完以上的所有环节后,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在科研项目任务完成后,参与项目的学生还需对所完成项目的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不仅要在班级范围内进行项目成果的汇报,也要在院系组织的公开的成果汇报会上作项目的汇报,接受全体教师和学生的检查与指导。并且要做到将汇报过程、提问问题以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做出详细的记录,并将所有记录资料整理归档保存,以做为后续学生完成科研项目的参考材料,实现科研促进教学的持续开展。
教师在学生完成整个项目任务后,还需要对学生在此次科研项目任务完成的学习效果作出客观的评价,其内容包括:科研项目选择的合理性、项目完成计划的合理性、项目完成程度判定、項目小组成员的表现、项目最终成果等级、项目成果展示的影响范围以及所有资料整理的完整性。教师对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任务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上,主要看在实践中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于成绩的评定则应参考项目完成过程中形成的各项数据记录,综合考虑。除教师对学生给出的评定成绩外,项目组成员及其他小组成员均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最终的学习效果由以上综合形成。
三、结束语
除以上提出的两个方面之外,从人才培养创新的实践教学层面出发,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应该大力倡导实施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性实验计划,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的参与创新性实验和实践锻炼,达到提升本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作为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主要力量,高校教师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高等学校有必要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建设数量充足的、结构合理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从而可以有力地促进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顺利发展。[9]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
e_838/201008/93704.html,2017-04-03.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2015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43/201405/169464.html,2017-01-10.
[3]徐国兴.我国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7(5):10-17.
[4]张莹.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14.
[5]王芳.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教育实习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6]杨龙琦.基于设计的项目学习模式构建与应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3.
[7]张西宁.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的思考与对策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
[8]张育桂.《教学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7):24-26.
[9]梁华,于福君.管理创新视角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提升的策略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14(5):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