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烤变黄关键温度不同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2018-07-13石雨晨田育天李湘伟艾复清
石雨晨 田育天 李湘伟 艾复清
摘 要:为探究烤烟烘烤变黄阶段关键温度点不同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在变黄阶段干球温度达到38℃和42℃时设置4个不同稳温时间处理,研究变黄阶段不同稳温时间与烤后烟叶等级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下部叶T1(38℃稳温24 h、42℃稳温12 h),中、上部叶T2(38℃稳温24 h、42℃稳温16 h)烤后烟叶质量表现最好。从上等烟率和均价来看,下部叶T1均价为17.75元/kg,较其他处理高0.43元/kg~0.77 元/kg;中部叶T2分别为59.26%、21.26 元/kg,分别较其他处理高1.34%~4.61%、0.25 元/kg~0.84 元/kg;上部叶T2分别为41.96%、19.21元/kg,分别较其他处理高1.85%~3.15%、0.26元/kg~0.78元/kg。同时,下部叶T1、中部叶T2、上部葉T2也表现出化学成分较为协调,评吸得分最高。
关键词:烤烟;变黄阶段;稳温时间;烟叶质量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57(2018)03-00 -0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sdnyswxb.2018.03.001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Stable Time at Key Temperature in Yellowing Stage on Quality of Tobacco Leaves after Curing
SHI Yu-chen1,TIAN Yu-tian2,LI Xiang-wei2,AI Fu-qing3,4*
(1.Agricultural College,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2.Yuxi,Yunnan 653100;3.Tobacco College,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4.Guizhou Key Laboratory for Tobacco Quality ,Guiyang,Guizhou 550025,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eek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able time at key temperature in yellowing stage on quality of tobacco leaves after curing, set four treatments of stable time when temperature reached 38 degrees or 42 degrees,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with different stable time and grade quality,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smoking quality in yellowing stage after cur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1(38℃ was stabilized 24h and 42℃ was stabilized 12h) of the quality of lower leaves and T2(38℃ was stabilized 24h and 42℃ was stabilized 16h) of the quality of middle and upper leaves after curing is the best.From the rate of first class tobacco leaves and average price, lower leaves of T1 were 0%, 17.75 yuan/kg, the average price is higher than other treatments in 0.43 yuan/kg~0.77 yuan/kg; middle leaves of T2 were 59.26%, 21.26 yuan/kg,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to other treatments high 1.34%~4.61%, 0.25 yuan/kg~0.84 yuan/kg; upper leaves of T2 were 41.96%, 19.21 yuan /kg compared with other treatments high 1.85%~3.15%, 0.26 yuan/kg~0.78 yuan/kg; at the same time, the lower leaves of T1, middle leaves of T2 and upper leaves of T3 also show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is more coordinated and the smoking score is the highest.
