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互联网+粮食”智能平台

2018-07-13崔鹏飞

农经 2018年3期
关键词:储备粮粮库粮食

崔鹏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互聯网带来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并融入各行各业,为粮食行业实现信息快速互通和传递、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有效途径,已经并将继续对粮食行业发展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因此,粮食行业要在创新上下功夫,用好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重大机遇,不失时机地推动“互联网+粮食”时代的变革。

以“互联网+粮食”创新“智能粮库”建设

在大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打造“智能粮库”历程中,粮库要充分运用好“互联网+粮食”智能化平台,并紧密结合实际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以“互联网+粮食”推进购销业务信息化。通过“互联网+粮食”智能平台,建立客户信息库和粮农客户QQ群等信息群,及时宣传粮食收购政策,发布粮食收购信息,听取粮农对粮食收购的意见和建议,对售粮信息归集与收购流程管理实现全程数据传输流转,节省农民卖粮时间;推行收购资金网上银行支付系统,实现粮款非现金结算,有效降低农民卖粮资金收付风险;利用“互联网+粮食”技术,实现粮情检测系统远程监测,使粮权方能够随时了解代储粮食粮情,做到粮权方与代储企业无缝对接。将粮库粮食出入库作业、仓储保管作业的相关流程要求在系统中通过工作流的方式实现,并运用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传感器及自动化控制等技术,自动识别粮库作业过程中车辆及设备,自动采集作业过程中各环节的数据,将粮库业务管理系统与多功能粮情检测系统、平房仓智能控制系统无缝集成,将粮库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粮情监测、机械通风、电动仓窗、视频监控等系统在智能粮库平台中有效集成,实现粮库不同业务间的协同、支持,全方位提高粮库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促进粮库业务管理信息化。

二是以“互联网+粮食”推进仓储管理信息化。通过“互联网+粮食”使智能粮库管理平台与智能粮库系统无缝连接,进而实现对粮库储备粮及相关业务的实时、远程监管,促使监管系统能够集中监管储备粮计划执行情况,覆盖计划进度汇总、每一笔业务出入库各个环节的详细记录、视频信息,实现粮食主管部门对粮库储备粮的实时、远程监管;集中监管好储备粮的日常保管,范围涵盖存放储备粮每个仓房的粮情信息、通风信息、熏蒸信息,集中监管储备粮的财务情况,包含收购贷款使用情况、保管费用使用情况和粮库安全生产情况,以及粮库重要作业环节的视频信息等;应用环流熏蒸系统和粮情电子监测系统,提高粮食收储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促进粮食收储现代化。

三是以“互联网+粮食”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以“互联网+粮食”加强粮食仓储信息管理,是粮食质量安全追溯的基础。针对粮库库区大、管理难的问题,安装移动式电子监控系统,借助于“互联网+”联通平台,24小时手机或电脑监控确保库区安全,实现库区监控全覆盖;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在详细记录粮库作业日常管理数据的基础上,加强库内粮食档案管理和关键危害控制点的监管,使各类粮食经过多次整晒、倒仓、烘干等复杂业务以后,系统仍然能够清晰区分各类各批次粮食的来源,为粮食质量安全追溯提供依据;全面加强信息化与发展的深度融合,把数据和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把信息化作为牵引粮食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以“互联网+粮食”创新协同发展商业模式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代表,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新引擎,且在这个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已经或即将产生许多新的商业模式。作为关系国计民生行业的我国粮食企业也理应在创新发展商业模式上,重视从两个层面推动“互联网+粮食”行动计划:

一方面,以“互联网+粮食”更新营销理念。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子商务呈现井喷式的发展。而我国粮食企业面临消费市场日渐变窄、拓展渠道越发困难等严峻挑战,尤其是在“稻强米弱”的持续发酵下,企业线下发展逐渐趋于饱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拓展线上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而且如果再不触及电子商务,粮食企业很可能因为互联网颠覆性改变的到来而落伍。当下,粮食行业应该积极与“互联网+”接轨,将“互联网+粮食”的思维融入到企业整体规划之中并提到战略高度,把其作为促进自身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之一,并以“互联网+粮食”模式创新为建设的着眼点和驱动力,充分发挥信息化的重要引领作用,促进生产经营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

