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校园阅读构型的重整与实践
2018-07-12吴璀黄宇琴
吴璀 黄宇琴
摘要:信息化时代,校园阅读存在着阅读功利化、粗浅化、娱乐化、单一化的问题。本文对校园阅读的基本要素做了界定,论证了校园阅读的基本构型,提出了校园阅读的构型重整路径,并从阅读氛围、课程、活动、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个性化实践。
关键词:校园阅读;阅读构型;阅读重整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1-0062-05
英国教育家苏加特说:“未来的数字化时代不再需要语文,不再需要数学,大家所需的:第一是阅读,第二是搜索,第三是辨别真伪。”当前,阅读已成为儿童未来必备的能力之一。小学校园作为儿童阅读的重要场所,担任着研究校园阅读现实样态、发现校园阅读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的责任。
校园阅读的现实样态
1.校园阅读基本要素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将阅读定义为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在百度百科中,阅读的定义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从定义中可以推导出阅读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阅读手段——运用语言文字;阅读对象——视觉材料;阅读目的——获取信息。
张怀涛教授对阅读要素进行了扩充,他在《阅读推广的要素分析》一文中指出:阅读推广由目的、主体、对象、内容、活动、效果六种要素构成。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阅读推广的重要阶段。
朱永新教授提出了新教育的十大行动,第一条就是“营造书香校园”。其要求是: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阅读氛围、阅读资源、阅读活动也是校园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以上观点,笔者将小学校园阅读的基本要素归纳为以下四个:
①阅读主体,即谁来读。它包括了阅读主体的阅读观念和阅读态度。
②阅读对象,即读什么。它是阅读主体对阅读资源选择的结果。
③阅读活动,即怎么读。它集合了一定的阅读手段和阅读课程。
④阅读评价,即读得怎么样。它是对整体阅读氛围、阅读主体的阅读观、阅读对象的实效性、阅读活动的效果反馈,可以针对某一方面,也可以是集合形式。
2.校园阅读的实际状态
尽管从国家战略到课程标准都在推进校园阅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校园阅读的实际状态依然不容乐观,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阅读目的功利化:实践中发现当前小学校园的阅读存在明显的功利化。一是教师引导的功利化:教师将阅读视为提高学生成绩的手段之一。这部分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阅读观时,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好处。二是家长引导的功利化:以阅读数量来衡量学生阅读。全民阅读的推进,使得家长也逐渐意识到阅读的必要性,因此督促孩子大量看书成了家中常态。在这种成绩提高论和大量阅读论的灌溉下,学生很难树立起正确的阅读观,阅读目的也变得不再纯粹,他们更多地认为阅读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学习水平而不是得到阅读乐趣。
②阅读选择粗浅化:信息化时代是阅读资源爆炸的时代。“选书难”成了普遍现象。以当当图书搜索系统为例,在系统中以“鲁迅”作为关键词进行图书资源检索,结果显示共有21033件商品,分类涉及文集、诗词、随笔等(如图1)。如何在这两万多件商品中选择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是困扰家长、师生的难题。与此同时,大量的阅读材料增加了阅读内容的易得性,使得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走马观花,流于表面;在阅读时缺乏对阅读内容的敬畏之情,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阅读泛滥。
③阅读方式娱乐化:目前小学校园中的学生大多是10后,他们都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一出生就处于智能化和電子化的社会中。除了纸质书籍外,互联网和手机也成为学生阅读的重要渠道。纸质阅读与数字化阅读的共存导致学生的阅读带着很强的娱乐性。半数以上的学生将手机和互联网用于游戏和聊天,而不是进行阅读。
④阅读评价单一化:评价作为阅读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阅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校园阅读中,阅读评价方式相对单一。教师的评价着重于学生阅读的量而忽略了阅读的质,着重于阅读结果而忽略了阅读过程,着重于经验性评价而忽略了评价的科学性。
校园阅读的构型论证
“阅读构型”一词是由英国著名文化研究学者托尼·本尼特最早提及的:“所谓的阅读构型,我的意思是指能够有序组织并有效激活阅读实践的存在于话语与文本间的一系列的限定作用,其能够通过将读者转化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阅读主体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文本转化为有待阅读的客体,从而使读者与阅读以一种非常特殊的关系相互联系在一起。”他在定义阅读构型的时候提到阅读实践、语言与文本、阅读主体、阅读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说,校园阅读的四大要素即阅读主体、阅读对象、阅读活动、阅读评价之间按照一定排列可以形成校园阅读的基本构型。
