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的主要内容、意义及启示
2018-07-13银元
银元
[摘要]1980年7月5日至6日,邓小平视察四川省峨眉山景区,就如何加强景区资源保护、做好景区管理开发等事关旅游景区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发表了系列谈话。谈话要点集中体现在加强保护、合理开发、搞好规划、重视效益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主题性、逻辑性和指导性。峨眉山旅游谈话既与黄山旅游谈话一脉相承,又是对黄山旅游谈话的发展创新,体现了1978年以来邓小平对如何发展旅游业的系列思考和整体考量。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深化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对旅游景区建设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必须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新时代景区发展的根本要求,把全面深化旅游领域改革作为新时代景区发展的根本任务,把全民共享旅游成果作为新时代景区发展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8)05-0032-10
1980年7月5日至6日,邓小平视察四川省峨眉山景区,并就如何加强保护、发展旅游等发表了系列谈话。峨眉山旅游谈话是继1979年7月黄山旅游谈话后,邓小平又一次深入风景名胜区实地的旅游谈话,是邓小平对旅游行业发展的系列思考。峨眉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高端旅游景区的典型代表,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旅游景区发展的缩影。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我国旅游景区的保护与开发,进一步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现状
1965年11月,邓小平在考察四川省“三线建设”情况期间,于11月5日参观了峨眉山入山门户——报国寺。在听取寺院文物管理情况汇报后,邓小平指出:“峨眉山是一座佛教文化宝库,极有旅游开发价值。”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同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等工商界负责人谈话时提出“名胜旅游区要整修一番”,在列举名胜旅游区例子时,他第一个提到的就是“像四川的峨眉山”。1980年7月的峨眉山旅游谈话,是邓小平关于峨眉山旅游发展的专门论述,集中体现了他对峨眉山发展旅游的关心,以及对家乡山水的喜爱之情。
目前,反映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的文献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体现在关于邓小平的工作记录之中,代表性的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邓小平年谱(1975-1997)》,对邓小平7月5日至7日的视察活动进行了记录。第二类体现在峨眉山当地的地方党史记录中,如《乐山日报》记者王京川参考《乐山市志》《峨眉山志》《中共峨眉山市党史大事记》等资料,采写的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特别报道《追寻小平的乐山情缘》,对邓小平视察峨眉山有关情况进行了整理。第三类是有关亲历人员、工作人员的回忆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时任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主管邓小平安全警卫工作的孙勇同志的回忆录《在小平同志身边二十年》,记录了他随邓小平视察峨眉山的有关情况;邓小平的警卫员张宝忠同志的《跟随邓小平四十年》,记录了邓小平视察峨眉山期间的有关谈话内容;时任峨眉山文管所所长、为邓小平视察峨眉山作随行讲解的田家乐的回忆文章《永远的怀念——记邓小平峨眉山之行》,也较为详细地记录了邓小平视察峨眉山期间的情况;此外,刘全在梳理晚年邓小平的四次登山活动中,对邓小平登峨眉山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概述。
综上所述,反映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的现有文献资料,以纪录性、回忆性文献为主,主要分散在邓小平工作记录、地方党史记录、有关人员回忆录之中,从旅游专业视角进行整理和研究的还比较缺乏。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和理论界对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的认识、整理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出版的《邓小平论旅游》,收录了邓小平1978~1979年关于发展旅游的五篇谈话,但未收录峨眉山旅游谈话内容。因此,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既是充分挖掘峨眉山旅游谈话价值的需要,又是对邓小平关于发展旅游谈话的重要补充,有利于丰富和深化对邓小平旅游发展思考的研究。
一、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内容
