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策略

2018-07-13陈丽丽

炎黄地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案例对策

陈丽丽

摘 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进程导致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她们在生存、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暴露出的问题越发突出。当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心理现状、教育现状等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留守儿童;案例;对策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教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命题,现就一则发生在我班的真实案例进行剖析,以供广大教师和家长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作参考。

1 案例描述

陈同学,男,15 岁。由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父亲常年在上海经商,平时无暇顾及儿子的学习与生活,自小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下长大。几年前父母由于感情问题离异,孩子被判归父亲抚养。最近,我通过观察交谈发现该同学突出表现为在课堂上和各种活动中,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合群困难,平时沉默寡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不自觉地流露出自卑,不喜欢读书,不想上课,逃课、旷课时有发生,在上课的时候经常趴在桌子上睡觉。

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2.1人际交往障碍

敏感多疑,缺少朋友。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外出,家里经济条件较差,一般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隔代抚养的劣势是祖辈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接触的生活面与儿童的有很大不同,不利于儿童模仿学习人际交往方式,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劣势,并且表现为过度敏感、疑心较重,总是感觉被别人轻视和欺负,在与人交流之时常常充满警惕和敌意,久而久之,导致朋友越来越少。

2.2怨恨不满情绪

怨恨父母,不满社会。许多留守儿童认为父母没有能力,只能出去打工,对父母打工并不理解,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因此而产生了对于父母的怨恨之情,并且刻意与之疏远,甚至在心底埋怨父母的无情。有些孩子在看到正常家庭的儿童生活较为富裕幸福之后,还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社会不满。

2.3行为反常

恐惧焦虑,行为叛逆。留守儿童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缺乏必要监护与教育,他们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导致他们道德品质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现象,并且叛逆行为时有发生;由于这些叛逆行为的发生而不被其他老师、同学所接纳,甚至受到排斥和歧视,这更加深了他们的焦虑和不满。

2.4价值观的偏移

生计所迫,顾此失彼。家长外出打工,平时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并不关心,由于长时间见不到孩子,家长更多的是给予孩子金钱方面的弥补,使得留守儿童的道德水平呈下降趋势;并且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赚钱的不良影响,导致儿童对个人价值,人生理想狭隘化,固化,难以树立高远的理想,宏大的抱负。

3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3.1社会因素

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留守儿童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3.2学校因素

学校应全面承担起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责任。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生终身发展,改革教育评价制度,不留“差生被边缘化”空档。一方面,既要关注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又要防止留守儿童性格产生孤僻、沉默、敏感等心理问题产生;另一方面,具有寄宿条件的学校,学校不但要建设寄宿的硬件条件,而且要完善适合留守儿童管理的机制。

3.3家庭因素

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与父母互动,留守儿童常表现为情绪上的紧张,缺乏安全感,情感相对冷漠;性格上较为内向、孤僻;行为上表现为独来独往,人际交往能力差,合作意识不强,常有撒谎、怨恨父母等行为发生。家庭监管不到位是另一个相对重要的原因。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系统很多是由隔代监护者构成的,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存在着种种误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监管极不到位。

3.4个人因素

在生活中,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自认为和其他儿童相比是特殊的,致使他们的自卑心理愈加严重,开始自暴自弃。许多留守儿童的消极行为是源于他们对自身的错误认识,从而导致了许多消极心理的出现。

4 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教育对策

4.1父母要积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父母虽然与孩子相隔两地,但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家长在与子女联系的过程中不要只谈生活,而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身体和学习等情况,并时时关注孩子的情感动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疏导,让孩子确实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离开父母时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此外,父母应当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4.2学校要努力做好德育工作

(1)树立智育与德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学校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树立智育与德育并重的教育理念,摒弃应试教育重成绩而轻德育的传统观念,将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道德标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教育状态,以此弥补家庭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不足。

(2)重视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离开父母的孩子需要亲情的补偿,学校需要通过心理教育手段来弥补留守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和留守儿童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时刻把握留守儿童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动态,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情感疏导,帮助他们排解情感上的困难和疑惑,保证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3)開设心理咨询平台,组织各种校内外活动。学校可以开通亲情热线,组建心理咨询室。老师可以经常家访,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和沟通。此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微机室、活动室等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校园成为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的乐园。

4.3 地方政府要营造健康的育人环境

政府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工作,改善农村学校周边环境,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安全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在现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发展的前提下,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更应当关注他们的内心,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案例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