Key words:flue-cured tobacco; yellowing stage; stable time; grade quality
在烟叶烘烤过程中,变黄阶段是烟叶内部大分子物质降解转换的重要阶段[1]。相关研究表明,在烟叶烘烤变黄阶段干球温度达到38℃、42℃时适当延长该阶段稳温时间有利于蛋白质、淀粉等物质的降解,改善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烟叶评吸质量[2-5]。本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烟叶为材料,研究烘烤变黄阶段关键温度点不同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旨在寻求不同部位烟叶烘烤变黄阶段关键温度点适宜的稳温时间,为该地区烟叶烘烤工艺的优化及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试验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凯本乡进行,试验点海拔700 m,土质黄壤,肥力中等;供试品种为云烟87,试验烤房为大型密集烤房(装烟室:长×宽×高=8 m×2.7 m×4 m),装烟三层。
1.2 主要栽培措施
供试烟苗于4月25日移栽,种植密度为16500 株/hm2,大田施肥为纯氮112 kg/hm2,N∶P2O5∶K2O为1∶1∶2.3,留叶数为18片/株,其他措施按照优质烟栽培技术要求进行。
1.3 试验设计
在各部位烟叶采收成熟度一致的基础上,于烘烤变黄阶段干球温度达到38℃、42℃时设置4个不同稳温时间处理,每个处理60竿鲜烟叶,分别于烤房上、中、下层挂牌标记20竿,重复3次。
1.4 试验要求
1.4.1 试验要求各处理田间栽培措施(移栽期、种植密度、施肥量、留叶数等)一致。
1.4.2 试验要求各处理采收烟叶为成熟且成熟度一致的烟叶,即下部叶综合变黄程度30%~40%,主脉1/3~1/2变白,支脉1/3~1/2变白;中部叶综合变黄程度50%~60%,主脉1/2~3/4变白,支脉1/2~3/4变白;上部叶综合变黄程度80%~90%,主脉3/4变白至基本变白,支脉3/4至基本变白。
1.4.3 烘烤结束后,各部位烟叶分别选取X2F、C3F、B2F等级样品1 kg用于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及感官评吸鉴定。
1.5 分析测定项目
1.5.1 烟叶等级质量 参照GB2635-1992[6]进行分级,计算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杂色烟率及均价(按当地收购价格计)。
1.5.2 化学成分 总氮的测定采用H202-H2SO4消化法—靛酚蓝分光光度法;烟碱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总糖、还原糖、淀粉的测定采用砷钼酸比色法;石油醚提取物的测定采用石油醚浸提法[7]。
1.5.3 评吸质量 送往贵州中烟技术中心进行感官评吸。吃味分值为12分,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和刺激性分值为10分,劲头分值为8分,燃烧性分值为9分,灰分分值为6分,评吸总分为75分。
1.6 数据处理
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化学成分、评吸质量数据采用Excel 2007、SPSS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稳温时间处理烤后烟叶等级质量比较
由表2可知,下部叶各处理烤后烟叶上中等烟率及均价均表现为T1>T2>T3>T4,杂色烟率表现为T2 中部叶各处理烤后烟叶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及均价均表现为T2>T3>T1>T4,杂色烟率表现为T2 上部叶各处理烤后烟叶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及均价均表现为T2>T3>T1>T4,杂色烟率表现为T2 下部叶T1(38℃、42℃稳温总时间36 h)及中、上部叶T2、T3(38℃、42℃共稳温总时间40 h)烤后烟叶杂色烟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说明在烘烤变黄阶段选择适宜的稳温时间可以减少杂色烟的产生。综合各处理烤后烟叶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及均价来看,下部叶采用T1烘烤方案即干球温度38℃稳温24 h、42℃稳温12 h;中、上部叶采用T2烘烤方案即干球温度38℃稳温24 h、42℃稳温16 h;可以提高烤后烟叶上等烟率,降低杂色烟率,提高烟叶均价。 2.2 不同稳温时间处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分析 如表3数据所示,各部位各处理烤后烟叶淀粉含量均表现为下降趋势,说明随着烘烤变黄中、后期稳温总时间的延长,淀粉降解也相对较为充分,有利于烤后烟叶品质的形成。 优质烟要求烤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应大于7%,氮碱比为1左右、糖碱比8~12[8,9]。下部叶各处理烤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均不符合优质烟要求且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以T1最高为6.37%;中、上部叶各处理烤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均符合优质烟要求且表现为先增加后減少的趋势,均以T2最高分别为7.65%、7.56%。 在氮碱比方面,各部位烟叶各处理均符合优质烟要求。在糖碱比方面,下部叶各处理均符合优质烟要求;中、上部叶除T4外,其他3个处理糖碱比均符合优质烟要求。 综上所述,下部叶T1、中部叶T2、上部叶T2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相较其他处理更符合优质烟要求,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 2.3 不同稳温时间处理烤后烟叶评吸质量对比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稳温时间处理对烤后烟叶香型、劲头、燃烧性、灰色无影响。 在香气评分方面,下部叶以T2最高,T1次之。