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九大精神融进高校课堂探析

2018-07-13刘攀成慧翔

高教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高校课堂社会发展

刘攀 成慧翔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高等教育作为教育龙头,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社会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文章结合十九大精神内容,与高校课堂相结合,与学生教育相结合,并进行了广泛、深入、认真、细致的探讨。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高校课堂;高等教育;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3-0022-03

Abstract: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s the stress on constructing a powerful n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which is the basic project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priority to the education, to speed up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to run the education to the people's satisfaction. As the leading role of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has positive impact on social development. Such impact is the dependent strength i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driving for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society can't improve without hig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spirit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with the class education and the graduate education, and conduct in-depth discussion about the aforementioned situations in an extensive, serious and detailed manner.

Keywords: spirit of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class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一、概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更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综合国力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状况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状况水平。

根据十九大精神要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就要全面推进公平教育,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同时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立德树人的任务得到根本落实。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基础工程之一就是建设教育强国,这就要求加快现代化教育,教育事业优先,各阶段尤其是高等教育能让人民满意。另外在高等教育阶段要加快校企合作,使生产和教育有机结合,从而使培训体系和职业教育得到充分完善。学生资助制度需进一步建立健全,能够使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接受到高等阶段教育,同时要大力支持社会力量规范兴办教育。发展高等阶段内涵模式,要进行一流大学的建设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培养高等教育师资质量较高队伍,建设师德师风是关键之一,尊师重教是全社会须进行倡导的。加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继续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从而全国人民素质得到提高。

二、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密不可分,社会发展的主要依靠之一即是高等教育,社会发展动力之源离不开高等教育,同时高等教育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状况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状况水平。

(一)高等教育服务科技,促进社会高速发展

大力发展高科技生产,是许多国家经济腾飞的致胜法宝。中国正在走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之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是新型工业化发展必由之路”。中国工业向新型化发展,在此发展道路上高等教育便是领军主力。在新产业中的社会发展中,高等教育的独特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高等教育是科学研究中心、是文化的传播中心,同时还是人才的培养中心[1]。最近几年中,社会的需要与高等学校的科学研发有机结合,生产技术由科学研究成果转化而成,并且在逐年增加,新产业在社会中被不断开辟;职业领域的新发展与产业的新型发展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体制从就业型转变为了创业型,进一步发展了就业制度,创业型就业使新的职业岗位得到了开拓,同时使学生的就业压力减少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间接化的转化为社会成产力,例如高等学校转让一些科研成果,包括专利、专有技术以及通过一些特有的技术咨询和服务等形式;另外高等学校还通过高科技企业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形式。

(二)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文化建设

高等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社会建设发展的力量龙头,也是社会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创造中心。高等教育所传播的是核心层面的文化,是观念和理念的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深层次概念,并且对社会的发展有久远而深刻的影响。高等教育传播的是文化的特质不同的精华,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有机整合的结果效应。高等教育传播的文化与其他文化传播过程不同,它不是个别的、偶然的文化传播,而是文化交流的传播,是传播于被传播者和传播者之间,并且是长期而稳定的接触进行。高等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持久并且具有综合深刻性,同时高等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影响作用,包括其高等教育的学习氛围、底蕴文化以及其价值取向等。

(三)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在培养发展社会人才需要方面,高等教育在此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社会的發展与培养发展社会人才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与高等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高等教育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比较关键的推动作用,包括学习型城市、区域学习型、学习型社会以及继续教育的开展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等,都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高等教育还有其独特的作用,表现为社会创新体系的构建和社会创新知识领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在现在的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发展经济的决定性因素已经是技术与知识[2]。

(四)高等教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高等教育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的主要因素,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培养高等专门人才,并通过教育来确立培养。培养的专门人才具有知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使其全身心投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管理人才以及专业人才的发展,为社会的后世造福人类,从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部分之一就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其也是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人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体,而且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塑造和培养这种全面发展的人的主要力量之一就是高等教育。此外,给人们提供教育接受的各种教育的也是高等教育,为社会文化基础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也是高等教育。

三、十九大精神与高校课堂相结合

中国高等教育步履坚定,始终不懈,是对公平的执着,对质量的追求。中国高等教育迈进世界中上行列,教育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中国教育在探索中奋进,回应时代课题,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兴国运兴,教育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教育自信,没有教育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一)立德树人,夯实强国之基

十九大精神确立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即把立德树人提升到了一定的战略高度,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全面覆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十九大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喻为是立德立人的第一颗扣子,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基石。

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其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正确指引。要将外在的教育转化为内在的思想意识,并能够感同身受与自觉行为结合起来,并非易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真学识、真懂、真信用,即要有真本领才可以做到。民族的血脉即传统文化,学校里的精神文明与传统知识使人们能够找到精神归宿。学校里面对面的讲授与听讲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要求,可以通过教学的远程功能,开发针对某门课程的系统教学[3]。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正在追求新型师生关系。作为新时代教师,不是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和学生能够平等交流,能够教学相长,由传统形式转化为朋友式的关系。新时代的学生信息心在逐渐增强,能力也越来越强,对老师的依赖也在逐步减少,同时学生也越来越追求较高的学业水平。教师职业是塑造下一代人的伟大事业,是人心灵启迪的职业,其带来的是无限的责任感、踏实感、荣誉感和一定的压力感。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二)加强高等教育,培养大国工匠

