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科技发展生态化
2018-07-12赵海月康喜彬
赵海月 康喜彬
【摘要】人类要想跨入生态文明社会,必须实现科技的生态化转向,然而当前我国现代科技发展仍存在价值观偏离、公众参与不足、科技和生态认识错位等问题。实现科技发展生态化,需要坚持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发挥企业、政府和群众的协同作用,推进工业、农业生产生态化。
【关键词】科技发展 生态化 生态环境 【中国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代科技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在发展中形成了无限追求控制力和生产力的科技观,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随着社会的發展愈加明显。人类要想跨入生态文明社会,必须实现科技的生态化转向,探索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路径。但是,当前我国现代科技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存在价值观偏离问题。科技发展主体缺乏生态理性,表现出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忽视环境、不重视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意识。在科技发展实践中,无法更好地将生态学思维融入科技发展的构思、开发、成果转化等过程中;在科技发展活动中,无法自觉遵循自然定律,无法将生态价值观作为推进科技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
其次,存在公众参与不足问题。一方面,在现代科技发展进程中,公众参与科技和公众理解科技两者存在断链现象,公众站在边缘地带,看不清楚科技的“全部面貌”,只看到科学技术发挥的积极作用,对于科学技术的局限性和消极作用则雾里看花。另一方面,现代科技发展忽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使公众的本体意识缺失,对自身价值存有疑虑,难以自觉地监督科技发展。
最后,存在科技和生态认识错位问题。人类生存面临着无限需求与自然资源有限性、个体能力有限性间的矛盾。在自然生存方式下,人类生存的这两个矛盾未得到解决。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生存方式从自然生存慢慢过渡到科技生存。科技使得人类社会发展取得巨大的进步,人类在享受科学技术和科技产物带来的便利和福祉下,渐渐忽视了生态破坏问题以及潜在的生态危机,一味追求经济发展效率,忽视了经济发展质量;盲目啃噬自然资源,认为科技产物能代替自然资源。
坚持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生态价值观提倡科技生态化发展,提倡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非是一个绝对对立的矛盾命题,关键在于如何协调,科技发展生态化是协调两者发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能为人类所用,也能伤及人类。倘若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科技给人类生存和自然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最终必将影响人类和自然界的生存、发展。从科技到科技发展再到科技发展生态化,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进程,科技发展生态化将生态学思想、哲学的辩证自然观运用于科技发展的全程,以人和自然、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
科技发展生态化并非单纯意义上的经济发展,而是社会、生态和经济共同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三维复合系统,这决定了科技发展生态化的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是三维的。一是生产力标准,即经济评价尺度,包括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二是生态标准,即环境和生态评价尺度,重点在于保障生态合理性、持续性和多样性;三是社会标准,即协调尺度,突出社会经济与生态自然的协调发展。社会、生态和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人类的生态理念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干预程度,取决于将三者融合为一体的中介环节——科技发展系统。所以,要实现科技发展生态化,最重要的就是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借助先进的科技来实现社会、生态和经济的和谐统一。
发挥企业、政府和大众的协同作用
科技与生态相伴相生。科技负载生态价值,是生态化的软件变革;科技负载生态理性,是生态化的硬件变革。在由“硬科技”向“软科技”的转变过程中,生态理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发展主体的生态观。在思想层面,要求企业树立全新的生态观,在技术创新进程中遵循生态理性和生态规律,形成系统平衡的思维,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促进社会经济、生态自然和人类生存发展的良性循环以及协调发展,提高企业对环境承载力的认识。在技术层面,要求企业建立起“资源-产品-工艺”生态子系统,以无害化技术为工具,开发对人体和自然环境有益的绿色产品,实现对生产活动全程的“生态化”控制。在管理层面,要求企业制定生态技术战略,形成以生态技术组织体系、产品开发过程管理体系、生态技术激励机制为内容的生态技术机制,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科技发展生态化。
其次,发挥政府对于科技发展生态化的引领作用。一是创设有利于科技发展生态化的氛围。通过宣传、教育、宏观政策引导等方式,培育企业、大众等的生态理性意识和科技发展生态化素养。二是制定奖惩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进行生态化技术创新,并为企业制定技术标准和规程,使企业的科技发展目标符合生态化要求。三是政策向科技发展生态化倾斜,对开展公共技术研究的专家给予财政扶持,对落实科技发展生态化的企业给予政策和税收优惠,鼓励科技发展生态化研究和产业化发展。
最后,健全公众参与科技发展生态化的决策体系。科技发展需以人为本,科技发展生态化的建设更需要公众的参与,需建立政府、科技和公众之间的和谐关系。一是为公众参与科技发展生态化监督制定制度,使之制度化,包括为公众参与确立目标、原则、规范以及组织程序,并给予立法保障。二是构建科学家、研究者与公众交流、学习的平台及运行机制,包括公众参与的能力培训机制、奖惩机制等,使公众在参与科技发展生态化决策的过程中自我升华,拥有实实在在的参与权、决策权。
大力推进工业、农业生产生态化
要实现科技发展生态化,就应明确科技发展活动要受制于社会理性、生态理性和一般人性,即科技要服务于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在内的普通大众的基本生活条件。所以,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不仅是更新颖、更尖端的时空科技,还有能够解决现实性生态环境难题的绿色生活技术。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推进科技进步,发展生态工业。一是鼓励和扶持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绿色技术及相应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借助科技手段对这些产业链加以提升和生态化改造,从而提高这些产业及对应企业的竞争力。二是将整改政策投向重污染行业,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对重污染行业的生产工具、排污设施等进行改善,以提高重污染行业的资源使用率,降低重污染行业的污染指标,使清洁生产理念和技术进入重污染行业。
此外,要利用科技创新发展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基地和农村大力推行生态种植理念、技术,提倡废弃物再利用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推广经济适用型生态处理技术。
(作者分别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
【参考文献】
①赵昌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对习近平总书记“经济考核思想”的学习和理解》,《人民论坛》,2013年第34期。
②张建辉:《科技生态化的转换路径》,《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③陈启杰:《投资主体多元化科技创新生态化体制机制长效化》,《人民政协报》,2015年11月18日。
责编/孙渴 美编/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