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鑫教授脊柱触诊手法浅析

2018-07-13张字抒

健康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棘突压痛移位

摘要:龍鑫教授临症时,善于运用三指、双拇指触诊法及单拇指触诊法触诊患者脊柱情况,详细辨别发病的病因病机,因势利导,手摸心会,为脊柱微调定位奠定基础。

关键词:脊柱触诊;名医经验

龙鑫教授临症时用手触摸患处,体会手下的感觉。有时为了进行比较、鉴别,也要触摸周围的健康组织(包括对称的部位)。根据不同的组织,不同的部位或深浅,采用的方法和力度也不一样。浅表病变在触摸时不要过于用力,肌肉深层的病变必须用中等的力量才能找到痛点,近骨膜处损伤或关节微小移位往往用力较重才能发现。其触诊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手指触诊法

最常用的方法。检查局限性病变时,一般用拇指或食指指腹触诊;病变范围微小或病变在骨突的侧方(如棘突的侧方)时,还可以用拇指指腹的两侧按压寻找。由于指腹的感觉灵敏,因此可辨别或感觉组织的厚度、硬度、柔韧度及弹性等,还能准确地给患部适当的压力刺激,以诱发病变部位的疼痛。手指触诊法在触摸脊柱时,又分为三指、双拇指和单拇指触诊法:

(1)三指(食、中、无名三指)触诊脊柱法:中指驾在棘突顶上,食、无名二指分别放在棘突旁,迅速沿脊柱滑动,以觉察生理曲线是否存在,或消失、反张、成角、后凸、内凹、畸形等。再查棘上胸韧带有无变化、棘突有无偏歪等。

(2)单拇指触诊法:用一手拇指指腹桡侧在患处与纤维(肌肉、韧带等)走行方向一致,或与脊柱纵轴方向垂直,按次序依次左右分拨、按、摸,检查有无软组织损伤和解剖位置的异常。

2.触诊的要点

(1)触诊的按压方向应当是与骨面或骨突面垂直,因垂直方向受力最大,刺激最敏感,易诱发疼痛反应,从而有利于找出病变部位。如腰三横突综合症,按压方向应正好是横突尖指向的平面。棱形肌损伤按压的方向是肩胛骨内缘指向的平面。

(2)查体时应以压痛部位为准,而不应以患者平时感觉到的疼痛部位为准。茵为,深部疼痛感觉定位不清晰,患者自己往往找不到具体的病痛点,而真正的压痛点却不是患者平时感觉到的痛点。患者自己定位是摸糊的或捉摸不定的。因此,医生应细心查体,准确判断。

(3)触诊时应注意对比检查,以便比较鉴别其异常改变。即注意对比肌紧张程度、皮肤的温度、皮下结节、条索、硬块等,应与相对称的健康组织对照以助确诊。

(4)触诊时要根据手感和病人的反应悉心体会,即根据软组织异常改变的性状和特点,压痛的部位及性质,病人的反应,损伤点在浅层还是深层等进行定性定位。再根据自己对解剖的熟悉和丰富的经验,加以综合分析、体会。最后作出判断:是新鲜损伤还是陈旧性损伤;关节是否发生微小移位,移位的方向和程度,是否影响到神经、血管等。

(5)确定棘突有无偏歪时,应注意偏歪棘突的位置、方向和大小。一般需触摸、比较下述四条线才能判定(注意与先天畸形区别)。

①中心轴线:又称后正中线,为通过脊柱中心的想象的一条直线。

②棘突侧线:(棘突旁线)通过各棘突侧缘的连接线。

③棘突顶线:即每个棘突上、下角的连线,各棘突顶线的连线重叠于或平行于中心轴线(在中心轴线的矢状面内)。

④棘突尖线:是上位棘突下角尖与下位棘突上角尖间的连线。

正常人两棘突侧线均应与中心轴线平行,棘突顶线和尖线应与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一般情况下,当棘突偏歪时,其顶线偏离中心轴线,侧线在此处成角而成一曲线,尖线则呈斜形方向与中心轴线相交。椎体发生不同的移位时,棘突则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可用拇指触诊检查,并与相邻上下棘突相比较。必要时使脊柱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反复对比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个别时候能遇到棘突有先天变异者,可酌以顶线为主,与中心轴线相比较。

(6)触压痛点

即寻找疼痛点和压痛点部位。患者主肃某一部位疼痛,一般很难准确反映病变部位的真实情况,必须依靠医者反复触摸,才能弄清楚。但要注意一点,并非所有触痛点的部位都是病变部位,茵为,人与人的痛阈不同,有些人很敏感,正常部位在一般作用力的触压下也会很痛。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反射引起的肌痉挛(放射痛)或内脏有病变而引起特定部位的牵涉痛,这些部位虽然有触痛点,但它不是原发病灶,也就是说某一局限性的损害,涉及的范围可能并不局限,而牵涉到其它部位,或沿一定的神经放射,出现多个触痛点,临床上应注意鉴别。触压痛点的压力大小要因人、因部位而异。较敏感的人或部位,用力可轻微;痛阈低的人,用力可大些。

(7)触软组织异常改变

肌肉:有临床经验的医生,用手指扪摸肌肉,手下可以感觉出肌肉状态的正常或异常。正常肌肉在静息状态下有一定的弹性和生理张力,有静态残余张力存在的肌肉则比较僵硬,弹性差,有时紧张得象琴弦。痛性痉挛时肌肉紧张,紧张的肌肉外界与周围组织界限泾渭分明,压痛明显。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受累的肌肉丧失了生理弹性,称弛缓性麻痹,触诊时感觉肌肉异常松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肉张力增加,称痉挛性麻痹,触诊时感觉肌肉异常紧张。如果外伤造成肌肉损伤并纤维化,则肌肉柔韧度差,无弹性,有时可触到条索状的硬结;挛缩的肌肉僵硬,伴有关节功能障碍或有挛缩畸形。

触骨和关节

关节微小移位:用手触摸来分辨骨关节间微小错移存在与否、方向如何、程度怎样,确实比较困难。如能在了解骨关节和软组织解剖结构的基础上,熟悉各个体表标志,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体验,达到“手摸心会”,“以手扪之,自悉其情”的水平,还是可能对关节微动作出各种诊断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X线等仪器不能显示微小移位的不足。判断关节是否有微小移位,一般是通过触摸关节邻近骨突的关系来实现的。

脊柱棘突偏歪:触摸棘突及脊柱曲度等可判断椎间关节是否有错缝或其它异常改变。其方法是:沿纵轴逐个检查病人的颈、胸、腰椎棘突,如其确有病变,则可发现一个或多个脊椎棘突排列错乱,偏离脊椎中轴线。了解这些病变,针对性地施以复位手法,可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

参考文献:

[1]褚立希.中医骨伤科学技能实训.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1:23-40.

[2]俞大方.中医推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6-20.

作者简介:姓名:张字抒(1989.02--);性别:男,籍贯:云南省大理市,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现有职称:住院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推拿;邮编:650000。

猜你喜欢

棘突压痛移位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两种全口义齿修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竞相模仿“青绿腰” 当心损伤腰椎
消除疲劳拔罐法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关于Bergman加权移位算子的n-亚正规性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使用X线站立侧位片鉴别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分析
读编往来/评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