另一方面,以“互联网+粮食”优化营销模式。随着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来临,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因此,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特别是通过运用“互联网+粮食”商业运作模式,既可弱化地区之间的时空制约,减小区位条件对发展的影响,又能通过与粮食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重构出无缝隙的未来融合发展粮食市场。粮食企业要深刻把握“互联网+粮食”这些新趋势与新变化,不断深化认识,善于捕捉机遇,及时调整思路,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积极作为,以集聚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为导向,突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企业融合发展中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的重要作用,推动结构优化升级,为发展增添新动力,进而实现经济新常态、发展新状态、企业新作为。

粮食云设计思路

近年来粮食部门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是促进粮食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开展了国家粮食平台建设、省级粮食管理平台建设和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等信息化项目,以提高粮食宏观调控精准性、粮食行政管理效率、服务粮食行业和社会大众,掀起了“互联网+粮食”的时代变革。

在“互联网+粮食”时代,如何贴合粮食行业实际需求、建设一套“实用、管用、好用”的应用系统是各级粮食行政管理单位、粮库企业和信息化厂商们目前正在积极探索、相互论证的首要问题。目前粮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有“发展不平衡,建设不规范,标准不统一”“可复制性不强,与业务结合不紧密”。另外,各省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僵化的IT架构与业务灵活性需求之间的矛盾、单体式孤立系统与业务协同性需求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些问题和矛盾,怡和祥云集合青海粮食信息化建设经验,提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即“自上而下”,以国家标准规范为指引;“自下而上”,紧密贴合用户实际业务需求;以“云计算+微服务”为支撑,实现“软件定义粮食”。

业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粮食业务活动是一切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信息化建设最基础的作用就是将原来由人来实现的业务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因此,粮食信息系统的设计必须从业务出发,梳理信息化所覆盖的每一项业务活动,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化与业务的紧密结合,避免信息化与业务两张皮的现象。在梳理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从大到小、从宏观业务领域到具体业务活动”的梳理方式将整个粮食业务划分成四大业务领域:战略决策类业务域、粮食管理类业务域、储备作业类业务域及政务支持类业务域;再进一步将每个大的业务域进行细分,划分业务子域,如粮食管理类业务域可细分成调控管理业务子域、储备管理业务子域、监督管理业务子域、财务管理业务子域、行业管理业务子域、质量管理业务子域;业务子域仍然可以进一步细分成具体的业务活动,如储备管理业务子域包含了储备政策制度下发、仓储管理职能、地方储备粮安全、仓储设施的新建、地方储备粮规模计划、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仓储设施的维修、仓储安全、中央储备粮资质初审九项业务活动。

服务:完成每项业务的信息化并建立标准

怡和祥云梳理出来的每一项业务活动都可以在云平台上固化成服务,服务定义了一段业务逻辑完整、业务边界清晰、具备一定通用性、可以在一定业务场景下进行共享使用的最小业务单元。服务在云平台上实现全生命周期标准化管理:设计→开发→发布→部署→管理→分析。

1.在服务的设计、开发阶段,紧密贴合业务需求,并且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和地方特色定义业务逻辑、数据标准和接口标准,从粮食云的最底层实现了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且具备可复制、推广的能力。

2.在发布、部署阶段,能够快速释放服务能力,支持各应用系统和外部第三方系统(例如国家平台、各地农发行信息系统等)灵活调用,实现了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实时共享。

3.在管理和分析阶段,可以准确地统计每个服务被调用情况,并且一旦服务对应的业务单元发生变化,此服务可以重新设计、开发,在实现循环优化的同时不影响其他应用系统的正常使用。

应用:通过服务拼装快速定制并紧密贴合业务

应用系统中,完整的业务流程可以通过一系列“服务”灵活拼装实现,并保持业务流程的柔性,能够快速响应业务流程变更。例如地方储备粮油轮换监管过程中,粮库提交申请,由儲备处核实粮情后下达轮换计划;粮库按轮换计划签订粮食采销合同完成粮食出入库;接下来,检防所或质检站对轮入的粮食进行取样、化验,若质量合格则轮换任务完成,若质量不合格则由监督检查处展开行政执法监督。此流程中的每一个业务活动都通过相对应的服务灵活编排、快速实现,并且密切贴合实际业务需求,实现跨单位、跨部门的业务协同。

在粮食云的设计过程中,应从“业务、服务、应用”三个层面展开,结合云计算技术建设贴合业务、标准统一、互联互通、柔性架构的系统应用。

猜你喜欢

储备粮粮库粮食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多思才会有多解
辽宁省地方储备粮存储模式及优化对策
关于地方储备粮轮换业务会计核算处理办法的探讨
财经微天下
官仓老鼠大如斗
衡阳三塘粮库储粮质量管理初探
盗亦有道,非常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