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就业情况的喜与忧
——汉中农民工就业情况调查

2018-07-12

时代金融 2018年30期
关键词:汉中学历农民工

戴 硕

(中国人民银行汉中市中心支行,陕西 汉中 723000)

近期,笔者对陕西省汉中市9县2区100位农民工就业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看:农民工收入增加较快,2017年,调查对象月平均工资为3521元,已渐渐接近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但农民工就业的一些隐忧也渐渐露出端倪。

一、农民工就业的喜

(一)择业理念日渐成熟

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择业日趋理性,除关注工资、待遇外,还依次关注工作强度、安全性,工作稳定性,发展机遇,人文关怀等。对就业的行业也有了较多的选择,32%的农民工希望进入电子、机械制造行业,27%的农民工希望进入服务业(如餐饮、家政、零售、物流等),21%的农民工希望进入建筑业,20%的农民工希望进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业类等。

(二)本省务工人员大幅增加

随着地区间工资差别的缩小,2017年,在本省内务工人员比例达到了39%;其他地区34%;东南沿海地区27%;在本省务工人员比例超过了东南沿海地区。春节过后,有63%的农民工仍将踏上外出务工的道路,超过半数的人表示将重新找工作,而首选在本省内找工作的人数占比高达49%。在省内就近务工,可避免春运期间长途奔波,节省交通费用,务工者也可在节假日里增加回家次数,以兼顾家中老人和孩子,使他们尽可能的享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减少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三)收入大幅提高

2017年,汉中外出农民工工资收入达不到期望的占比为20%,较2016年下降12个百分点。2017年,汉中外出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为3521元,比上年提高了343元,增长10.79%,增速高于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涨幅,表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农民工的劳动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逐渐获得了较为公正的工资待遇。外出就业积累一定的积蓄后,54%的农民工理想的定居地是离家较近的中小城市、城镇。

(四)户籍问题制约日渐淡化

农民工在择业时,65%的被调查者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职业技能;20%的是收入达不到预期;11%的是就业信息不畅;只有4%的是因户籍问题。说明户籍问题这一划分城乡居民的鸿沟已渐渐成为历史,户籍对择业的制约影响已日渐淡出。2017年,农民工外出找工作27%的人感觉比以前容易了,这一比例又较2016年上升了9个百分点。

二、农民工就业的忧

(一)学历呈两极分化趋势

2017年,汉中外出就业农民工初中及以下学历占59%,较2016年上升7个百分点;高中学历占21%,较2016年下降11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学历占20%,较2016年上升5个百分点。农民工中学历两极分化,初中及以下学历和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大幅增加,高中学历阶段人员大幅下降,形成了一个断层,反映出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滑坡,近年,农村大多数村镇已没有高级中学,农村子女上学路途遥远,加上高中已不是义务教育,费用支出较多,多数农村子女初中毕业后即辍学,只有少数家庭条件较好,且学习成绩也好的农村子女才能继续上高中,考大学。目前,农村子女初中毕业后,继续就读高中的比例不足10%。农村教育发展的滞后,致使部分农民工技能、知识水平较低,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地位,就业机会减少、难度加大。

(二)收入差距拉大

调查中农民工月最高工资是11000元,月最低工资是1000元,月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11倍。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滑坡,致使农村低学历人员增加,外出务工时,学历低、缺少职业技能成了他们就业的最大障碍,且也抑制了他们收入的提高,致使收入差距日益悬殊,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三)子女教育弱化

一是农民工外出打工、讨生活,将子女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看管,成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通常只能照顾其吃饱、穿暖,无力承担其成长阶段的教育和学习辅导,致使部分成为问题留守儿童;二是部分农民工将子女带到打工地,大部分在不正规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但这类学校设施落后、教学环境差、师资力量弱,这些农民工子女从开始受到的教育就弱于同龄人。

(四)政府在农民工就业中所起作用较弱

调查中,68%的外出务工人员未接受过政府的免费职业技能教育、就业指导或就业推荐等。农民工外出就业渠道:67%是靠同乡、亲朋介绍;13%是通过政府组织;7%是通过报刊、网络媒体;7%是通过招聘会;6%是通过职介机构。对政府鼓励开展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优惠项目,较为了解的农民工仅占14%,了解一些的农民工占63%,根本不了解的农民工占23%,根本不了解的农民工占比高于较为了解的农民工。政府在为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教育、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方面未起到主导作用。鼓励农民工开展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优惠项目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工大多不太了解。

三、建议

(一)关注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竞争力

现阶段,建议各村镇就地取材免费举办夜校及各种培训班,加强对农村人口文化知识的补习及业务技能的培训,重点弥补18岁以下的农村辍学青年不能继续求学的遗憾,以提高人口素质及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竞争力。从长远出发,建议开展高中阶段的义务教育,解决农村人口及城镇低收入人群的求学问题。让未成年人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不要让家庭经济条件成为制约他们继续受教育的障碍。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

一些农民工,尤其是低收入的农民工,他们从事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安全性低,但却往往享受不到工伤、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工一旦受伤、生病、年老,本人甚至整个家庭就会沦为贫困人口,有时,生存都是问题,建议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每一位农民工都享有工伤、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让每一位公民都充分沐浴在社会保障的阳光下,保证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同时,应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解决农民工居无定所,长期在打工地与农村之间漂泊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降低农民工在打工地的安家成本,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三)发挥政府作用,提高政府凝聚力

建议各地政府要加大对国家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和优惠项目宣传落实力度,让农民家喻户晓,引导、鼓励农民在家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对拟外出务工的人员应加大培训力度和就业指导,同时,政府应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资源优势,各地政府之间相互协调、协商,充分挖掘农村富余的人力资源,并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也可更好的解决部分地方的用工荒,减少人力资源浪费,还可大量减少农民工通过非正规渠道外出择业被骗,提高政府的凝聚力。

猜你喜欢

汉中学历农民工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汉中之战(续)
汉中为王(二)
汉中情
汉中仙毫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