1980年7月3日,邓小平乘专列赴四川视察。7月5日,邓小平在时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的陪同下,从成都乘坐专列前往峨眉山市。抵达峨眉山市后,邓小平一行从峨眉火车站乘车到双水井,现场察看《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图》,因雨后路滑,乘车返回位于中山区的净水公社(净水村),下车徒步登上万年寺,晚上入住万年寺。7月6日上午,邓小平一行步行游览万年寺、双桥清音、古功德林、清音阁等景点,下午步行下山,入住红珠山宾馆。7月7日,邓小平离开峨眉山,乘专列返回成都。
在峨眉山视察期间,邓小平就景区资源保护、旅游开发等发表多次谈话。
第一次是7月5日下午,邓小平一行在双水井察看《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图》,听取规划说明和实施简况汇报,当听到峨眉山景区已完成第一期退耕还林2500多亩时,邓小平关心地询问退耕还林是采用的什么树种。在得知主要是使用当地的杉、柏、桢楠、女贞、香樟、峨眉含笑等常绿乔木混交成林后,他提出:“风景区造林要注意林子色彩的完美。山林就像人的穿着一样,不仅有衣衫,还要有裙子、鞋子。林子下边种茶,四季常绿,还有经济效益。”
第二次是7月6日清晨,邓小平步行游览万年寺、双桥清音、古功德林、清音阁等景点。在象牙坡两旁,邓小平察看询问山中药农出售峨眉山特有药材的药摊,当听到随行讲解人员介绍说峨眉山景区内,约有高等植物3200多种,占全国拥有量的十分之一;药用植物近1700种,几乎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邓小平指出:“峨眉山真是一座宝库!要好好保护,合理开发,让它为子子孙孙造福。”
第三次是在7月6日上午的游览过程中,邓小平发现一些陡峭的山坡上森林被毁,种了不少玉米,玉米长得参差不齐,歪歪扭扭的,植株很不壮实,惋惜地说:“不要种粮食,种树吧,种黄连也可以。”当听到陪同的四川领导说到山区农民苦于生计艰难,不想种树,邓小平强调:“山区农民居住分散,生活很苦,政策要放宽,让山区尽快富起来。”
第四次是7月6日下午,邓小平沿着宝砚溪走下山,走出种玉溪的幽谷,来到太平桥边时,邓小平转身回望金顶三峰,意味深长地说:“峨眉山是一个文化型的风景区,是一座宝库,要好好保护。要搞好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开发。要加强管理。办事情要有登山不止的精神!”
第五次是邓小平一行下山来到红珠山宾馆后,邓小平再次强调:“峨眉山风景区要退耕还林,加强保护,发展旅游。要做一个规划,综合开发,办事情要有登山不止的精神!”
此外,视察峨眉山期间,邓小平在7月5日还有三次代表性的谈话。第一次是在开始考察峨眉山前,对谭启龙和接待人员说:“这次上峨眉山,是参观休息,不谈工作,不要影响地方上的工作,不许封山,以免影响别的游客游览。大家都是游客,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互不干扰。”第二次是在去双水井途中,遇到几位四川林学院的大学生,邓小平询问他们是否习惯山上的艰苦生活,得知他们要立志在山上搞一辈子研究后,邓小平表示赞许,还说:“大自然是不同寻常的课堂,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第三次是当晚在万年寺住下后,已接近晚上十点,邓小平叫来随行工作人员问:“傍晚看到很多游客,这么多人,吃住问题怎么解决?请你们去检查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我们来了把人家赶出去。”在得知留宿的320名游客已吃面条,租了凉席睡下后,邓小平才放下心来。这三次谈话,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峨眉山景区的开发与保护,但是与景区游客游览、游客接待等直接相关,充分体现了邓小平求真务实和关心群众的一贯作风,以及对峨眉山接待能力和服务设施的关注。
三、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的要点
(一)加强保护
“保护”是邓小平视察峨眉山期间的“高频词”,一直贯穿于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中。具体来看,邓小平在听取峨眉山规划实施简况汇报后,对峨眉山开展退耕还林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强调风景区造林要注意色彩的完美。在了解了峨眉山景区内高等植物、药用植物的数量和占全国比例后,感叹“峨眉山真是一座宝库”,要求“好好保护”。在视察中对发现的毁林造地现象提出了严肃批评,并从造成水土流失、给游客和山区农民造成安全隐患等方面分析了毁林造地的不良后果,要求种树、种药材。在下山后,他再次强调:“峨眉山风景区要退耕还林,加强保护。”
(二)合理开发
从谈话内容看,与加强保护紧密相连是合理开发,这也是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的主题。邓小平多次提到要对峨眉山景区进行合理开发、综合开发,如在肯定景区开展退耕还林时,提出可以在林子下边种茶,既能够让景区四季常绿,还能产生经济效益;要求合理开发景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造福子子孙孙;同时,提出要根据山区农民的居住特点、生活现状等,放宽政策,通过综合开发,让山区尽快富起来。可以看出,邓小平特别重视在加强保护基础上的开发,为景区的合理开发、综合开发指明了方向。
(三)搞好规划
规划是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的一个关注点。邓小平在前往峨眉山前就要求工作人员把峨眉山的资料和地图找一份给他;7月5日晚入住万年寺后,还专门查看峨眉山的资料和记载。在视察峨眉山期间,邓小平专门翻看了峨眉山总体规划图,现场听取了规划说明和实施情况。同时,在两次具有总结性的谈话中,邓小平都提到“要搞好规划”。规划是在保护基础上实现合理开发的关键,是从保护到开发的方法指导和路径保障。
