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羌族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

2018-07-13王玉霞

体育风尚 2018年7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羌族传承

王玉霞

摘要:羌族历史悠久至今都保留着传统的武术元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日益繁荣,羌族人民开始适应、创造和改进属于自己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武术文化。羌族武术文化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如何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得以传承与发扬,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提出羌族武术文化传承的相关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羌族;武术文化;传承;发展

羌族是我国一个古老而历史悠久的民族,羌族支系繁多,本文所研究的羌族主要生活在川西北岷江中上游的劳动人民。羌族武术文化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多种武术文化浪潮无孔不入的外部融合环境下,其裹挟而来的现代武术文化的传播与自我特色的传统武术文化体系的碰撞不可避免,羌族武术文化也失去了原汁原味,因此,必须加强对羌族武术文化的传承,保留并开发羌族独特的武术文化。

一、羌族武术文化起源的初探

羌族武术文化主要来源于当时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由于需要汲取食物和水源,就不得不使用木棒、石头等工具与野兽等进行激烈搏斗,在搏斗过程中逐渐形成规律性,经过专门性的练习之后,就形成了最初期的武术文化。后来,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和显现,个体或群体间的肢体较量就非常常见,武术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另外,羌族劳动人民聚集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常年受到恶劣生存环境的影响,武术也使得他们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后来,羌族武术文化受到道教武术的影响,也具备了养生保健、功法修炼等作用,气功之术也随之形成,服饰法器、跳神舞步和经文咒语也得到传承、发扬。

二、羌族武术文化的传承路径

(一)传统传承形式

文本传承。文本传承比口耳相传更加能够永久地保存羌族武术文化内容,能够将武术文化的发展以浓厚的文字进行描绘,武术要使用到肢体语言、器械套路及格斗运动等,若能够以文字形式来保存羌族武术文化,将羌族武术文化存于档案库中,更有利于武术文化传播。

师徒习武传承,这种传承通常要采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受到言传身教的影响,同时也要求学徒具备较高的武术动作记忆能力,学徒能够将羌族武术动作完整的继承。但是,这种传承也使得羌族武术文化广泛传播受到限制,传承速度非常缓慢。

(二)现代传承形式

武术培训传承:培训班的兴起能够使得羌族武术文化找到更多的接班人和继承人,我国倡导促进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羌族武术文化通过武术培训更加系统化,同时,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对羌族武术文化的学习更增进了友谊,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武术赛事传承: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4年举行一届,目的是为了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性与智慧性,羌族武术文化的参与会寄托着整个民族的自豪与骄傲,不仅为羌族武术文化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也符合民族文化的发展延续,是传承和发扬羌族武术文化的绝佳机会。

三、羌族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羌族武术文化正面临着濒危和消亡

随着现代武术文化的传播,羌族武术文化在先进生产技术、市场经济和强势主流文化面前逐渐被人们冷落和遗弃,以及原有生产土壤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羌族武术文化慢慢走向消亡。在汶川5.12特大地震中,许多羌族武术文化传承人遇难,使得本已陷入困境的羌族武术文化雪上加霜。羌族青年男女受过系统化教育的相对较少,对价值观、世界观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在现代社会多种文化相融合的情况下,不愿再去碰触祖先留下的羌族武术文化。

(二)羌族武术文化在商业传播中出现异化

目前,羌族武术文化为了获得生存,一些从业者开始通过商业性旅游开发,其资源价值凸显,带来的经济利益,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方面,旅游业带来的收入也给捉襟见肘的羌族武术文化保护部门提够了资金支持。但凡事物极必反,文化资源商业性开发过度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十分突出。羌族武术文化为了迎合外来旅游者的口味,人为任意改变羌族武术文化的原始形态,对其进行商业性包装,于是出现了变味的“伪民俗”。

(三)羌族武术文化传承支持部门较少

羌族武术文化属于多头管理,管理部门涉及到文化部门、财政部门、旅游部门、建设部门、宗教部门、民族事务部门、工商部门、公安部门等等。根据四川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强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规定,“由文化部牵头,建立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行政部门与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可见,在羌族武术文化的管理中,文化部并不是主管部门,其职能只是牵头、协调、配合。在众多的羌族武术文化管理部门中,没有一个真正的主管部门。

四、羌族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一)建立新型媒介管理体制和现代传播体系

随着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传媒的不断出现,对政府和大众传播媒体的管理者提出了尽快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羌族武术文化在传承过程中,要尽快加强资源整合,构筑传统媒体、现代媒体等的科学、合理、完善的现代传播体系,使其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共同促进民族文化进步。其中传统主流媒体应起到主导和引领的作用,掌控羌族武术文化传播主动权和媒介话语主导权,提高羌族武术文化市场开发能力,激发媒体自身的造血功能,早日适应全方位、多层次媒介传播的新阶段。

(二)加强对羌族武术文化传承的宣传和教育

在现代化和主流文化的冲击下,一方面,人们发现外来文化具有先进的一面,这使他们觉得羌族武术文化的落后,从而摒弃羌族武术文化;另一方面,通过与外部族群、外来武术文化交流与认识,羌族人们会逐渐认识到他们和外族不一样,进而加深本民族认同。在商业传播中,人们也会加深对羌族武术文化的重视,会逐渐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是价值来源之一。当人们认识到羌族武术文化的独特价值,并发现正因为羌族武术文化的独特性而吸引外族欣赏时,人们便会自觉地尊重,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武术文化。

(三)建立专门的羌族武术文化保护机构

在地方层面,依照相关地方条例的规定,羌族武术文化的主管部门主要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但是在实践中,在地方层面,对于羌族武术文化的传承,往往牵涉到更多的领域与部门,工作内容也更加具体。羌族武术文化在保护、商品化开发等诸多领域所遇到的问题更为复杂。一方面能够更加有效的执行上级所指定的相关政策与计划,保障羌族武术文化的资金投入与保护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对羌族武术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化研究,从而有效推进地方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从而使羌族武术文化的开发更能符合社会公益,进而有利于羌族武术文化本身的可持续续发展。

五、结语

羌族武术文化具有自身的原真性和独特性,在保持原真性特质的情况下,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羌族武术文化,尤其政府要扮演教育启蒙人的角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尽快引进羌族武术文化的传播模式,构建传统媒体、现代媒体等相结合的现代传播体系,在羌族武术文化历史传播的互动过程中,羌族武术文化要被不断地在原真性基础上加以创新,提高对于羌族武术文化保护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卢永雪.从《羌族释比图经》透析羌族武术文化特征[J].芒种,2017(2):126-128.

[2]覃荣周.羌族武术探微[J].体育科技文献通報,2014(11):3-4.

[3]卢永雪.《羌族释比图经》中武术文化特征解读[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7,34(3):5-9.

[4]谢成超,杨成,李秀林等.非遗物质文化视域下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中国商论,2016(33):131-133.

[5]陶长江,鲁敏,王颖梅等.基于电视传媒视角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76.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羌族传承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西方骑士精神比较研究
影视传媒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敦煌古代武术研究综述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