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职药学专业教学模式探析
2018-07-12万文婷
万文婷
摘 要:新形势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的医药人才,中职药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新形势下中职药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中职药学;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中职药学专业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强调理论教育,忽略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能力不足,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新形势下,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基于这种背景,中职学校必须革新药学专业教学模式,立足社会需求,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形势下中职药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药学专业教学偏向于理论知识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在中职药学专业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教师必须革新教学模式。药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药学专业教学中,“药”关乎人的性命,只掌握病理特征、药的用法、用量等远远不够,还必须应用到临床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现代社会培养专业人才,教师必须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革新教学方法。
二、新形势下中职药学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
1.明确教学目标
中职药学专业在培养当代医学专业人才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要想培养专业人才,在中职药学专业教学中,必须明确药学专业的教学目标。首先,学校必须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树立符合中职药学教育的人才观、就业观;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朝着专业领域发展和学习,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中职药学专业教学中,教师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育,忽略了实践,以至于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要想提高中职药学专业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要结合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提升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深入推行校企合作
所谓校企合作就是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校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模式。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为了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中职学校可以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结合药学专业,与有实力的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安排学生进入医院顶岗实习,让学生接触先进的医疗技术,从而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的实用型人才。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必须安排教师全程跟踪,了解学生在医院的实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成長。
4.增加实验课
在中职药学专业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实验有着重大作用。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药物的具体反应,从而更好地掌握应用药物的方法。因此,在中职药学专业教学中,学校必须增加实验课。一方面,要引进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建立一批高水平、高仿真的实训、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训、实验支持;另一方面,要安排实训、实验课,给学生充足的实训、实验机会,让学生在实训、实验中培养职业技能。
5.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倡导的教学手段,多媒体不仅资源丰富,还融合了声音、视频、音频等功能。在中职药学专业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可以避免枯燥的理论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到书本外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药物药理实验中,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实验操作视频,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知识、理解知识。学生观看完实验视频后,可以进行实验操作,提升能力。
6.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在中职药学专业教学中,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首先,要强化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训,鼓励教师深入开展科研工作,倡导教师深入医院学习,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其次,强化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为中职药学教学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更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药学教学,指导学生的专业发展。
三、结语
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中职药学专业教学的需要,中职药学专业教学模式的革新刻不容缓。在中职药学专业教学中,学校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实训、实验室;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注重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为现代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芬.认识性实习在药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26):184.
[2]丁娇艳.“双主体”教学模式在提高中职药学专业教学质量上的应用实践[J].求知导刊,2015(4):74.
[3]刘爱.基于新课改理念下的中职药学教学实践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232-233.
[4]徐晓伟.新形势下中职药学教学模式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