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8-07-13刘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刘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各界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从当前我国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应用现状出发,分析了高层建筑中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要点,并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应用现状

当前我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一般为20~50层,以20~35层之间居多,且占我国全部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的80%左右,这个高度范围与我国当前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匹配,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有关高层建筑的功能要求方面,高层建筑很少仅为住宅或写字楼等单一功能,一般多分为地下停车场、商场、娱乐场所、住宅、办公室、宾馆等多功能开间。大部分高层建筑中应用到转换层结构,由于带有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其梁、柱或板的尺寸比较大,因此要从模版的支撑系统、钢筋的安装、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方面注意施工技术要求。实际上,转换层施工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如果高层建筑能够在其支撑系统的选择、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机械设备等多方面的选择与施工做到合理规划、科学施工、现场组织有条不紊,监工落实到位,必然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2、基于实例分析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应用

某地区一高层建筑项目,是一座集住宅、商场、停车场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建筑,负一层为停车场,一、二层为商场,三至十五层为住宅楼,结构形式为负一层至二层为大跨度框剪结构,三层为梁式转换层,转换层以上为框剪结构。转换主梁截面尺寸为700x1600mm,次梁为500x1400mm,转换层板厚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2.1施工技术准备

技术部门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并按设计回复意见对相关部门做好交底。施工过程中发现疑问及时与设计做好沟通,及时处理。施工前由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内容及现场施工情况,制定混凝土施工顺序,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试验人员全面负责混凝土的试验、资料的整理移交等工作。对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前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混凝土施工前,项目部技术人员向预拌混凝土厂家、施工单位、项目部工程管理人员、试验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交底,起到技术预控的作用。对劳务队伍全体人员进行进场前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及管理宣传。

2.2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与布置

2.2.1模板支撑体系的选择

(1)一次性支模,转换层底模板的支撑需要从转换层底一直支撑到底层地面或地下室底板,这种方案需要准备大量的模板支撑材料。

(2)荷载传递法支撑,将转换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由若干层楼板共同承担,支撑楼板的数量应通过计算来确定。

(3)叠合浇筑法支撑,利用叠合原理将转换层分2次或3次浇筑叠合成型,这种方案利用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形成的强度支撑第二次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经严格计算决定采用结合一次性支模和荷载传递法支撑的优点,一次性支模,从地下室底板开始对转换层大梁对应位置的支撑薄弱环节进行验算与加固的施工方案。

2.2.2模板支撑体系的布置

(1)支撑体系的布置,连处均采用双扣件,以保证扣件的抗滑承载力。②为避免立杆对支撑楼面表面造成损伤,同时也便于对立杆传至楼面的集中荷载更好地分散传递,应在立杆下垫200X200X50mm垫木。在搭设转换层钢管支撑架前,应在下一层楼板面上,划出支撑架立杆的立杆定位点,作为控制搭设质量的依据。

(2)荷栽的传递,转换层施工时,其下面两层的模板支撑架不拆除,这有利于转换层自重及施工荷载的传递,同时,为保证后支设的立杆能够顶紧,在所有后加固立杆的底部设置可调支托。

2.3钢筋工程

1)钢筋的安装,转换层钢筋配筋数量大且直径普遍较粗,特别是在梁柱节点处,钢筋更是密集交错,其就位和绑扎难度更大。因此,在下料时须考虑好钢筋的相互关系以及綁扎的排筋次序,以有利于钢筋的顺利就位和绑扎,确保钢筋工程施工的质量。

2)转换层上预留插筋的定位控制,转换层上部为标准层住宅,其构件的截面尺寸都比转换层截面尺寸小,预留插筋位置准确是保证上层施工质量的关键,具体措施是:

(1)转换层楼面放线时,分别放出剪力墙和柱的定位线和控制线,转换层大梁的投影线和控制线。

(2)由测量人员分别通过各种构件的控制线来确定各自的预留插筋位置,按设计要求布置预留插筋。

(3)预留插筋完毕后,在通过剪力墙或其它标记用尺量测复核。

(4)检查无误后,插筋用点焊固定在原钢筋上,预留钢筋上部必须绑扎三道水平箍筋,并用临时斜撑固定,以增强其整体性。

2.4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浇筑,转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混凝土中掺一定比例的粉煤灰和WG—HEA高效抗裂减水剂,混凝土坍落度140~180mm,因试配时已考虑了避免混凝土离析的措施,故布料采用泵管直接下料。

(1)混凝土浇筑前,应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并洒水湿润。

(2)为防止浇筑过程中产生冷缝或者施工缝,要严格按事先确定的浇筑线路进行浇筑。

(3)转换大梁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50mm左右,每层间隔时间1.5~2.0h,以前一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注后一层为原则,在钢筋密集处用钢钎配合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2)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措施

(1)为防止温度裂缝,在混凝土中加外加剂和优质磨细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2)为防止混凝土沉降而产生的塑性裂缝,在梁柱、梁梁相交的核心区域混凝土浇筑完毕的1~1.5h后在初凝前,用直径35mm的振动棒二次振捣,加强混凝土密实度,提高其抗裂性,表层混凝土应收光,再用硬扫帚刷混凝土表面,以闭合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

(3)控制入模温度控制在25℃左右,避免内外温差过大导致温度裂缝。

(4)加强养护措施,确保外加剂充分发挥作用。

2.5施工中应注意事项

1)施工时全部重量及施工荷载均须由支撑承担,这就要求模板、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可靠的稳定性。

2)结构受力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钢筋量大,排列密集,特别是梁柱相交处,使得梁柱节点的施工相当困难。

3)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水泥用量大,极易产生温度与收缩裂缝,须采取技术措施予以控制。

3、结语

总之,在当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其转换层结构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施工技术和质量进行相应的控制管理是很有必要,这样不仅可使得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整体性以及稳定性等各方面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很好的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办公的相关要求,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建新.关于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的探讨[J].华东科技,2012,14(05)

猜你喜欢

混凝土浇筑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道路桥梁冬季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措施
混凝土浇筑工艺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桥梁施工中的悬臂挂篮技术探讨
桥梁现浇箱梁支架工程施工方案探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