“阅读构型”与“分子构型”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由原子(要素)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而形成立体结构。化学中甲烷的“分子构型”与“阅读构型”有着相似之处。类比甲烷在结构、性质、反应上的特点,可以对校园阅读的基本构型进行深入研究。
1.结构
甲烷,化学式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其结构式如下页图2所示。如果将校园阅读看作碳原子,将阅读的四个要素看作氢原子,那么校园阅读的阅读构型就如图3所示。校园阅读的四要素作用于校园阅读又依附于校园阅读。甲烷的每个共价键是碳原子和氢原子共同使用外层電子形成的,每条共价键之间的力和作用是相同的;而校园阅读因为每个要素之间的具体指向不同,所以对校园阅读的力和作用不相同。
2.性质
甲烷的结构稳定,性质也比较稳定,通常不会与强氧化剂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只有在特定条件下,甲烷才会发生化学反应。而校园阅读的稳定结构也导致了校园阅读活性的降低,阅读状态难以被轻易打破。当阅读主体、对象、活动、评价出现问题时,由于结构的稳定性,很难察觉到问题的存在;即使发现了问题的存在,由于缺乏破解结构的方法,也很难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3.反应
虽然甲烷性质稳定,不轻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并不代表它无法发生反应,其反应程度与反应条件密切相关。
校园阅读的重整路径
要改变校园阅读的现实样态,只有断掉原有的共价键,注入新物质,才能对其进行重整,产生新的反应物。
1.阅读目的重整:由分数论走向大阅读观
目的论认为,某种观念的目的是预先规定事物、现象存在和发展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原因和根据,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外在的目的论和内在的目的论。传统的分数论是通过外在形式激励学生阅读,学生缺乏阅读体验,阅读动力不能持久。大阅读观是一种新的阅读思维,即一个人既要善于向外阅读,读得懂大千世界,又要善于向内阅读,读得懂百味人生,进而明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并且在向外读和向内读的交互运动中,不断提升智慧、教养和能力。只有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才能整合学生阅读内力和外力,启发学生阅读意识,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2.阅读内容重整:由浅阅读走向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是相对于浅阅读而言的阅读方式。从阅读追求来说,浅阅读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愉悦;深度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阅读时首先要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刻探寻,然后对内容背后的客观事物进行理性思考,最后在此过程中形成长此以往的阅读状态。在以深度学习为主要特点的人工智能时代,深度阅读是深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法门。
3.阅读方式重整:由平面阅读走向立体阅读
阅读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是一种平面式的阅读,这种阅读载体单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信息化时代,各种数字化平台和移动终端的出现融合了声音、影像和图形等多种形式的阅读素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视觉、听觉、感觉都得到了调动,信息获取方式从平面走向立体。
4.阅读评价重整:由经验评价走向科学评价
经验型阅读评价一般以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为标准,以语言鼓励或物质奖励为方式,多为即时评价和短期评价。这种评价与班级和学校建立的评价机制相关,依赖于经验。科学评价则指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评价理念的确立、评价目标的设定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目前,国际上比较著名的评价项目有PISA、PIRLS和NEAP。这三个评价项目虽然各有侧重,不全是针对阅读评价,但是对校园阅读评价的科学化能起到启示作用。
信息化时代校园阅读重整的个性化实践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以阅读立校的新优质小学。学校在“用心成就最美的自我”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提出了“用心成就最美的阅读”的目标,立志培养出阅读的爱好者与表达者。学校自2006年开始实施阅读考级课程,至今已有10余年。“阅读考级”经历了三个阶段:实施之初,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级,50分为一级,关注“量”的积累;2010年,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与教材相整合;2014年随着课程的深入实施,更加关注阅读成果外显,将阅读与表达结合,构建两个体系,深入阅读课型研讨。围绕阅读氛围、阅读课程、阅读活动、阅读评价,学校既是阅读的推广者,也是阅读的实践者。
1.聚焦阅读主体,营造阅读氛围
(1)打造阅读氛围的硬实力
阅读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校园环境硬件条件。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力求做到校园处处有图书,校园处处可读书。学校打造开放式校园图书馆,将藏书室与阅览室合二为一。每个班级都装备有图书角和有班级文化特色的图书柜,学生能信手取阅和借阅。修建电子阅览区,引入数字阅读机,开辟网上图书室,实现阅读数字化。
