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河道水生态治理,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2018-07-13杨兴奋
杨兴奋
摘 要:河道水生态恶化有降雨量不足、水系不通、河道自身生态缺陷等自然因素原因,但更为主要的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成因概括起来可总结为“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关键在排口”,在河道水生态治理策略上,应遵循“控源—截污—治水—生态恢复”的总体思路,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去进行生态治理。
关键词:河道治理;控源截污;水生态文明
1 引言
当前滕州市正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现代产业强市、生态文化名城”的发展定位,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富裕美丽文明新滕州”而不懈努力,其中水生态文明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关键任务。文章结合滕州市水生态现状,从加强河道水生态治理,进而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行了探讨。
2 基本情况
滕州市水资源丰富,总储量6.5亿立方米,是我国北方的富水区,具有良好的水生态基础。境内拥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其中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的有22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6条,主要河道有城河、郭河、界河、北沙河、薛河、小苏河、小魏河、小龙河等。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京杭大运河水系,大都发源于市东、北部的山丘地带,由东北流向西南,注入微山湖。当前,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持续增长,各水源已基本取用饱和,同时由于部分河道污染严重,现有水资源已无法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用水需求,水生态环境脆弱已然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3 河道水生态恶化原因分析
河道水生态恶化有降雨量不足、水系不通、河道自身的生态缺陷等自然因素影响,但更为严重的是人为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企业污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及群众环境意识淡薄等,都加剧了河道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概括起来可总结为“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关键在排口”。
3.1污染的根源在岸上
河道中的污染不会凭空而来,其根源是来自岸上的污染点源,主要是河流沿岸的企业、村居向河内直排污水。近期在我市开展的水污染调查防治工作中发现:部分河道污染严重,垃圾遍布;有些河段有企业私设暗管向河内直排污水、有的企业水处理技术不成熟,工业废水治理不达标;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擅自停止治理设备的运转、部分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后,原来的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未能及时配套建设;更有部分企业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违法排放,造成水体严重污染。
3.2污水管网配套不完善
由于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规划建设管理相对滞后,导致城市污水管网历史欠账较多,城区很多地方管网缺失、破损,导致污水进入河道,致使河水氮磷超标。这些现象表明我市市区还缺乏完善的配套污水管网,在乡镇、村居污水管网配套不完善的现象更加突出。管网不完善也是我市河流断面水质超标的另一主要原因。
3.3河道自净能力不足
河道内的水量决定水体的自净能力,足够的水面率与水体容量既是排涝行洪、通航供水的需求,同时又是水分、空气、能量交换流通的必要条件。但由于我市境内河流均为山洪季节性河流,河道比降较陡,洪水来势猛、流速快、冲刷力强,但洪水历时短,汛期大量河水被白白流掉,汛后枯水期缺少客水补充,绝大多数河道都处于断流状态,河道的自净能力严重不足,从而也导致了河流断面水质超标。
4 河道水生态治理的建议
河道生态治理坚持从源头治理才是根本,源头不治污,河道水体净化改善将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在治理策略上,应遵循“控源—截污—治水—生态恢复”的总体思路,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去进行。
4.1控源截污是水污染治理最有效的工程措施
污染物不会凭空产生,河道水污染防治根本的是要控制源头排污。我市现实中很多小散乱企业偷排偷倒,河道沿线村居向河内乱倒乱排,导致了河水受到污染。加之截污纳管设施的设置不合理、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标准不一、管网错接或混接、运行维护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都使得“控源截污”这一核心措施不能发挥其高效作用。当务之急必须先解决控源截污的问题,阻止超标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道或市政管网,减缓治污压力。
4.2建设配套完善的污水管网体系
要多元化筹措资金,通过积极对上争取,在完成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后,继续加大乡镇、村居的资金投入,力争早日规划建设完善流经工业园区的郭河南、北支沿河两岸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将沿河两岸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解决污水直排入河问题。
4.3实施河库湖水系连网工程,恢复河道径流和水体自净能力
综合实施“五河(库)一湖”六大流域综合整治和水系生态建设,实施河库湖水系连网工程,形成河河相连、河库相连、河湖相连、联合调度的现代水网体系。制定生态补水配置方案,适时对河道实施生态补水,通过增大河道流量流速来稀释河流水体污染物,实现水体有序流动,活水循环,恢复河道径流提升水体自净功能。
4.4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积极构建长效的管理机制
水生态治理并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事情,既要开展控源、截污、减排和生态修复的工程,又要坚持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相结合,建立长效经营管理机制。要坚持推行行政首长負责的“河长制”,形成市级包河道,乡镇包河段、村级包涵闸、路口的三级包保责任制,对河道的生命健康负总责。要通过宣传有关河道法律法规和管护常识,增强群众管河护河意识,使广大群众更加自觉地珍爱河道,保护河道生态,形成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5 结语
河道水生态治理及修复工作应以控源截污、改善水体环境、恢复河道生态、创造人水和谐的滨河景观为目标,以提升河道水生态环境的修复功能为原则,通过加快实施“一河碧水、两岸景色”生态河道建设,推进科学治理、综合治理,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建设“宜居宜业富裕美丽文明新滕州”提供强大的水利支撑和水生态保障。
参考文献
[1] 董哲仁等.河流生态修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11
[2] 季树勋.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污染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2)
[3] 汪松年.上海水生态修复实例调查[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