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舒适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2018-07-13徐梅
徐梅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来我院治疗的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舒适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死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能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舒适护理;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患者冠状动脉供血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5.24%、76.1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足,导致某些部位心肌发生严重缺血或缺氧情况,引发局部心肌组织坏死[1]。TMI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提升患者满意度,本文以42例患者展开研究,探讨舒适护理对AMI患者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4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患者的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63.2岁。采用随机分配法把4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比较可知,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比较急,并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加之患者处在陌生的就医环境中,恐容易出现焦虑、不安、急躁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要热情主动的与患者交流共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升患者就医的依从性。医护人员耐心向患者讲述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为患者讲述医院治疗成功的案例,有助于消除患者存在的疑惑、不安等情绪,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2.2饮食护理
因AMI患者出现心肌供血不足、心功能降低的状况,一般一直卧床休息,胃肠蠕动情况减慢,消化功能明显减弱。因此,必须合理调节患者饮食,食用清淡、低脂肪、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防止暴饮暴食的情况,切忌食用辛辣刺激食物。
1.2.3药物护理
尿激酶是治疗溶栓病症的常用药物,通常采用150万U的尿激酶添加150ml的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密切观察患者药物治疗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出现[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佳给药时间为发病6~12h,及早给药预后效果更好。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药物性质选择合理的药物,合理控制静脉液体进行滴注的速度,速度过快或太慢均无法取得最佳的效果,严重者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实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时刻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借助SPSS20.0软件对两组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使用百分比代表计数资料,用x2检验。若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97,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
觀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多发的血管疾病,该病的病理为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肌缺氧缺血,致使出现心肌缺血性坏死的情况,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3]。舒适护理时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身心舒适的条件,并借助各项护理活动达到患者对舒适度的要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促使患者从生理、心理等方面达到舒适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体位改变引发生命体征变化或死亡,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本次研究可知,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后,观察组(95.24%)对护理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且观察组(14.29%)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61.9%)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并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束语: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舒适护理措施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的舒适感。
参考文献:
[1]刘亚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15例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25-26.
[2]冉成华,梁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8):899-900.
[3]李维群,冯丽华.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19):2305-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