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操作 加深理解

2018-07-12仲杨杨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圆锥体圆片圆柱体

仲杨杨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动手操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动手操作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大多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但动手操作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例如,教学“体积”概念时,笔者先让学生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把一个杯子装满细沙后倒出,再放入一块木块,再把原来的细沙装上。实验二:把两个大小不等的石块放入两个盛有同样多水的杯中。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到木块和石块占了杯中的一部分空间,从而理解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再通过观察两块大小不等的石头放入水中后水面高度的不同,从而理解物体大小不同所占空间大小也不同,理解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现行大纲要求,“笔算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在有些算理教学中,采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被减数末尾有零的减法时,给出题目“1000-956=?”让四位学生分别充当被减数各位上的数字。因为被减数个位、十位、百位都是零,只能向千位上借,千位上的学生把一个红圆片借给了百位上的学生,百位上的学生把借来的一个红圆片变成10个绿圆片,从千位退一当十。再取出一个借给十位上的学生,十位上的学生把借到的一个绿圆片变成10个黄圆片,从百位退一当十。再取出一个来,借给个位上的学生,变成10个蓝圆片,从十位退一当十。最后再从个位减起。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而且在以后的计算中避免出现退位不清的错误。

三、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独立推导计算公式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觉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独立思考探索知识、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在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分割、平移、旋转等方法,把新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进行公式推导。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有的学生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从不同的角度,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要求学生做一个圆柱体和一个与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把圆锥体内盛满沙子后,再倒入圆柱体内,看几次才能把圆柱体装满,从而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1/3,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认识图形及图形特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模型,捏橡皮泥、折纸、拼图等方法来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把纸对折,再剪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把剪好的图案打开,观察折痕两边的图案有什么特点,从而明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再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学生可以用对折的方法,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角和边的特点。这样学生边动手、边思考,在实践中发现规律,从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五、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对计量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

量的计量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量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學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掂一掂。例如,教学1厘米、1分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时,教会学生用手势来表示。如用一拃表示1分米的长度,用指甲盖的大小表示1平方厘米的大小。通过这种方式,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感性化、直观化,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六、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

应用题的核心是数量关系,理解数量关系的方法很多。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动手摆图理解数量关系,便于学生进一步掌握解题思路。例如,教学“比……多(少)几”的应用题时,首先让学生摆实物图,建立起“大数、小数、差”几个概念,再通过摆图理解大数、小数、差之间的关系,最后,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应用题弄清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思考的方法,而且为学生以后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七、结语

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操作中释疑,在操作中领悟,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记忆,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猜你喜欢

圆锥体圆片圆柱体
圆片接力赛
埃及沙漠赫尔格达红海沿岸沙漠呼吸
人工“向日葵”材料问世
以“圆锥体”的概念解析家委会的职能
活动为数学学习服务
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