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状况及肿瘤因子的影响
2018-07-12冯勇军陈东祥向进见胡小苗肖宝来李明忠
冯勇军, 陈东祥, 罗 飞, 向进见, 胡小苗, 肖宝来, 李明忠
(1. 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医院 肿瘤外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2. 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胃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并且东部沿海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1]。由于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不够明显,患者往往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的方法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但单纯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转移率较高。研究[2-4]显示,在术后使用化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目前化疗的方案没有统一,临床上多采用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对患者进行治疗,但化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强烈,从而导致患者不能忍受而中途终止治疗。本研究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老年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化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老年胃癌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为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排除标准: 排除严重心肺疾病患者; 排除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排除过敏体质患者; 排除精神疾病患者。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7.52±3.41)岁; 腺癌27例,腺鳞癌19例,鳞癌14例; 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66.73±4.26)岁; 腺癌26例,腺鳞癌18例,鳞癌16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类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氟脲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对患者进行化疗。首日采用葡萄糖注射液(六安华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185, 500 mL: 25 g) 500 mL和奥沙利铂(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73) 85 mg/m2的混合溶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后静脉注射亚叶酸钙(江苏大红鹰恒顺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804, 10 mL: 0.1 g) 200 mg/m2和氟脲嘧啶(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1689, 10 mL: 0.25 g) 400 mg/m2, 静脉注射完成后,持续性静脉滴注600 mg/m2氟脲嘧啶22 h。
观察住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第1天静脉滴注奥沙利铂130 mg/m2, 在静脉滴注的同时口服卡培他滨(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365), 1 000 mg/(m2·次), 2次/d, 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的免疫状况以及肿瘤因子含量的变化,对2组患者的化疗周期、平均生存时间和生存率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患者T淋巴细胞的免疫状况以及肿瘤因子含量的测定: 分别在化疗前和化疗后在清晨取患者空腹时的静脉血5 mL, 在高速离心机下分离血清,采用贝克曼 CytoFLEX 流式仪对CD3+、CD8+、CD4+、CEA、CA 242和CA 199的含量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8+和CD4+的 含量变化
治疗前, 2组患者血清中CD3+、CD8+和CD4+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D3+、CD8+和CD4+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8+和CD4+的含量变化分析 个/μL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CEA、CA 242和CA 199 的含量变化
治疗前, 2组患者血清中CEA、CA 242和CA 199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EA、CA 242和CA 199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CEA、CA 242和CA 199的含量分析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化疗周期和 1年生存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化疗周期和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8.33%,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见表4。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化疗周期和1年生存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4 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研究[6-7]显示,中国每年新增的胃癌患者约为42万例,占世界胃癌总发病数的42%, 其中老年胃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壮年的发病率。目前对于胃癌患者多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手术治疗效果与施术者的水平相关,并且单纯手术治疗后具有较高的转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研究[8-9]显示,术后通过化疗能够有效降低转移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化疗方案多为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病情,但其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较多,容易使患者中途放弃治疗[10-11]。研究[12-15]显示,卡培他滨对患者正常的机体组织影响较小且使用方便,因此本研究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患者进行治疗。
有报道[16-18]指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在对胃癌、结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卡培他滨作为氟尿嘧啶的前体药物,其口服后由肠黏膜吸收到达肝脏,再经过肝脏内酶的催化快速转化为氟尿嘧啶,从而起到更佳的肿瘤治疗效果。CEA、CA 199和CA 242均为肿瘤标志物,通过测量其含量的变化能够反映肿瘤的性质,借以指导患者的治疗[19-22]。本研究中,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的患者CD3+、CD8+和CD4+的含量高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患者, CEA、CA 242和CA 199的含量低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患者,说明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能够大幅提高患者T淋巴亚群细胞的水平,减轻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状态,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从而降低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含量[23-25]。
本研究中,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的患者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化疗周期、1年生存率均高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患者,说明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能够减轻化疗对患者机体的影响,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老年胃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T淋巴亚群细胞的活性,有效控制患者体内癌细胞的进展,降低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