(四)重视效益
经济效益是蕴含在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中的一个重点,这也是1978年以来邓小平关于旅游系列谈话的关注重点。在到达峨眉山景区门户报国寺后,邓小平就关心地询问有没有买门票,看到门票价格后说“和黄山的门票一样”。在改革开放初期,景区门票价格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景区的经济效益,这一细节体现了邓小平对景区经济效益的关注。在视察中,邓小平提出了许多關于景区建设发展的措施意见,其落脚点都是要产生经济效益,比如,强调在林子下边种茶还有经济效益、种植药材增加收入、通过对景区综合开发让山区尽快富起来等。“重视效益”明确了保护景区资源、合理开发景区、搞好景区规划的目标,强调发展旅游要让当地经济获得发展。
四、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的特点
(一)主题性强
峨眉山旅游谈话的主题是景区如何发展,其中蕴含着两条主线:一条是操作层面的,始终围绕景区建设发展这根主线,涉及到景区定位、资源保护、综合开发、管理运营等,主要是回答了怎样保护和开发峨眉山;另一条是导向层面的,主要是回答了为什么要保护和开发景区,利用景区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要达到什么目的。7月7日,在返回成都途中,邓小平听取了谭启龙关于四川省的工作汇报,对四川省委提出的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让农民休养生息的政策表示赞成,并鼓励四川省解放思想,大胆地放手干。可以看出,邓小平是把景区发展放在山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思考和部署的,是跳出景区看景区发展,对景区发展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充分肯定和前瞻部署。这也是1978年以来邓小平系列旅游谈话的一贯主题,体现了邓小平把发展旅游作为推进改革开放重要窗口的系统思考。
(二)逻辑性强
峨眉山旅游谈话虽然分散,但各要点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特别是谈话要点涉及的加强保护、合理开发、搞好规划、重视效益等,体现了一条清晰的景区开发建设脉络——保护是基础,开发是手段,规划是保障,效益是目标。这反映了邓小平对景区开发与保护的系统思考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有机结合。同时,邓小平还对保障游客游览、落实游客食宿等景区接待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体现了邓小平对景区软件建设的关注和重视,为从整体上推动景区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有力指导。
(三)指导性强
峨眉山旅游谈话对景区保护开发具有很强指导性,提出了许多前瞻性、战略性、方向性的意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这些意见已在峨眉山落地生根。例如,邓小平因地制宜将峨眉山定义为一个文化型的风景区,提出要综合开发的思路,有效指导了峨眉山加强自然与人文资源保护。峨眉山于1996年成功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已成为世界上亚热带山地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又比如,邓小平提出的“林子下边种茶”要求,有效推进了峨眉山茶叶产业发展。到2017年,峨眉山市茶叶种植面积已达20.5万亩,茶叶总产量1.96万吨,产值6. 56亿元,茶业综合产值35亿元,培育了竹叶青、论道、峨眉雪芽、仙芝竹尖、天然有机茶等20多个知名品牌。
五、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的重要意义
峨眉山旅游谈话既与黄山旅游谈话一脉相承,又是对黄山旅游谈话的创新和发展,这也是峨眉山旅游谈话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峨眉山旅游谈话与黄山旅游谈话具有紧密的联系
首先,两次谈话的主题是一致的。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与黄山旅游谈话相隔一年时间,都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的系统思考,最终目标都是要加快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发展,让山区尽快富起来。其次,峨眉山和黄山作为著名的名胜风景区,都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都是“发财的地方”,其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都具有代表性。对两处景区的实地视察,必然给邓小平的思考带来更多鲜活的素材。因此,这两次谈话作为邓小平深入名胜旅游区实地视察的亲身体验,具有边走、边思考、边指示的特点,现场感突出,实践特色鲜明。
具体来看,邓小平在黄山旅游谈话中提到的“省里要有个规划”“要搞些专业队治山”“要有些办法,禁止破坏山林”等,在峨眉山旅游谈话中均有所体现。如邓小平在黄山旅游谈话中指出:“现在这里有好多秃山,种玉米干什么,既影响水土保持,收入又少。”在峨眉山旅游谈话中,邓小平同样针对景区山坡上毁林种玉米的情况提出:“这么好的风景区为什么用来种玉米,不种树?这会造成水土流失,人摔下来更不得了。”可以说,两次谈话都体现了邓小平对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系统思考,也都体现了他对两山大力发展旅游的殷切希望,鼓励黄山“要有點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要求峨眉山“办事情要有登山不止的精神”。