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应该从高等职业教育着手开始着手,主要包含两个层面:学校和社会。

第一,学校层面首先应该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社会,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等现象或多或少存在着,走捷径成才的观念也影响着学生安心学习、钻研业务。因此,在教育教学当中,要注重转变学生的观念,要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第二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想使学生具有工匠精神,老师首先要有匠人的精神,要通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来影响、带动我们学生思想观念认识的转变。

第三是在公共课、专业课和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的内容。首先在公共课里面,要改革课程模式,要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他们自信心和责任感,这也是工匠精神所要求的。专业课里面,要重点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对精湛技艺追求精神的培养,开展一些课程当中设置工匠精神的考核点来考核学生的工匠精神,也可以让学生走进校企合作的企业,现场感受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工人对工作、对岗位的那种执着追求精神。在校园文化里,可以营造一些崇尚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积淀出工匠精神。

(三)以实力做基础,向“双一流”看齐

首先十九大报告里面讲到,要加快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这么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这个名单就是这个部署的直接体现,这个过程也是个复杂的过程[4]。

其次这次名单的遴选有一套程序设计,包括确立了一个基本的遴选准则规则、标准。比如说,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还有动态筛选。这“四个选”跟这个名单与“双一流”建设,是非常好的制度设计和标准。因此,这个名单应该是这个制度设计下的一个直接的结果。这个名单总体上是认可的。任何一个制度设计都有适应和完善的过程,随着“双一流”的建设,整个规则还会不断完善。

对于这个名单,不是用来说的,而是要用来干的。也就是说不是拿来做排位的,不是某高校就是什么一流大学了,而是说要干的,这个干是要建设的,通过建设,在不同的时段,达到世界一流学科的水平,世界一流大学水平,这是这个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制度设计和要求,所以更强调干。通过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实际是强化高校的内涵建设,来带动整体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发展。它的直接两个目标,一个是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一个是在本世纪末把我们国家由教育大国变成教育强国。所以任重道远,各高校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为这样一个宏大的设计来做努力。

(四)更好的教育,凸显升级发展

理念是指引。“更好的教育”意味着中国教育要从“低重心”发展战略,即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初、中级人才摆在突出位置,升级到“高重心”的发展战略。“双一流”建设吹响了中国高校冲刺国际前列、打造世界顶尖学府的“冲锋号”。

新时代国家期盼具有高品质的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够迎接时代的挑战。高等学校正在努力建设这样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构建强大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流的学科、一流的专业以及一流的文化,培养一流人才,争取让更多的学子在教育领域中享受更合适、更满意的教育,有更多的时空自由,为人类进步与民族复兴做好保障[5]。

以前的教育重视给学生传授知识,但新时代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更为重要。这就要帮助学生成就自己,要让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唤醒自己。这就要让学生在一个健康安全的学校环境下成长,使每位学生都能与老师教学相长,成为知心朋友,获得教育的真实契机。

(五)师生在十九大精神鼓舞下共同成长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积极回应学生的热情和期许,要关心和爱护学生,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我们要关心、服务大学生,讲有温度的话、说有深度的理,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魅力和真诚信仰涤荡学生的灵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团日等活动宣讲十九大精神,在实践教学中深化十九大精神学习也至关重要,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生动案例在学生内心深处奏响主旋律,让学生看到更远更高的阳光与晴空[6]。

随着“双创”的深入推进,创新要写在中国大地上,我们要鼓励、支持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在竞赛实践中提升专业知识与自我素养。我们更要推动广大热情参与创新实践的学生走入中国制造第一线,让我系学科优势紧密结合中国制造强国战略,在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作为高校青年教师除了做好教学工作外,还要进行科研的研究,我们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使命,既要学习前辈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刻苦治学精神,更要把这些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年轻学生,将十九大报告的要求落实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四、结束语

结合十九大精神内容,与课堂相结合,与学生教育相结合,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要把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好,融入到教学与课堂,并落到实处。

一方面要心有高标,厚积致远。要系统地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领会习总书记“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论断,进一步夯实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强国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但我们要有自信,因为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好的时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公众高度期待,高教发展基础厚实,发展目标明晰,发展空间宽阔,发展前景可期;同时,这也是中国高校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的时代:地方高校转型稳步有序、综合改革蹄疾步稳、创新创业教育方兴未艾。所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發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另一方面,要立德树人,言传身教。习总书记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赋予了进入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新的要求新的发展内涵。我们一定要坚持“四个统一”,即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争当“四有”老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融入“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奋斗目标中,让梦想照亮未来。

参考文献:

[1]周远清.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举要[J].中国高教研究,2017,04.

[2]任之光.双创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01.

[3]马凤岐.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7,02.

[4]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R].2017-10.

[5]叶青.十九大教育发展思路的创新[J].党政研究,2017,10.

[6]韩宪洲.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7,01.

[7]李妍.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问题探讨[J].高教学刊,2016(07):158-159.

猜你喜欢

十九大精神高校课堂社会发展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凝心聚力推进人民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
浅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路径
打造生本高效课堂以学定教是关键
导评模式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初探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