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外开放的世界机遇

2018-07-12徐奇渊杨盼盼

财经国家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经济体共同体贸易

徐奇渊 杨盼盼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都得到了稳定和延续,中国也因对外开放而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今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的主旨演讲中也再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但是国内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要求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包容与互动。

2015年9月,习近平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强调,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去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又作了进一步阐释。其具体理念,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相融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落实,是五大发展理念在国际范围的一种探索和实践。而且这一理念的提出,离不开中国在更大程度上的双向对外开放。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举措,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在此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新格局呼唤全球发展新动力

从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的角度来看,这些国家难以依赖现有发达国家的帮助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一,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经济体正在经历复苏,但其正面溢出效应相当有限。例如美国,其实体经济复苏状况虽然较好,但其再工业化、重振制造业、美国优先的战略,其中也涉及到中端和较低端制造业的回流。美国在奥巴马时代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在特朗普时代也得到了延续。再加上近年来,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的能源成本优势,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将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竞争力形成一定的替代压力。同时,日本大力吸引海外日企的资本回流,推动国内“去空心化”过程;欧洲也在积极推动“工业4.0”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产业政策。国际生产网络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这可能对后起的发展中国家的赶超战略形成一定的冲击和阻碍。

第二,发达国家正致力于通过多边或单边方式,来改变国际贸易体系的现有格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制定贸易领域的游戏规则。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均积极参与到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这些新型贸易规则的制定当中。这些贸易谈判都具有高规格特征,所涉及的领域也不仅仅是传统的货物贸易领域,还包含服务贸易和投资,对于一国经济体的内部运行状况也多有要求,例如对透明度、竞争中性、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规则的要求。这也使得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在中短期内难以加入其中,即便加入,也要付出较高代价。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大多都没有加入上述新贸易规则的谈判。发达国家通过订立高质量的贸易协定,实质上是尽可能多地提高自身的贸易竞争力,而没有参与新型贸易协定谈判的新兴市场国家,本国的贸易就将受到负面影响。

虽然,美国已经宣布退出TPP,但是以日本为首的其他成员国仍然在努力促成原有协定的落实。同时,美国正在用单方面贸易政策、双边贸易谈判来取代WTO的多边治理体系。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秩序受到较大不确定性的冲击,除了中国之外,很多依赖于全球贸易体系的新兴经济体,也同样有可能受到较大冲击。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新一轮对外开放,可能为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机遇。这至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需求端,中国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内部消费需求的挖掘,将为新兴经济体提供更大的最终品销售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发达国家经济重塑贸易规则、去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其次,在供给端,中国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的对外直接投资蓬勃发展,尤其是对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直接投资迅速上升,也将从供给端改善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潜力。

具体从需求端来看,中国提出“积极扩大进口”的政策导向,并且强调“我们要以更大力度的市场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作为全球规模最为庞大的市场之一,中国市场在需求端的对外开放,将给予全球生产网络以巨大的机会,尤其是广大新兴经济体将从中获益。

中国因素助推新兴经济体发展

同时,中国因素也将推动新兴经济体的供给能力建设、提高其潜在经济增速。第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在迅速上升。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772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之后在2016年达到世界第二。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200亿美元,较2016年的峰值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上升趋势的通道当中。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稳步推进,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143.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2%,比上年增加3.5个百分点。随着2018年4月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挂牌成立,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必将得到更为快速的发展。

第二,新兴经济体的开发建设存在巨大资金需求。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为例,新兴经济体的需求普遍旺盛。据测算,2016年至2030年期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基建融资需求将达到2.9万亿美元(2015年美元不变价)。从空间角度来看测算结果,“一带一路”的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分别为:中巴经济走廊250亿美元,中蒙俄经济走廊990亿美元,中国-中南半岛1640亿美元,孟中印缅经济走廊1950亿美元,新亚欧大陆桥7470亿美元,中国-中亚-西亚走廊7920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基建融资需求,呈现出以“中国-中亚-西亚”“新亚欧大陆桥”两大走廊为主的格局。但是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进行开发建设的资金需求,还远未获得满足。已有的区域机制安排,甚至包括世界银行等国际多边机制安排,都远远无法满足新兴经济体日益上升的融资需求。

第三,在中国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传统产能的出路也包括“转移一部分”的渠道。与此同时,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措施也在陆续出台。这些措施,都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其他新兴经济体更加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此外,随着中国的工业园区模式、经济特区模式等发展模式的输出,尤其是中国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对新兴经济体国家基础设施工程的协力开发建设,都将有利于其他新兴经济体改善经济的供给能力。

中国在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战略,将同时在需求端、供给端重塑国际资金环流、商品环流格局;而这种新的环流格局,恰恰是符合广大新兴经济体国家利益的。

一方面,中国国内积累了大量储蓄,在供给端通过直接投资,可以改善推动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能力建设、改善其经济增速、增强其供给能力。这方面也要求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加强国际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而且,中国不仅仅要对发达国家实施开放战略,同时也要更加重视对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实施开放战略。另一方面,中国国内市场前景广阔,能够成为新兴市场外需的重要来源,为其他新兴经济体提供新的大市场机会。这也要求中国着力推进国内的结构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国内市场分割和地方保護主义、进一步开放进口贸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更多的新挑战和新矛盾。在此背景下,中国不但需要通过全面对外开放推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而且也需要通过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需要在上述两者之间找到深度的战略契合点。而这个契合点,正是不断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通过坚定地、持续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们可以为国内、国际经济政策提供统一的战略框架。

猜你喜欢

经济体共同体贸易
爱的共同体
中日韩贸易数据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工作图什么?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