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2018-07-12朱霞汪峰
朱 霞 汪 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广西 桂林 541000)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仪器设备存在着部分设备重复采购、普遍利用率低、资金管理与设备购置不科学、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少等问题,这些问题被大部分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认可,甚至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为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推动我国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与高效利用,改变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多头管理、分散投入的状况,减少科技资源低水平重复和浪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认真贯彻国家有关部门定制的“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方针,以“统筹、共享、服务、创新”为理念,坚决落实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985、211高校以及部分省属重点院校相继建成了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形成国家-省-高校三个层次的共享平台建设。但是,地方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建设并未取得实际性进展。
二、地方高校建设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地方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科研仪器设备的采购量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科研仪器设备不仅是高校办学实力与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工具,还是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基础保障。科研设备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地方高校培养高水平人才、实现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服务社会其他机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2000年管理体制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2005年以后,学校的大型仪器设备的投入显著增加,10万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从原来的87台套,增加到2010年的186台套,再到2015年的566台套;4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从原来的18台套,总价值1361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34台套,总价值3018万元,再到2015年的119台套,总价值10732万元。科研设备的增量推动了学校的,也正是由于快速的发展历程,使得地方高校在大型仪器设备审批、购置、验收、分配、管理维护上出现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共享率较低。因此,建设科研设备共享平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地方高校科研仪器设备使用率与共享率低的原因分析
(一)现行科研仪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设备利用率低
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与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及大学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为了加速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大力支持学术研究,积极鼓励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申报,最后往往只注重申报结果而忽略了资产管理,这就导致了经费管理与设备购置不科学。高校在设备采购前缺少一定的统筹规划,采购的仪器设备技术水平存在差异性。不同来源的的科研经费资源在使用上缺少全局性考虑和计划,导致高校在设备采购中,存在重复购置现象。设备在采购前的调研分析不充分,只结合现阶段某项科研项目的需要,忽略了仪器设备在今后的利用范围,导致设备存在闲置浪费现象。在设备审批、购置、验收、分配、管理维护等一系列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缺少对设备的专业认知,而往往忽略设备的应用性、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同时,在校内各院系占有使用的设备,在校内范围调剂中存在审批程序繁琐、各院系人员沟通问题,也是造成部分科研设备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一。
(二)技术管理队伍体系建设不到位,导致设备隐性资源流失
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与仪器设备的合理配备,管理者需要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为促进高校发展,地方高校普遍重视科研和教学人员的引进与培养,然而,管理科研仪器设备的专业队伍建设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地方高校开始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始关注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实践训练环节教学,花费了大量资金购入大量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在对仪器设备使用情况中,高校缺乏必要的跟踪监督,部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一旦设备发生损耗或其他问题时,没有配备相关的专业专职人员,进行及时维护维修,最终提高了仪器设备的折旧报废风险,降低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从而导致科研仪器设备的隐性资源流失。
(三)仪器设备的校内外资源信息不流通,导致设备无法共享
尽管地方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的“高、精、尖”与教育部直属高校存在差异,但是地方高校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依旧能够区域化服务地方企业,而且将优质的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地方高校缺乏对外开放的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没有对外开放的渠道,是校内外信息不流通的主要原因。校内人员可以通过校园网查看设备资源,但校外的企业、政府及机构并不了解高校中的科研仪器设备的具体情况,科研仪器设备的供给方与需求方信息不流通,影响了科研仪器设备的可利用率,阻碍了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发展。
四、对地方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设备共享管理机制,调动共享积极性
为保证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工作的有序开展,推动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建设,需要对现有管理机制上进行深化改革,针对现状,实事求是,及时调整现行管理机制,才能取得共享工作的新进展。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是一个动态且不断变化的过程,资产管理部门在仪器设备购置前,应当注重顶层规划,统筹仪器设备购置规划,对设备购置计划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做到购前论证、购后评价,避免重复购置、闲置浪费。遵循仪器设备运行管理机制,组织专家进行决策、咨询和评议,以成本效益理念为主,将专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完善和细化相关规章制度,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以提高科研仪器配置效率,实现科研经费与设备购置相对平衡的科学目标。科研仪器仪器设备的开放使用涉及到仪器使用、仪器安全,实验室安全等诸多方面的管理,相关制度的完善是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前提和必要保证。在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中,仪器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有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管理部门应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保证规范化操作与科学管理。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调动开放共享积极性,提高开放共享意识。
(二)加强技术管理队伍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
由于科研仪器设备具备多样化、多科性以及鲜明学科特色的特点,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管理与维护。在技术管理队伍建设中,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构建管理质量体系、人员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探索建立奖励机制,出台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及管理考核实施办法,每年对仪器设备进行使用效益评价,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评价体系,作为学院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也作为相关人员职务职称评价的重要依据,从而保障开放共享的技术管理水平。设备的使用价值在于设备功能的强弱,只有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稳定、可靠、健康的运行,才能继续开展下一阶段的开放共享工作。技术管理人员应遵循设备的价值管理理念,尽可能的实现以较低投入获得较高使用效率的目标,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定期、及时的维修维护科研仪器设备,使其时刻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才能发挥其使用价值。加强技术管理队伍建设,提升仪器技术管理人员的科研服务能力,实现设备管理专人专管。设立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基金,加大对设备使用维持及维修经费的投入,用于资助开放共享和效益评价好的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和新功能开发,做到维护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开放共享和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提供社会化服务
地方高校建设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不仅可以集中校内优质资源,实现仪器设备的动态化与精细化管理,还能促进与区域内其他高校和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信息流通,便于与区域内其他高校师生共享使用高校仪器设备,打破校际科研交流硬件壁垒。在共享平台的建设体系中,包括但不限于仪器信息公开、实时监控、网上预约、实时收费和结算、自动生成统计报表等。主要从以下四大模块入手:首先,建立仪器设备分类模块,按照学科方向对科研仪器设备进行分类,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卡,详细说明设备的名称、型号、购置时间、主要功能和外部服务价格。设备在平台上进行相关的信息公布,即方便校内外人员查询又能让用户了解仪器功能的使用;其次,建立仪器设备的网上预约使用模块,披露审核人员及操作人员联系方式。在平台建设里面,系统要支持仪器设备使用状态的实时查询,仪器设备的网上使用预约记录,使仪器设备的使用更透明、有序,方便师生预约使用;再次,建设服务收费模块,最后,开通留言评价模板,广泛收集人员在对仪器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利于后期进行改善。平台建设成熟后,还可以参与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CERS项目)建设,面向全国高校贵重仪器设备共享信息。结合个性化需求,建立较为完整的研究服务平台,提供一系列专业化服务。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省、直辖市、自治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地方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分别是基于国家、地区、高校的三个层次平台的构建,盘活了仪器的利用率,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支撑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五、结语
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的建设,是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技目标为导向,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科技人员提供综合服务,促进科技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科技资源共享体系,能够有效推动地方高校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避免资源浪费、提升创新能力,地方高校要结合地方科技经济发展的具体需求和优势,为区域化服务建设具有自身高校特色的地方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大力宣传开放共享的理念,只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才能合理有效配置科技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大幅度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共享管理平台的建设初衷是促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避免重复购买、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落实国家发展战略,但长远来看,能够地深入推进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培养大型科学仪器研究与应用的高层次人才,加速创建中国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