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的有关对策思考

2018-07-12李维怀

时代金融 2018年30期
关键词:精准资金农村

李维怀

(枣庄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枣庄 277000)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部署,金融部门不断深化认识,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力度,加强部门协调合作,全力做好金融扶贫文章,取得了积极成效。农村商业银行是新形势经济工作体系中的重要支柱,其服务三农的经营定位能够对精准扶贫工作产生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想真正落实农村的精准扶贫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真正贫苦的群众无法在扶贫中享受切实的帮助,也对扶贫工作的展开提出了警示。

一、农村精准扶贫的社会意义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也更加重视困难群众的扶助工作,只有不断落实扶贫工作,才能够有效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一)有利于实现公平公正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对人民的生活水平十分重视,对所有人民都是公平的,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了“共同富裕”的观点,利用先富带动后富的目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现阶段已经实现了部分人“先富”的目标,因此农村脱贫问题也随之受到社会的重视,也是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对困难群众开展精准扶贫,才能够有效增强困难群众的社会公平感,更加推崇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公平公正,有利于实现我国社会的公平公正目标。

(二)有利于促进社会团结

在商业银行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困难群众能够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贫困群体的关怀,为了提高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努力,建言献策,有效提高困难群众对国家的认同感,最终实现社会团结的目的。目前,国际上大部分动乱、分裂问题的发生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当地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较低,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居民的生活,所以国家的认同感随之下降,极其容易出现少数不法分子做出反社会行为,威胁社会治安,因此精准扶贫的提出能够有效降低社会问题的发展频率。

(三)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国的社会发展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不仅是党和政府的目标,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目标,在现如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更需要认清自身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不平衡的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和农村的群众生活水平差异化较大,农村还存在有大部分的群众处于困难阶段,在十三五这个关键时期,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实现百年计划的重要关键点,只有彻底消除贫困,才能够实现全面富裕的百年计划。

二、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

(一)扶贫对象定位不准确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每年的困难群众经济评定标准也不断的变化,并且由于扶贫群众的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导致在实际中扶贫工作的开展十分困难,相关部门对扶贫工作的开展不重视,经常出现监管不力的情况,难以将扶贫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政府部门在扶贫工作中拥有较大的权利,困难群众要想获得扶贫资金的难度较大,在没有相应的资金援助基础上,加大了困难群众要想更快实现脱贫的难度。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难以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同时,大部分的困难群众没有经过良好的教育,对政策的理解十分浅显,难以真正参与到困难群众的帮助政策当中,缺少参与的热情。

(二)扶贫制度过于僵化

目前,由于相关的扶贫工作制度与实际工作的开展契合度较低,难以在实际工作中体现真正的制度作用。大多数扶贫项目在进入到审批程序后,都要经过较多繁琐的分析检验程序当中,市场经济的变化十分快速,浪费较多的审批时间后得到的审批结果无法有效契合实际工作,对于扶贫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更浪费了较多的资源投入。扶贫制度的僵化主要是由于制度缺乏科学性,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不仅仅需要单一的资金支持,更需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代入,为困难群众传授相关的技术,帮助其分析政府扶持政策,调动困难群众的发展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依靠国家资金发放这种片面化的脱贫。

(三)扶贫产品与当地实际不符

相关部门为许多困难群众提供扶贫产品,但是没有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且,由于农村的困难群众没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对审批项目不够了解,而许多项目的材料准备和流程审批都十分复杂,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因此许多的扶贫产品都无法真正的帮助到困难群众。与此同时,部分扶贫产品的投入对基础建设的要求较高,在农村环境中难以实现,贫困居民由于自身的经济落后,基础建设水平较低,不能够适应企业对基础建设的要求,导致扶贫项目更趋于形式化,例如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与引导生产经济的扶助金不匹配,反而限制了农村经济的生产增长等相悖问题。

(四)扶贫工作的金融成本较高

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贫困人口的数量对银行的运营成本投入影响较大,二者之间成正相关关系,而大部分的困难群众都存在收入单一的问题,一旦市场环境出现变化,就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信贷成本回收。与此同时,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较低,银行难以得到较高的盈利收入,并且银行的信贷利率也难以保证扶贫工作的运营成本。农村人口分布与城市差距较大,由于农村居住零散、产业不集中,也给精准扶贫工作带来障碍。