其中,T2香气质评分最高为7.86分,表现为T2>T1>T3>T4,较其他处理高出0.1~0.38分;T1香气量评分最高为7.86分,与T2、T3相同,较T4高出0.38分。中部叶以T3最高,T2次之。其中,T3香气质评分最高为8.12分,较其他处理高出0.04~0.1分;T2香气量评分最高为8.20分,较其他处理高出0.08~0.16分。上部叶以T2最高,T3、T4次之。其中,T2香气质、香气量评分均为4个处理中最高,分别为8.02分、8.04分。 在吃味、杂气、刺激性评分方面,下部叶T1吃味、杂气、刺激性评分均为4个处理中最高,分别为8.08分、7.68分、7.86分;中部叶T2吃味、杂气、刺激性评分均为4个处理中最高,分别为8.30分、8.12分、8.08分;上部叶T2吃味、杂气、刺激性评分均为4个处理中最高,分别为8.08分、8.02分、8.00分;这说明在烘烤变黄中、后期选择适宜的稳温时间,有利于改善吃味,减轻刺激性与杂气,提高烤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 在评吸总分方面,下部叶以T1总分最高为62.24分,较其他3个处理高出0.36~1.12分;中部叶以T2总分最高为63.72分,较其他3个处理高出0.6~0.98分;上部叶以T2总分最高为63.16分,较其他3个处理高出0.3~0.44分; 综上所述,下部叶4个处理中,烤后烟叶以T1香吃味较好,评吸总分最高,评吸质量最好;中、上部叶以T2香吃味较好,评吸总分最高,评吸质量最好。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下部叶在烘烤变黄阶段干球温度38℃稳温24 h、42℃稳温12 h时,其烤后烟叶上中等烟率、均价为4个处理中最高且杂色烟率最低,化学成分较为协调,评吸得分最高;中、上部叶在烘烤变黄阶段干球温度38℃稳温24 h、42℃稳温16 h时,其烤后烟叶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均价最高且杂色烟率最低,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评吸得分最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烤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越高,其香吃味评吸得分越高,说明烤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与烟叶香吃味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与艾复清[10]等研究结果一致。 在烘烤变黄阶段适当延长各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可以使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充分降解,有利于前提物质的转化分解和烟叶致香成分的形成,可使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更为适宜,整体比例协调,从而获得更好的外观质量及评吸质量[11]。但过多延长稳温时间也会使糖的消耗相对增多,导致烤后烟叶油分减少、身份变薄、品质降低[12,13],可能正是本试验处理4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及评吸质量较差的原因。 鉴于生态、品种及当年气候等因素,研究结果仅供参考。 參 考 文 献: [1] 王 梅.烤烟密集烘烤变黄条件对烟叶质量贡献率的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3. [2] 许 威,彭耀东,王建兵,等.变黄中期湿球高低及稳温时间对烟叶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9):73-74,94. [3] 马 力,樊军辉,黄克久,等.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不同稳温时间对烟叶香气物质和评吸质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4):326-329. [4] 杨彦明,柳金德,吴 杰,等.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与湿度控制组合对烟叶质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6,28(4):48-52. [5] 张丰收,宫长荣,苏海燕,等.密集烘烤稳温时间对烟叶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2):218-221. [6] GB/T2635-1992,烤烟国家标准[S]. [7] 韩富根.烟草化学品质分析法[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0:164-199. [8] 王瑞新.烟草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9] 周冀衡,朱小平,王彦亭,等.烟草生理与生物化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 [10] 艾复清,师会勤.烘烤变黄环境对烤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及香吃味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4(06):52-56. [11] 文 俊,王 行,杨 庆,等.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与湿球温度优化组合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13,34(2):85-88. [12] 唐春闺,杨红武,邓小华,等.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不同稳温时间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170-13173. [13] 汪伯军,张文平.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广西农业科学[J].2010,41(12):1329-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