(二)峨眉山旅游谈话是黄山旅游谈话的延伸和提升
结合峨眉山实际,邓小平在谈话中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开发提出了新的系列思考和指导意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求风景区造林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完美。这是邓小平对旅游区风貌建设提出的指导意见,是对在黄山提出的景区要注意“清洁卫生”“房子要干净”等“治山”措施意见的补充和提升,说明邓小平已经注意到风景名胜区在提升服务设施的同时,还要对景区整体风貌进行保护和建设,打造优美的旅游景观。
二是将峨眉山定义为一个文化型的风景区。这是当时的一个全新的提法,是对峨眉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色的高度概况和精准把握,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为推进风景名胜区自然与人文资源同保护、同规划、同开发提供了指导,也为峨眉山在16年后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奠定了基础。
三是提出风景区要在搞好规划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综合开发的思路。在黄山旅游谈话中,邓小平针对“对黄山的工作要好好整顿”,提出了诸如“省里要有个规划”“主要是搞好服务工作”“人员要训练”等系列要求。在峨眉山旅游谈话中,邓小平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的要求和指导更加系统,蕴含着在搞好规划前提下进行开发的发展思路。这是对黄山系列整改要求的总结提升,也是对峨眉山贯彻落实黄山旅游谈话精神的实践总结,对全国的风景区建设发展都有指导意义。
六、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的启示
虽然当前旅游业发展形势与1980年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所蕴含的发展旅游的系列观点仍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对当前和未来旅游业发展,特别是对于旅游景区的建设发展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深化峨眉山旅游谈话关于加强保护的认识,必须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新时代景区发展的根本要求
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生态兴则旅游兴,生态美则景区美。旅游景区特别是自然景观类的景区是美丽中国的精华所在,是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形象展示窗口,绿水青山、山清水秀则是旅游景区之所以美丽的根本所在。
新时代加强景区的保护与开发,首先,必须立足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视野,深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把有效保护作为景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坚决摒弃“先污染后保护”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把保护优先、同步推进保护与开发作为景区建设的基本遵循。其次,必须摆脱“门票经济”的束缚,不能单纯追求景区的游客接待总量,要科学核算景区的游客最大承载量,制订游客流量控制预案。根据景区生态环境实际,可以对于一些环境敏感和生态脆弱区域,在淡季实施封闭式保育或定期封闭轮休,让景区能够“休养生息”。最后,在大众旅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要积极倡导绿色旅游消费,强化对游客的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和鼓励游客采取低碳环保的方式开展旅游活动,自觉保护景区资源和环境。
(二)深化峨眉山旅游谈话关于合理开发和搞好规划的认识,必须把“全面深化旅游领域改革”作为新时代景区发展的根本任务
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与转型升级期相重叠的改革攻坚期,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又受到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制约。要应对当前的挑战,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深化旅游领域的改革,为新时代旅游景区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撑。旅游景区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的核心所在,更是旅游消费的吸引中心。