(2)提升阅读品味的软实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阅读环境的硬实力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条件,阅读品味的软实力则影响学生于无形之中。以“书”为原型,进行教学楼宇的设计;以“美”来命名学校的教学楼和道路;将阅读理念和阅读活动上墙,凸显阅读文化。只有在良好的阅读氛围的熏陶下,学生们才能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2.依托阅读课程,深化阅读资源
(1)阅读考级,资源精准推送
在实施阅读考级过程中,在书目的选择与推荐上,学校一直遵循“经典、趣味、开放”的原则。“经典”深度激活阅读思维;“趣味”广度激发阅读兴趣;“开放”延伸阅读品味。在选择阅读资源时,结合学生兴趣、发展需求与教材内容来确定书目。各年级分为必读(10本)和选读(15本)两大类,必读是让所有学生有基于阅读的共同体验,选读有效解决学生阅读差异与不同需求的问题,实现了阅读资源的精准推送。
(2)阶梯课程,拓宽阅读深度
阅读内容与阅读认知的不匹配是造成浅阅读的主要因素之一。学校主张让学生先读透一本书,再读通一类书,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学校引进阶梯课程,由专业的儿童阅读指导教师引领儿童阅读。学生每天用诗歌开启黎明,每天一首经典童诗,跟着教师的诗歌解读和领读,和同学们一起读,体会诗歌的奇妙。每周一次共读,和教师一起从主题、框架以及思想和语言等角度来进行共读,学习更好的阅读方法,拓展阅读深度。
3.开展阅读活动,整合阅读方式
教育论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主要是在实践和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学知识,长见识,提能力,养习惯。
(1)线下活动,阅读成果外显
学校关注学生阅读成果外显,为班级和学生搭建了丰富的展示平台。每年四月是学校读书节,课本剧、国学展示、好书推荐、书香悦读汇、主题诗会等一系列的书香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浸润洗涤,点燃阅读心灯。十二月是学校创造节暨阅读节,除了集体的阅读汇报之外,各年级还有半天的集中阅读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推选阅读明星班级、阅读推广人、阅读总冠军、阅读小明星等。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快乐阅读,畅游“书海”。
(2)线上活动,阅读方式多元
信息化时代,移动终端的普及,不仅让阅读方式变得多元,而且让阅读活动由单一变得多元,由传统的线下活动转为线上、线下并行。借助学校阅读APP,推行假期阅读活动,评选阅读达人;实行线上阅读考级,阅读考级在家里即可完成,节约课堂时间。多元的阅读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阅读选择,而且打开了阅读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4.借助阅读评价,提升阅读效果
(1)关注过程,形成性评价
阅读考级课程除了构建四种基本课型之外还完善了对应的评价体系。其主要形式是积分制,主要流程是“考核—得星—换分—汇总—评级”。不同的课型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不同,如“淘精读美”课程侧重于阅读量的考查,“乐品思美”侧重于阅读深度的检测。因此,阅读考级评价体系不仅能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评价,还能考查学生阅读的质量和阅读成果。
(2)关注效果,科学评价
阅读考级评价系统关注阅读过程,引入科学的评价系统则能更好地监测阅读效果。学校引入学习通校园阅读系统,内容分级确定阅读对象,适应不同学段的学生心智发展与兴趣分布;能力测评与国际阅读素养测评理念接轨,以权威评价项目为理论支撑,确定能力维度和评级框架;过程管理和行为报告监控评价过程,反馈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沈书生.关于现代教育整合观的初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4):28-30.
[2]张怀涛.阅读推广的要素分析[J].晋图学刊,2015(2):1-11.
[3]蒋多,杨矞.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产业[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4]顾春.当代教育理论专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唐盛昌.数字校园引发教学重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3(5):91-98.
[6]Bennett,T.985. Texts in History: The Determinations of Readings and Their Texts[J].The Journal of the Midwest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2018(1):7.
[7]赵云良.谈“大阅读观”的建立[N].吉林日报,2017-5-16(5).
[8]任福兵.网络时代阅读方式的结构性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10):61-66.
[9]胡舍囡.讓评价成为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105.
[10]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5(9):24.
作者简介:吴璀,在读博士,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校课程与教学;黄宇琴,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