三、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的对策

(一)实行多样的扶贫模式

现如今的扶贫模式不具备多样化的特点,难以支撑脱贫目标的实现,要想实现全面脱贫仍有较大的差距。大部分的农村困难群众的分布十分零散,不同地域的困难群众的受困情况也十分差异化,大部分都受到农村客观情况的影响,导致现阶段所开展的扶贫工作还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成效不明显。只有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多样化的选择,才能够帮助其选择更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而不能局限于单一化的资金扶持模式中,也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扶持。例如建设银行绵阳分行的精准扶贫政策,就为北川县陈家坝乡四坪村的困难群众实现脱贫建立了良好的扶贫模式。通过调查研究找准“贫根”、因地制宜制定帮扶规划,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四坪村实际,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贫困山区“造血”功能和经济发展后劲的“精准扶贫”新路子。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传统生态养殖。同时,搭建平台,土货“洋”销售。由建行、四坪村委与三户贫困村民签订了三方定向扶贫帮扶协议书,为贫困村民提供了科学的扶助模式。

(二)大力监督扶贫资金去向

相关的扶贫工作人员的素养难以支撑扶贫工作的开展,导致扶贫资金无法落实到困难群众手中,或是在资金交接过程中受到层层的剥削,真正到达群众手中的资金较少,困难群众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当中都无法得到扶贫资金的有效帮助,若是不能够大力监管资金去向就无法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利益,只有实现大力监督扶贫资金去向,才能将资金落到实处,困难群众直接受益,最大化的减少中间的不明腐败情况。农村商业银行完全有能力接受资金托管业务,代为监督资金运行状况。

(三)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监管体系

现阶段扶贫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就是监管不力,有较大一部分工作人员面对困难群众的评定都取决于“获利”的多少,只按照个人利益关系办事导致了真正需要扶助的困难群众无法获得辅助名额,部分关系人员占据名额浪费扶助资源,阻碍了全面富裕的扶贫计划开展,降低了全面小康的进度。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管工作体系,对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进行评定扶助,避免相关人员权利过大的情况发生,让权力的运行更加公开化、透明化,保证便民政策能够切实帮助到贫苦群众,而不是走表面形式,工作监管更加需要制度的配合,而不是依靠个人行为的束缚。

(四)转变扶贫工作观念

时代的发展促使经济模式的转变,目前的扶贫观念没有适应时代的发展,过于单一化的资金扶助无法从根本上扶助农村困难群众,贫困人口所缺乏的更多是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只是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农村的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导致农村贫困人口的素养普遍不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来进行政策的扶持帮助,例如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的“扶贫金融服务站”政策,把精准扶贫送到贫困居民家门口。为解决农村地区长期缺乏有效金融服务的问题,邮储银行建立起了扶贫金融服务站,村民不仅足不出村就能了解最新的金融政策,办理邮储银行的扶贫惠农小额贷款产品,同时能够学到对假币识别、金融诈骗、非法集资、风险防范等方面的金融知识,将扶贫金融服务站办成贫困农户家门口的金融便利店,解决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小额信贷、基础金融服务等问题,使得贫困村、贫困农户有效需求有人解决,加快审批进度,摈弃不必要的材料审批,以此来调动贫困人民的参与积极性,让扶贫贷款渠道更加畅通,也有效普及了金融知识。

(五)扶持特色产业发展

扶贫政策也要考虑到当地特色,根据当地特色来扶持特色产业,就可以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更为长久有利,例如成都农商银行所开展的三个贫困地区的定点帮扶工作。首先,在大邑县鹤鸣乡青龙村,配备农村金融信息员,引导信贷资金投放及金融POS机具安装。与政府签订大邑县鹤鸣山风景区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捐赠协议,出资25万元,用于青龙村旅游人行步道建设;其次,在简阳市镇金镇糖坊村,与镇金镇糖坊村签订了《双基合作惠农贷款合作协议》,解决贫困农户融资难问题;最后,在德格县达马镇贡空村走访,拟定2016-2019年每年提供50万元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主要用于支付藏族传统手工技艺培训的各项费用,组织贫困户学习手工技能,拥有一技之长。只有提供更有利于长远发展的特色产业支持,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化的脱贫。

精准扶贫与长期扶贫不能够一概而论,农村商业银行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更需要以农村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提供科学可持续化的生产扶持,实现农村的长远发展,通过帮助困难群众找到调动经济的生产和生存技能,再结合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为实现我国的百年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精准资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二首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