当前,推行景区建设发展,首先,必须立足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代背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旅游领域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尊重和运用好旅游经济发展规律,优化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模式,破除制约旅游景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提高旅游景区在优化规划、科学开发和有效运营方面的活力和动力,实现景区体制机制的全面创新。其次,坚持高质量发展定位,积极发挥旅游规划的引领作用,推进景区建设发展从规模导向转变为质量导向,坚持问题导向,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式推进景区建设发展,着力解决景区面临的景观质量保护力度不足、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存在、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等突出问题,增强和优化景区“供给”能力,不断满足游客对高品质景区的需求。第三,积极用全域旅游理念和模式来指导景区的发展建设,探索旅游景区规划与用地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生态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多规合一”模式,努力推进景区从单一的观光型发展向“观光+体验+度假”综合型发展转型升级,实现旅游景区的全空间、全时间、全行业、全要素发展,把景区建设成为“远者来,近者悦”的复合型、包容型旅游产品和旅游空间。
(三)深化峨眉山旅游谈话关于重视效益的认识,必须把全民共享旅游成果作为新时代景区发展的根本目标
2013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强调:“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旅游业发展为人民、旅游业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这是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景区必须把自身发展与提高人民群众旅游休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相结合。
首先,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坚持依法兴旅、依法治旅.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依法保護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权利,切实保护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要重视景区对内部及周边社区的带动作用。不能简单地把原有社区居民“一搬了事”,要尊重当地社区的利益,保障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旅游就业的权利,也可以通过资源入股、劳动力入股、门票分红、生态补偿等共建方式,引导景区与当地社区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景区与社区的利益矛盾。
第三,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旅游景区的旅游扶贫作用。“开发一个景区,致富一方百姓”,“一人参与景区服务,一户实现根本脱贫”等旅游扶贫实践案例,已经从实效层面证明了旅游开发是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应鼓励成熟景区以“景区带村”的方式参与旅游扶贫,引导景区与周边贫困村加强合作,建立分工协作、有机衔接的旅游扶贫产业体系,支持和帮助有条件贫困村,围绕景区游客消费需求,开展民宿客栈、特色餐饮、民俗表演、休闲农业、旅游商品加工销售等配套旅游经营活动,让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最终实现脱贫致富,奔向小康。
综上所述,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意义重大,特别是谈话中体现的加强保护、合理开发,搞好规划、重视效益等观点,既与邓小平黄山旅游谈话一脉相承,又有发展创新,体现了1978年以来邓小平对如何发展旅游业的系列思考和整体考量。旅游景区作为最重要的旅游产品、最主要的旅游活动空间载体,其建设情况和发展水平是旅游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全面深化旅游领域改革具有突出的示范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时代背景下,深化峨眉山旅游谈话对旅游景区建设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必须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新时代景区发展的根本要求,把保护优先、同步推进保护与开发作为景区建设的基本遵循,把引导游客进行绿色旅游、低碳旅游作为景区管理营运的重要内容;必须把全面深化旅游领域改革作为新时代景区发展的根本任务,以全域旅游为突破口,破除制约旅游景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景区发展活力和动力;必须把全民共享旅游成果作为新时代景区发展的根本目标,坚持依法兴旅、依法治旅,切实保护游客合法权益,尊重当地社区的利益,发挥旅游景区牵引扶贫作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