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批留美学者总领队柳百成

2018-07-13张丹丹陈霖

文萃报·周二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科学技术院士

张丹丹 陈霖

40年前,柳百成揣着50美元率51人赴美留学,打开了中美教育和科技交流的大门。

脱颖而出

1978年3月,邓小平在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三个月后的6月23日,在中南海含秀轩,邓小平听取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刘达的工作汇报,又一次谈到了派遣留学生的问题。

教育部迅速落实邓小平指示,确定首批公费留学者的名额。那时的柳百成,已经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了20多年书。他在面试中拔得头筹,获得了参加清华大学校内选拔的资格。

对柳百成来说,考试难度不大。“考英语,我算是占了优势。”在上海长大的柳百成,小学和中学都就读于最好的教会学校,年少时便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参加工作后,即便在“文革”期间,柳百成也是白天劳动,晚上从清华大学图书馆借出《美国铸造协会会刊》学习。这使得柳百成的英语不仅没有丢掉,反而日渐精进。所以学校选拔,他顺理成章地名列前茅,最后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统考,从全国800多名学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公费留美学者。

美国媒体的头条新闻

这时候又一件引发全世界关注的大事发生了——12月16日,《中美建交公报》发表,宣布1979年元旦两国正式建交,且邓小平确定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意味着,柳百成的出国行程要提前。

12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消息《我国首批赴美留学的访问学者离京》。飞机上的柳百成此时身负“重任”:52位留美学者的全部经费——50美元都在他手里。因为中美尚未直航,飞机要经停巴黎,这50美元够不够吃饭?好在我驻法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但也带来一个消息:在他们抵美的第一站纽约,已经有大批美国记者守在机场了。

尽管已经飞行一夜,大家仍然精神抖擞。柳百成和其他四名领队就在飞机上开会,最后决定接受美国媒体的采访。他说:“我们堂堂中国知识分子,不用害怕媒体,要向西方展示中国形象。”于是,5人起草了一份声明。柳百成在最后写道:“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也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不远万里来到美国,不仅是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为了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而来。”

航班抵达纽约时,是当地时间的深夜。但机场犹如白昼,几十家媒体的摄像机、镁光灯把柳百成和其他人团团围住。那份事先准备好的声明起了作用。留美学者中英语最好的吴葆祯医生一字一句宣读。这一幕成了很多美国媒体第二天的头条新闻。

参加邓小平访美活动

1979年1月1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举行开馆升旗仪式。52名留美学者和首任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一起参加了升旗仪式,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唱响慷慨激昂的国歌。

1979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邓小平访美。52位留美学者也接到了参加欢迎活动的邀请函。1月29日一早,柳百成就和其他学者赶往白宫,一路上,华侨华人和美国民众挥舞着中美两国国旗夹道欢迎。10时整,邓小平和卓琳乘车抵达,整个白宫洋溢着热烈的气氛。邓小平的风度令美国人民折服,也让柳百成增添了一份在美學习的底气。

兄弟院士

柳百成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了威斯康星大学的学习,转去麻省理工学院材料与工程学系继续深造。柳百成心里着急,他看到了当时中美间的巨大差距,想在这两年里学到尽可能多的先进科学技术。

1981年,52位赴美留学的学者陆续回国,无一人滞留美国。回国后,他们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军人物。1999年,柳百成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就在柳百成归国那一年,他的弟弟柳百新也赴美留学,并在200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清华园里,兄弟院士成为一段被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